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换帅不用慌!早已不是 “一个人” 的茅台,底气藏在这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9 18:35 1

摘要:茅台换帅的消息传开后,外界议论纷纷。有人猜背后的原因,有人聊职场的八卦,但对行业和消费者来说,真正该关注的不是 “谁走谁来”,而是茅台接下来的方向,以及这起事件折射出的整个白酒行业的现状。

茅台换帅的消息传开后,外界议论纷纷。有人猜背后的原因,有人聊职场的八卦,但对行业和消费者来说,真正该关注的不是 “谁走谁来”,而是茅台接下来的方向,以及这起事件折射出的整个白酒行业的现状。

从过往案例看,茅台此次换帅大概率不会引发动荡。新掌门陈华上任后,或许会推出新政刺激市场 —— 毕竟前任张德芹任期内,茅台酒价下滑是绕不开的话题,短期里,酒价和股价可能会迎来一波调整,但长期效果如何,最终还要看市场买不买账。

更值得深思的是,这次换帅恰恰证明了一个事实:茅台早已不是 “一个人” 的茅台。

前任掌门张德芹是 “老茅台人”,1995 年就进入酒厂,从车间技术员一步步成长起来。后来他调任习酒,带领企业把销售额从 10 亿做到 56 亿;2024 年回归茅台后,提出 “经销商是家人” 的理念,修复渠道关系,让批发代理渠道营收同比增长 26.5%,算是带着深厚的 “茅台基因”。

而接任的陈华,长期深耕能源领域,乍看和酒业没什么关联。但他能在行业调整期接过重担,或许藏着更深的考量:茅台发展到现在,传统酒业经验可能已触达瓶颈,需要跨界思维打破 “路径依赖”。就像之前的丁雄军,虽因贪腐落马,但任期内确实做了不少开拓性尝试,业绩也曾有过亮眼表现 —— 若抛开个人问题,跨界带来的新思路,曾给茅台注入过新活力。

茅台真正的底气,从不在某一任掌门身上。它的根基,是赤水河谷独特的微生物群落,是 “九次蒸煮” 的工艺密码,更是多年沉淀下的品牌认知。即便掌门更迭,有三样东西始终没变:中国经济向好的基本面没变,茅台的品牌稀缺性没变,消费者的核心需求也没变。

更何况,茅台的中坚力量仍在。多年发展中沉淀下来的技术、管理团队并未动摇,这条 “护城河” 依然深厚。即便五年内换了四任董事长,它为行业撑起的 “基本盘”,依旧稳固。

茅台的换帅并非个例,2025 年以来,整个白酒行业正经历一场密集的人事震荡。

据统计,今年以来,知名酒企的高层变动已超 50 次,其中董事长、总经理级别的调整就有 31 次。不止茅台,五粮液、汾酒、泸州老窖等头部企业,都卷入了组织调整的浪潮,不少老牌掌舵人也未能例外。

高频换帅的背后,是行业从 “增量扩张” 转向 “存量博弈” 的残酷现实:白酒产量已连续七年下滑,渠道库存高企,企业找不到新的增长突破口,只能通过人事调整缓解焦虑,陷入 “换帅 — 短期冲刺 — 再换帅” 的循环。

但这种循环,本质是在回避核心问题:如何平衡传统工艺与现代市场需求?如何真正从 “追求规模” 转向 “注重质量”?

过去 20 多年,酒业习惯了 “躺着挣钱”,习惯了立竿见影的改革效果,却忽视了长期发展必然要经历的阵痛。如今行业需要挤压泡沫,而这些泡沫里,就藏着不少缺乏进取意识、依赖过往经验的中高层管理者。对白酒行业来说,过往的成功经验,反而可能成了现在的束缚。

茅台换帅已成定局,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短期看,陈华需要尽快组建专业智囊团,弥补自己在酒业经验上的短板;长期看,茅台或许该回归 “内部培养为主、外部空降为辅” 的用人传统 —— 毕竟酱酒的发展周期以十年计,远非一任掌门的任期所能承载。

对整个白酒行业而言,茅台的换帅是一面镜子:既要看到 “体系比个人更重要” 的底气,也要正视 “回避核心问题换不来长久发展” 的现实。未来的酒业,不该再依赖 “换帅冲刺”,而是要沉下心,在传统与现代的平衡中找到新出路。

来源:领匠酒业集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