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阳如血,离歌谁和:成年人的孤独藏在朋友圈三天可见里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30 06:45 1

摘要:2025 年深秋的某个午夜,朋友圈突然被一句“墨凝愁肠千千结”刷了屏。有人配上了加班时喝的咖啡杯,有人对着空荡荡的出租屋,有人在高铁上拍下了窗外掠过了的残阳。两千年前的孤独与当代人的精神上的困境,竟然是在这一刻的时间里完成了跨时空的共振。当我们在诗词里读到了“

空饮望明月。孤灯成一阙。一个秋,写尽圆缺。墨凝愁肠千千结,心薄得、犹如雪。

凄风扫落叶。千山鸟飞绝。更那堪、残阳似血。一曲离歌长亭弹,亲不待、泪自咽。

一一一摘抄于顶端新闻•文/阳光满枝

《残阳如血,离歌谁和:成年人的孤独藏在朋友圈三天可见里》

文/东方雅念

2025 年深秋的某个午夜,朋友圈突然被一句“墨凝愁肠千千结”刷了屏。有人配上了加班时喝的咖啡杯,有人对着空荡荡的出租屋,有人在高铁上拍下了窗外掠过了的残阳。两千年前的孤独与当代人的精神上的困境,竟然是在这一刻的时间里完成了跨时空的共振。当我们在诗词里读到了“孤灯成一阙”时,手机屏幕上的冷光,正在映照着无数个相似的灵魂。如今的这一届的成年人,似乎都是正在用点赞的数量丈量孤独的深度。

01、从孤灯到手机屏:诗词里的孤独基因从未变异

“空饮望明月”的场景,在当代好似有了精准的复刻:深夜里的阳台上,男人举着啤酒罐对着城市的夜景发呆,手机相册里存着三年前的全家福;凌晨两点的写字楼里,女白领对着电脑的屏幕敲下了最后的一个句号,外卖软件显示“您是今天的第2345位下单的顾客”。古时候的人用“孤灯”象征着精神上的独处;现代的人,则是把灵魂寄居在7英寸的发光体里。这在本质上都是在用物理空间上的隔绝,守护着内心中最后的自留地。

“一个秋,写尽圆缺。”则是道尽了时间维度上的孤独。重阳节的家庭群里,晚辈们发着“节日快乐”的表情包,却没人视频通话;中秋的月饼礼盒,在快递站里都堆积成了山,然而拆开之后便会发现,这里的保质期比思念还长。据说有数据显示,2024年的中国,独居的人口可能会突破1.2亿,他们中的68%会在传统的节日里发“一切安好”的朋友圈,而在配图里的那一桌子的饭菜,永远都是摆着两副碗筷子(DT财经《2024孤独消费报告》)。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只是“千里共婵娟”变成了“千里共点赞”。

最扎心的莫过于“亲不待、泪自咽”的现代演绎。殡仪馆的告别厅外,年轻人一边接着工作电话说着“马上就到公司”的话语,一边用纸巾使劲擦着总也控制不住的眼泪;家族群里的长辈去世的消息弹出来的时候,正在开周会的白领把手机调成为了静音,那只不听使唤的手指在屏幕上颤抖着打出了“节哀”二字。据某社交平台的调查显示,72%的90后经历过“笑着参加追悼会,深夜在停车场里痛哭”的分裂时刻。看到这数据,让我觉得这届的成年人连悲伤都要错峰进行。

02、社交越发达,孤独越精确:当代人的孤独计量学

当代的社会,发明了一套的精密的孤独计量体系。微信好友数是分母,常联系的人数是分子,这样得出来的数值便就是社交资本的转化率;外卖软件的“常购清单”暴露狂一个人独居的时长,超过了5种速食产品,则就意味着孤独的等级已达LV3;连短视频的平台,也都是在计算着“孤独指数”,完播率超过80%的深夜情感类的内容,正在逐渐地,或者是已经成为了许多都市人的电子安眠药。

孤独正在呈现新物种特征:

职场孤独:据说,如今在会议室里,附和着老板观点的“嗯”声,比深夜里出租屋发出来的咳嗽声,都让人更感孤独。

情感孤独:恋爱软件上,每天右滑50次的手,在地铁上被人碰到会立刻缩回。

数字孤独:同时和10个人聊天的微信的界面,突然弹出“对方正在输入……”但却是会让你,永远都可能等不到了下文。

最具讽刺意味的则是“社交货币通胀”的现象。某互联网公司CEO的朋友圈,据说是有5000多位好友,但却是在急性阑尾炎发作的时候,翻遍了通讯录也都找不到能够送他去医院的人;拥有10万粉丝的网红,生日当天的直播,能够收到9999个虚拟的礼物,却是在关掉了镜头后发现冰箱里只有过期的牛奶。正如网友@城南草木生时所说:我们用点赞构建了巴别塔,却是忘记了怎么说人话。

03、在孤独里开出花来:成年人的精神自救指南

对抗孤独的终极方式,那就只能是与孤独和解了。而这,则就像是我们的古人那样,务必一定要在“千山鸟飞绝”的绝境之中,写出这种“独钓寒江雪”的意韵境界和层次来。如今的当代人,也在发展新的精神生存策略。豆瓣的“孤独者联盟”小组,有个热门帖子《一个人生活的23条军规》,其中“每周给自己做三菜一汤”被10万人收藏。原来认真对待一棵青菜,就是对抗虚无的最好的武器。

亲测有效的孤独转化公式:

把“没人陪我吃饭”转化成为了“终于能独享一整只烤鸭”的小确幸(美食治愈法)

①、将“朋友圈没有人给点赞”,变成为了“省下了3小时的刷手机的时间,却读了半本书”的意外的收获(时间置换法)

②、把“节日独自一人”升级成为了“去菜市场里听摊主吵架”,或者是让自己能够成为一个人间的观察员(烟火气疗法)

某心理机构的临床案例显示,坚持“孤独美学实践”的人,其的焦虑指数可以下降到47%。他们会在雨天泡上一杯茶惬意地看水汽的升腾,会给阳台上的多肉写生长日记,会把外卖小票折成纸飞机从窗口放飞。这些看似无用的仪式,实则是在构建个人的精神免疫系统。这就像古人“墨凝愁肠”时,会把情绪熬成诗。

孤独金句:写给这届错峰悲伤的成年人

“朋友圈的三天可见,其实不是想要关闭社交,而是在给情绪设置了个保质期。”

①、“当代人的崩溃都是有预览功能,在厕所隔间编辑好‘我没事’才敢走出来”。

②、最奢侈的孤独是什么?这便是手机静音两小时,世界没塌,自己也没塌”。

③、“我们终将要能够学会:在会议室里流泪之前,先要调暗电脑屏幕的亮度”。

④、“孤独的最高的境界是:在海底捞给自己过生日,还能够帮隔壁桌吹蜡烛”。

站在2025年的深秋往回望,从“孤灯成一阙”到“手机屏成一阙”,这变的就只是孤独的载体,而这不变的则是人类对精神联结的永恒地渴望。或许,这正如那首刷屏的改编诗:"空饮望明月,外卖还没到。一个秋,却是写尽了圆缺。而朋友圈的三天可见,却是心薄得犹如雪。”

但你看,即使心薄如雪,也是照样能够反射太阳的光芒。那些深夜里独自舔舐伤口的时刻,那些笑着说“我没事”的坚强,那些在孤独中开出来的花,终将成为生命之中的最坚硬的铠甲。毕竟,能够把 "残阳如血" 写成为“落日熔金”的那个人,从来都会把自己活得热气腾腾。

注:文中所选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来源:最可爱的柠檬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