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依恋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最早可以追溯到儿童早期,弗洛依德认为这个时期是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时期,童年依恋关系会成为未来各种人际关系的原型。Bowlby指出,婴儿早期的亲子依恋经验会形成人的“内部工作模型”,这种模型会影响个体对自身的看法以及与他人关系的认知。
1、不安全依恋与人际关系困扰的关系
依恋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最早可以追溯到儿童早期,弗洛依德认为这个时期是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时期,童年依恋关系会成为未来各种人际关系的原型。Bowlby指出,婴儿早期的亲子依恋经验会形成人的“内部工作模型”,这种模型会影响个体对自身的看法以及与他人关系的认知。
Hazan等提出依恋关系的质量影响亲密关系及其他人际关系。berry等人发现不安全依恋与人际关系问题呈显著相关,依恋焦虑与低自尊水平相关,不安全依恋和亲子关系的负面经历存在显著相关。Davidson等研究中,对60名患有社交焦虑症的个体进行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的评估,研究结果表明依恋焦虑与人际关系有显著的负相关,而依恋回避无显著相关。
Tiwari等考察了父母早期依恋经历与成人人际关系(爱情和友谊关系)的关系,指出早期亲子依恋体验与成人人际关系呈正相关。我国学者何腾腾指出,依恋焦虑、依恋回避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中的四个维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依恋回避与待人接物的相关不显著外),依恋焦虑与依恋回避的得分越高,人际关系困扰各维度得分越高,说明人际关系状况越不好。
谢安娜指出大学生的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负向预测学校适应能力,进而影响其人际关系。许学华等人研究结果表明依恋回避与依恋焦虑直接影响个体的人际困扰程度。刘莉指出依恋回避可以正向预测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韩沙沙指出依恋焦虑可以显著预测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异性交往困扰因子。
由此可以看出,不安全依恋与人际关系困扰存在相关关系。
2、正念与人际关系困扰的关系
以往研究表明,对正念的培养可以增强安全依恋,而安全依恋可以帮助解释正念与良好的人际关系之间的联系。Hertz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正念负向预测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正念通过低依恋焦虑和回避来缓解关系冲突中的压力反应。并认为依恋者倾向于在有意识的放大与依恋经历的相关信息,而正念将有助于减少这种主观困扰。
Jones等人的研究表明正念特质与婚姻满意度成正相关,并且这种影响部分取决于配偶的依恋程度。Pepping在研究有无冥想经验者的正念对依恋关系影响的区别中指出正念练习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效地增强安全依恋。Goodall等人也在一项调查报告指出,通过正念训练会减少个体在依恋中的不安全感。
Siegel指出,正念冥想的过程本身就是培养安全依恋的一种方式,个体的安全性被建立,打开意识和注意,关注当下的体验,持续不断地觉察到自己和相关他人的内部经历。再者,对正念的培养本身就是培养安全依恋的过程。这在理论上显而易见,正念的显著的特征是一种对自我的觉察以及开放和接纳的态度,正念对认知过程的去自动化,这与依恋焦虑的特征完全相反。安全依恋的个体理解和接受他们的内心体验,坦诚地表达思想和情感能调节平衡在体验中强烈的情绪反应,这与正念的注意、开放与接纳非常相似。
正念其“再感知”的能力可以改善不安全依恋。“再感知”是个体能够客观地对自身每时每刻进行觉察,它能辨识和摒弃习惯性和自动化思维,使认知发生改变,帮助意识到自己的心理状态和过程。在正念状态中,大脑会带有清晰的意识观察当前不断变化的体验,这个过程本身就会提升接纳的水平。
依恋理论内部工作模型的实质是一种认知模式,反映对以往依恋经历的认识,它会影响我们对内部和外部获取和感知信息的方式。所以,通过再感知可以帮助个体意识和接纳自己的内部工作模式。Shapiro等人认为如果能更清楚地看到发生的事件以及对事件产生的内部反应,则可以自由的选择如何回应。通过正念训练,个体能够发展出一种意识和理解自己生活经历的能力,这个能力可以帮助个体更好的回应和理解他人。
总之,正念可以通过改善不安全依恋对人际关系产生影响。我们把正念疗愈的经验整理成了著作“禅疗四部曲”和“解忧四部曲”,有兴趣者自己去参考。
来源:心理科包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