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重症监护室(ICU)里,有一种来势汹汹的疾病,被医生们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简单来说,就是肺部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炎症海啸”淹没了,患者的肺像浸水的海绵,无法正常工作。
在重症监护室(ICU)里,有一种来势汹汹的疾病,被医生们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简单来说,就是肺部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炎症海啸”淹没了,患者的肺像浸水的海绵,无法正常工作。
当疾病发展到需要**机械通气(俗称“上呼吸机”,MV)**时,就意味着病情已危急万分。
你或许认为,呼吸机就是最后的救命稻草。然而,即便有顶尖的呼吸机支持,ARDS患者的死亡率仍高达24%到46%。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医学界一直迫切地寻找新的、更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希望能从死神手中多抢回一些生命。
最近,一项基于全球最大的重症医疗数据库(MIMIC-IV)进行的研究,带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一个我们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止吐老药”,很可能就是重症ARDS患者的“救命奇兵”。
让我们先来看看一个真实的抢救故事(化名)。
王大伯,今年72岁,平时身体不错,但一次重感冒后,病情急转直下,高烧不退,呼吸困难。送到医院ICU后,医生诊断为重度肺炎引发的ARDS。短短几小时内,他的氧饱和度(SpO2)持续下降,最终不得不插管,依赖呼吸机维持生命。
王大伯的家人心急如焚,因为医生告知,上了呼吸机后,30天内的死亡风险依然很高。
在王大伯插管前,ICU医生按照一个最新的临床思路,给他使用了昂丹司琼(Ondansetron,简称OND)。家属很疑惑:“大伯又没怎么呕吐,为什么要用止吐药?”
当时,医生耐心解释:“这不是单纯的止吐,这药可能有更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的日子,王大伯的病情虽然经历了反复,但他的炎症指标很快得到了控制,肺部积水逐渐减少。与那些未及时使用该药的同类重症患者相比,王大伯在呼吸机上的时间更短,30天后顺利脱离了危险,转入了普通病房。
王大伯的康复,让医学界开始重新审视这个普通药物的真正潜力。这个药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昂丹司琼(OND)。
昂丹司琼,对,就是那个耳熟能详的、用来治疗化疗后或术后恶心呕吐的药物。它安全可靠,在临床上已经使用了多年。
但医生们现在发现,它在ICU重症领域,可能拥有一个更重要的“隐藏技能”:平息“炎症风暴”。
ARDS的本质,是一场失控的炎症反应。 当外界刺激(如严重感染)侵袭肺部时,身体会释放出大量的炎症介质,其中就包括一种叫**5-羟色胺(5-HT)**的物质。5-HT原本是人体内的一种信号物质,但在重症情况下,它被认为是炎症的“加速器”或“煽动者”,会加剧肺部的损伤。
昂丹司琼的作用机制,就是它能特异性地阻断5-羟色胺在细胞上的一个“接收器”——5-HT3受体。想象一下:
ARDS的炎症风暴就像一场熊熊大火。5-HT就是风暴中不断被扔进火堆的**“助燃剂”**。昂丹司琼就像一个精准的**“灭火器”,它能靶向关闭5-HT3这个炎症的“接收站”,从而有效减少炎症因子的过度产生**,保护我们的肺脏、心脏、肝脏等关键器官。正因为这一独特的抗炎属性,昂丹司琼早已被证明对其他炎症相关的重症有效,比如它能降低**急性肾损伤(AKI)和急性心肌梗死(MI)**患者的死亡风险。
这项发表于权威期刊的回顾性队列研究(基于MIMIC-IV数据库,覆盖2008年至2019年的数据),对6,457名接受了呼吸机治疗的ARDS患者进行了详细分析。
研究人员将患者分为两组:
早期使用组: 在进入ICU到使用呼吸机支持期间,就开始使用昂丹司琼的患者。非早期使用组: 没有在早期使用昂丹司琼的患者。通过复杂而严谨的统计学方法(包括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最大程度地排除了其他因素(如年龄、基础疾病、并发症等)的干扰,结果显示:
核心发现一:早期使用昂丹司琼,重症患者30天死亡风险显著降低。
与未早期使用昂丹司琼的患者相比,早期使用组的30天死亡风险降低了23%(风险比HR=0.77,95%置信区间:0.63-0.94)。这意味着,对于命悬一线的重症患者来说,早期使用这个普通药,确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生存获益。
核心发现二:低剂量使用,效果最佳。
研究进一步分析了药物剂量与疗效的关系,发现:
**每日低剂量(≤8毫克)**的早期使用,带来的获益是最大的,30天死亡风险降幅达到33%(HR=0.67,95%置信区间:0.54-0.83)。而中高剂量(>8毫克)的效果则不明显,甚至可能更高(尽管调整后的数据不显著,但低剂量优势明显)。这提示我们,在ARDS的辅助治疗中,可能并不需要大剂量、高强度的用药,**“精准的、早期的小剂量干预”**或许是关键。
研究还进行了详细的亚组分析,结果发现,昂丹司琼的这种“救命效果”几乎在所有不同类型的ARDS患者群体中都存在,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ARDS病情是轻度、中度还是重度,甚至是否有**急性肾损伤(AKI)**等并发症,都能从中获益。
其中,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老年群体。
对于年龄在65岁及以上的老年朋友,早期使用昂丹司琼带来的生存获益是最大的:
30天死亡风险大幅降低了46%! (HR=0.54,95% CI: 0.43-0.67)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王大伯,老年患者往往基础疾病多、身体储备差,一旦被ARDS击中,预后极差。而这项研究告诉我们,一个看似普通的辅助手段,竟然能给这个最脆弱的群体带来近一半的生机。
这项研究的价值在于,它为ARDS这种致死率极高的重症找到了一个潜在的、安全且易于获取的辅助治疗新策略。
药物安全、可及: 昂丹司琼是一个经过多年临床验证的老药,安全性高,价格便宜,各大医院药房都有储备,可及性极强。治疗时机明确: 关键在于“早期”和“低剂量”。研究明确了在患者从ICU入院到使用呼吸机支持的阶段进行干预,效果最佳。机制清晰: 它的抗炎作用机制,与ARDS的病理生理过程高度吻合,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当然,作为一项回顾性研究,它只是发现了**“早期使用昂丹司琼与较低死亡率存在关联”,并不能最终证明因果关系。未来,还需要更多设计严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来进一步验证这一发现,并最终将其纳入重症ARDS的临床指南中。
但无论如何,这项研究已经为所有奋战在ICU一线的医护人员们,提供了一个充满希望的、简单而有效的辅助治疗新思路。或许在未来的ICU里,早期使用“止吐药”将成为挽救重症ARDS患者生命的又一常规操作。
参考资料:Ji Q, Jiang H. Association of early ondansetron use with 30-day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J Thorac Dis. 2025 Sep 30;17(9):6641-6651. doi: 10.21037/jtd-24-1082. Epub 2025 Sep 26. PMID: 41158333; PMCID: PMC12557642.
来源:康讯士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