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协会认错!释永信钻漏洞27年,少林改革剑指宗教治理痛点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9 22:39 2

摘要:住持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挪用侵占寺院资产还违反佛教戒律,多部门联合调查的消息一出来,国内外都跟着震惊。

2025年7月27日,少林寺官网一则通报直接炸了锅。

住持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挪用侵占寺院资产还违反佛教戒律,多部门联合调查的消息一出来,国内外都跟着震惊。

没过多久,中国佛教协会就注销了他的戒牒,这位当了27年方丈的人,只能变回俗名刘应成。

如今三个月过去,曾经赚得盆满钵满的少林寺,早就不是以前的样子了。

走进少林寺,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到处都看不到二维码了。

以前不管是布施还是买香,扫码就能支付,现在只接受现金捐赠。

大雄宝殿前,游客们排着队自取平安香,不用再花几十上百块钱购买。

经常带朋友来的吴先生说得实在,以前这些香都是要花钱的,这回再来,没见有人收费。

这些变化都得归功于新住持印乐法师。

释永信被查五天后,59岁的他从洛阳白马寺过来接任。

白马寺的清规戒律在业内是出了名的,印乐法师一来,就没打算按以前的路子来。

除了取消二维码和高价香,线上电商平台也停了,那个平台每年能给少林带来2000万收入。

就连全球巡演、年收7亿的武僧团表演,也被暂时叫停。

和尚们的日子也变了样。

“农禅并重”的规矩被印乐法师强制推行开来,凌晨4点半就得起床,上午种地,下午参禅习武。

手机使用时间也被限制,晚上只能用一个小时。

这对于习惯了数字生活的现代僧人来说,确实是个挑战。

结果就是超过30个和尚打包行李离职,“和尚离职潮”还上了热搜。

以前真没多想,原来和尚在现代社会也是一种职业,那些习惯了朝九晚五打卡上班的僧人,自然受不了这种苦行僧式的作息。

印乐法师说要“真和尚留下,假和尚离开”,这话听着硬气,其实说到了点子上。

修行本就不该是件轻松的事,要是冲着舒服日子来当和尚,那确实找错了地方。

30个僧人的离开,看着是改革带来的震荡,实则是对少林队伍的一次净化。

要理解现在的改革有多颠覆,就得回头看看释永信当年的操作。

他把少林寺打造成了一个实打实的商业帝国,收入来源主要靠三块。

门票和体验经济每年能赚4个亿,光门票就有3亿,毕竟每年能接待450多万游客。

武僧团全球巡演200场,单场收入最高60万美元,一年下来7个亿到手。

还有文创、直播带货这些IP衍生业务,每年也能贡献3个亿。

除了这些常规操作,释永信还搞起了地产。

2022年,关联公司花4.52亿在郑州郑东新区买了57亩地,要建五星级酒店和商业综合体。

2015年更是斥资3.8亿澳元在澳洲买地,计划建寺庙、酒店还有高尔夫球场。

他名下控制着18家企业,横跨好几个领域。

可他自己却说月薪只有700元,后来还被曝光穿16万元的定制袈裟,这反差实在太大了。

释永信的商业化不是一点好处没有。

以前少林虽然有名,但远没到现在的知名度,他通过注册商标、海外扩张,把千年古刹做成了全球文化符号。

问题就出在度上,学者都说,他只看重武的传播,把禅文化丢了,宗教的神圣性被破坏得厉害。

佛教协会后来也承认,内部监督机制有漏洞,才让释永信钻了27年的空子。

如今的少林寺,方丈室被围挡围了起来,告示写着因文物保护暂停开放。

1999年为祝贺释永信当方丈建的纪念碑,也被挡了起来,工作人员说他被抓那天就挡上了。

但游客一点没少,暑假加周末,中外游客还是排着长队。

有游客的话说得很实在,释永信是释永信,少林寺是少林寺,他代表不了这座千年古刹。

如此看来,公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大家喜欢少林,是喜欢它的禅武文化,喜欢它的千年底蕴,不是喜欢它的商业套路。

新住持的改革虽然断了不少财路,但赢回了清净和庄严。

宗教场所适度商业化没问题,毕竟要维持运营,但不能本末倒置。

印乐法师的做法,就是把跑偏的少林拉回了正轨。

我觉得这种改革早该来了。

现在很多宗教场所都有点商业化过度,满脑子都是赚钱,忘了自己本来的样子。

少林的这次转型,不仅是自己的重生,也给其他宗教场所提了个醒。

方丈室的围挡还没拆,但里面不仅在修缮建筑,更在净化灵魂。

千年少林的故事还在继续,只是这一页,写满了回归与重生。

毫无疑问,只有守住信仰的本质,少林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走得更远。

来源:史观观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