摘要:路跑公司老板老张最近的状态,像刚冲过终点线就被浇了桶冰汽水——前阵子还在朋友圈晒“年度百场赛事规划图”,这阵儿正对着新规文件挠头,嘴里念叨:“这哪是规范,分明是给咱的生意釜底抽薪啊!”
路跑公司老板老张最近的状态,像刚冲过终点线就被浇了桶冰汽水——前阵子还在朋友圈晒“年度百场赛事规划图”,这阵儿正对着新规文件挠头,嘴里念叨:“这哪是规范,分明是给咱的生意釜底抽薪啊!”
新规的第一记“重拳”先砸在了现金流上。以前办赛是“先收钱后办事”,十万人抢六千名额的热闹往朋友圈一晒,选手预付款立马到账,正好用来付安保、订补给,堪称“无本万利的周转金”。现在要求“先审核再收费”,赛事没通过合规检查连报名通道都开不了,老张垫着自己的积蓄订了救护车,结果审核卡了一周,光停车费就交了八百,气得直拍桌子:“这哪是办赛,是给钱包上刑!”
更让中小公司扛不住的是“成本暴击”。以前办场县区级C类赛事,凑够三百人、摆几个补水点就算交差,成本全靠财政补贴兜底。现在新规要求“每公里配心脏起搏器,医疗响应时间少于4分钟”,光这两项就得追加十万成本。有同行算过账:一场半马报名费收150块,刨去新规要求的50万保额保险、芯片计时费,办一场亏一场,难怪十月里四十多场赛事集体叫停。
那些靠“凑数”活着的生意更是直接凉透。以前为了显得人气旺,欢乐跑、迷你跑全往上堆,实在没人报就免费送名额,营造“一签难求”的假象。现在新规一刀切,只留全马和半马,还要求大众抽签名额占90%,赞助商直通名额全取消,老张手里的“特殊名额资源”瞬间成了废纸,对着赞助商的退单邮件苦笑:“以前靠人情拉赞助,现在得靠实力填窟窿。”
不过哭丧着脸的同时,不少公司也开始“另辟蹊径”。有老板把县区赛事改头换面成“稻田夜跑”,靠着独特体验年年爆满,比以前办马拉松还赚钱;老张也学聪明了,不再死磕线下赛事,转而做“训练营+装备租赁+线上直播”的组合生意——跑者一年未必跑两场,但护具、训练课得常年消费,反而把现金流稳住了。
说到底,新规这记“釜底抽薪”抽走的是虚火,留下的是真金。那些靠补贴、玩猫腻的草台班子注定被淘汰,但能把服务做精、把特色做足的企业,反而能在洗牌中站稳脚跟。就像老张现在常说的:“以前是靠政策喂饭,现在得自己找饭吃,虽然累点,但吃着踏实。” 毕竟,能跑赢行业寒冬的,从来不是凑数的热闹,而是真刀真枪的实力。
来源:琦豪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