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历史的长河中,强弱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单选题,而是遵循天道规律的动态方程式。项羽,这位力能扛鼎、威震四方的英雄,最终却落得个乌江自刎的悲惨结局 ,而刘邦,那个出身市井、看似平凡的泗水亭长,却能在秦末乱世中脱颖而出,从被项羽一路追杀的落魄者,逆袭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
历史的长河中,强弱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单选题,而是遵循天道规律的动态方程式。项羽,这位力能扛鼎、威震四方的英雄,最终却落得个乌江自刎的悲惨结局 ,而刘邦,那个出身市井、看似平凡的泗水亭长,却能在秦末乱世中脱颖而出,从被项羽一路追杀的落魄者,逆袭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再看李自成,这位率领百万大军,攻入北京,推翻明朝统治的闯王,却仅仅在北京停留了 42 天,便被多尔衮的八旗军踏破山海关,大顺政权如昙花一现,迅速走向衰败。
这些看似遥远的历史故事,实则是我们身边天天上演的职场与人生剧本的宏大版本。《资治通鉴》就像一位冷峻的智者,以其冰冷的笔触,为我们揭示了这些故事背后隐藏的深刻道理:在时间的无情淬炼下,真正的强者都懂得在低谷期 “换血”,主动更新自己的认知和思维方式,从而实现凤凰涅槃;而弱者则往往因认知局限,固步自封,最终在时代的浪潮中被无情淘汰,走向衰败。这不是简单的励志鸡汤,而是经过漫长历史验证的天道规律 —— 人生的每一次重大转折,本质上都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认知层次的对决。
在《资治通鉴》所记载的历史风云中,勾践的故事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深刻诠释了长期主义的力量 。当勾践沦为夫差的阶下囚,甚至被迫给夫差当 “人肉脚垫” 时,那无疑是他人生的至暗时刻,仿佛整个世界都被绝望的阴霾所笼罩,看不到一丝希望的曙光 。然而,勾践并未被眼前的困境所击垮,他以超乎常人的坚韧和智慧,制定了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的长远战略 。这二十年的时光,勾践卧薪尝胆,每日以苦胆的苦涩来警醒自己,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他亲自参与农事,鼓励越国百姓生育繁衍,积极储备物资,精心训练军队 。每一个漫长的日夜,都是他对信念的坚守;每一次的辛勤付出,都是他为未来的逆袭积聚力量 。终于,在二十年的漫长等待后,勾践迎来了他的高光时刻,成功实现反杀,一举击败夫差,成就了复国霸业 。这绝非偶然的幸运,而是长期主义这一顶级认知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列举的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同样是长期主义的生动例证 。周文王被囚禁在羑里时,没有自怨自艾,而是在困境中深入思考宇宙和人生的真谛,历经无数个日夜的钻研,最终推演出《周易》,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孔子一生周游列国,四处碰壁,却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晚年回到鲁国后,他致力于整理古代典籍,创作《春秋》,用文字记录下历史的兴衰变迁,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将目光投向现代社会,这样的例子也屡见不鲜。许多被裁员的程序员,没有在失业的打击下一蹶不振,而是凭借着对新知识的渴望和追求,毅然转型自媒体 。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习拍摄技巧、剪辑软件、文案写作等知识,不断尝试和探索适合自己的内容风格和发展方向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面临粉丝增长缓慢、收入不稳定等诸多困难,但他们始终坚持不懈,相信只要持续努力,就一定能够在新的领域取得成功 。同样,那些被出轨的全职妈妈,没有在婚姻的破裂中迷失自我,而是选择重新拾起书本,备考律师证 。她们在照顾孩子和家庭的同时,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法律知识,参加各种培训和考试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她们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还为自己的未来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这些普通人的经历,无一不是时间对认知坚守的馈赠 。
再看看乔布斯,他被苹果放逐的 12 年里,并没有因此而沉沦 。在车库中,他凭借着对科技和创新的热爱,全身心投入到皮克斯的创业中 。他不断探索动画制作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与团队成员一起努力,将皮克斯打造成了全球顶尖的动画工作室 。这 12 年的沉淀和积累,不仅让乔布斯在动画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为他日后回归苹果,带领苹果走向新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莫言在农村喂猪的十年时光里,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他并没有放弃对文学的热爱 。他用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将生活中的点滴感悟和农村的风土人情都记录下来,为自己的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正是这十年的积累,让莫言在文学创作上有了深厚的底蕴,最终凭借着自己的作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
这些案例无一不深刻地告诉我们,35 岁危机、现金流焦虑等眼前的困境,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 。时间是最公正的裁判,它从不辜负那些懂得 “蛰伏” 的认知强者 。只要我们拥有长期主义的认知,能够在困境中坚守信念,持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就一定能够在时间的长河中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和荣耀 。
孙膑与庞涓的故事,是《资治通鉴》中一场惊心动魄的认知对决 。孙膑与庞涓本是同门师兄弟,一同学习兵法,然而庞涓却因嫉妒孙膑的才华,设计陷害他,挖去了他的膝盖骨,企图让他永远无法在军事领域崭露头角 。然而,庞涓低估了孙膑的智慧和能力 。在后来的马陵道之战中,孙膑充分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利用 “减灶计” 成功实现了对庞涓的认知碾压 。他通过故意减少军队做饭的灶数,制造出齐军士兵大量逃亡的假象,诱使庞涓率领魏军轻敌冒进 。庞涓被眼前的假象所迷惑,以为齐军已经军心涣散,不堪一击,于是毫不犹豫地率领精锐部队追击 。结果,庞涓一步步陷入了孙膑精心布置的包围圈中,最终在马陵道被齐军万箭穿心,落得个悲惨的下场 。这不是简单的复仇爽文情节,而是真实的认知战案例,深刻地展示了认知差所带来的巨大影响 。
在《资治通鉴》的历史画卷中,这样因认知差而导致胜负逆转的例子数不胜数 。曹操 “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策略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抢占了政治解释权 。在那个乱世之中,天子虽然失去了实际的权力,但仍然是天下正统的象征 。曹操敏锐地洞察到了这一点,将汉献帝牢牢掌控在手中,以天子的名义发号施令,使得自己在政治上占据了主动地位 。他可以名正言顺地对其他诸侯进行征讨,招募人才,扩充势力 。而其他诸侯则因为没有这样的政治优势,在与曹操的竞争中往往处于被动局面 。诸葛亮 “七擒孟获”,玩的是一场精彩的心智驯化游戏 。他深知单纯依靠武力并不能真正征服南方少数民族,只有从心理上让他们信服,才能实现长久的和平与稳定 。于是,诸葛亮七次擒住孟获,又七次将他释放,让孟获在一次次的较量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对诸葛亮的智慧和仁德心悦诚服 。最终,孟获不仅不再反叛,还成为了诸葛亮治理南方的得力助手 。王阳明 “剿匪先剿心”,践行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的理念 。他在剿匪过程中,深刻认识到土匪的产生不仅仅是因为贫困和生存所迫,更重要的是他们内心的迷茫和对社会的不满 。因此,王阳明在军事打击的同时,注重对土匪进行思想教育和感化,帮助他们重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通过这种方式,他成功地解决了当地的匪患问题,实现了社会的长治久安 。
将视角转向现代商业领域,认知差同样是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 。曾经的手机巨头诺基亚,在功能机时代凭借着坚固耐用的产品和广泛的市场渠道,占据了全球手机市场的重要份额 。然而,当智能手机时代悄然来临,苹果公司以其创新的设计、强大的功能和独特的用户体验,重构了手机的定义 。诺基亚的 CEO 在面对公司的困境时,哭诉 “没做错任何事”,但实际上,正是因为诺基亚对市场趋势的认知不足,没有及时跟上智能手机发展的步伐,仍然沉迷于过去的成功模式,才导致了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而在教培行业崩塌的浪潮中,有人只是看到了行业的衰落,选择摆摊卖课,试图在有限的市场空间中挣扎求生 。而俞敏洪却凭借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前瞻性的认知,带领东方甄选杀进直播圈 。他看到了直播电商的巨大潜力,以及知识付费在新的市场环境下的发展机遇 。通过打造独特的直播风格和内容,东方甄选迅速在直播领域崭露头角,实现了从教培行业到直播电商的华丽转身 。
这些事实无可辩驳地证明,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单纯依靠战术上的勤奋已经无法满足发展的需求 。如果我们总是用战术勤奋掩盖战略懒惰,只注重眼前的利益和短期的目标,而忽视了对市场趋势、行业动态和自身发展方向的深入思考和战略规划,终将被时代的浪潮所淘汰 。认知的鸿沟才是真正的 “护城河”,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拓宽自己的视野,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
武则天,这位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而她 14 岁时面对烈马狮子骢所提出的 “铁鞭抽、铁锤砸、匕首杀” 的狠绝策略,更是展现出了她非凡的破局思维 。当时,面对这匹无人能驯服的烈马,众人皆束手无策,而武则天却能跳出常规的思维模式,提出如此大胆而决绝的方法 。这种思维方式,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应对策略,更是一种敢于突破传统、挑战权威的认知勇气 。正是这种破局思维,让武则天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从感业寺尼姑一步步成为一代女皇 。她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中,敢于打破常规,挑战男性的统治地位,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展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领导智慧 。
《资治通鉴》中,还有许多这样拥有破局思维的狠人 。韩信,在他受胯下之辱时,看似是一个软弱可欺的小人物,但实际上,他的内心早已在脑内推演楚汉争霸的宏伟蓝图 。他深知,在当时的情况下,与恶少硬拼只会白白送命,毫无意义 。于是,他选择了暂时忍耐,保存实力,等待时机 。这种忍辱负重的背后,是他对局势的深刻洞察和对未来的长远规划 。后来,韩信在刘邦的麾下,充分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了赫赫战功 。张居正,明朝的一代名臣,他在面对明朝政治腐败、经济衰退的困境时,敢于改革,动既得利益集团的 “奶酪” 。他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如考成法、一条鞭法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触动了权贵们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但张居正毫不退缩,坚决推行改革 。他深知,只有通过改革,才能挽救明朝的命运 。尽管他在死后险被掘墓,改革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破坏,但他的破局思维和改革精神,依然为后人所敬仰 。左宗棠,在面对新疆被外敌侵占的严峻形势时,他毅然抬棺收复新疆 。他深知,新疆对于中国的重要性,绝不能轻易放弃 。他的这一行动,不仅展现出了他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更是一种破局思维的体现 。他敢于挑战强大的外敌,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为保卫国家领土完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在现代职场中,我们也常常能看到破局思维的重要性 。有些老员工,在一个岗位上默默耕耘了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他们虽然工作经验丰富,但却往往因为过于习惯按部就班的工作方式,缺乏破局思维,在面对职场变革和挑战时,显得束手无策 。而一些 00 后实习生,他们初入职场,没有太多的束缚和顾虑,反而更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敢于 “拍桌”,提出创新性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他们的这种破局思维,有时候能够为企业带来新的活力和发展机遇 。张一鸣,字节跳动的创始人,他在创业初期,在简陋的民居中敲出了字节跳动的第一行代码 。他没有被传统的互联网模式所限制,而是凭借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敢于创新的破局思维,打造出了今日头条、抖音等一系列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产品,重建了互联网的游戏规则 。而曾经风光无限的 ofo 创始人戴威,在创业后期,由于缺乏破局思维,过于依赖传统的商业模式,无法适应市场的变化,最终导致 ofo 走向衰落,他自己也成为了规矩的祭品 。
这些例子充分说明,破局需要巨大的勇气,更需要跳出常规的认知格局 。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我们不能被传统的思维模式和固有观念所束缚,要敢于突破自我,大胆创新,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打破困境,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
《资治通鉴》中,赵高 “指鹿为马” 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 。赵高为了测试朝廷中哪些大臣对他忠诚,竟然在朝堂上公然指着一头鹿说是马 。那些敢于说出真相的大臣,纷纷遭到了他的迫害 。他凭借着自己的权势,肆意妄为,陷害忠良,扰乱朝纲 。然而,善恶到头终有报,他的嚣张跋扈并没有持续太久 。随着秦朝的逐渐衰落,赵高最终被秦王子婴设计诛杀,落得个被剁成肉酱的悲惨下场 。同样,李林甫,这位唐玄宗时期的宰相,他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不择手段地坑害忠良 。他嫉妒贤能,排斥异己,凡是对他的地位构成威胁的人,都被他想方设法地除掉 。他的所作所为,严重破坏了朝廷的政治生态,加速了唐朝的衰落 。他死后,也未能逃脱惩罚,被人告发谋反,唐玄宗下令将他的坟刨开,剥夺了他的官职和爵位 。这些历史事件,并非只是简单的故事,而是深刻地反映了因果律在职场和人生中的体现 。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范仲淹,他在早年担任小科员时,就立下了 “先天下之忧而忧” 的宏伟志向 。他一生心系天下苍生,致力于为百姓谋福祉 。他在政治上积极改革,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民生的政策;在文学上,他的作品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之情 。他的这种高尚的品德和伟大的认知格局,为他的家族赢得了长久的兴旺 。范仲淹家族历经 800 年而不衰,子孙后代人才辈出,这正是他种下的善因所结出的善果 。曹德旺,这位著名的企业家,他一生热衷于慈善事业,累计捐款达百亿之多 。他深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因此始终秉持着 “利他” 的理念,积极回馈社会 。他的善举不仅为他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也为他的企业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任正非,华为公司的创始人,他将公司的股权分给员工,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他的领导下,华为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了全球通信领域的领军企业 。他们的成功,正是利他者终利己这一因果律的生动体现 。
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曾警告:“神欲使之灭亡,必先使之疯狂 。” 许家印,曾经的恒大集团掌门人,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过度追求规模和速度,盲目扩张,忽视了企业的风险控制和社会责任 。他的恒大歌舞团,奢华至极,成为了他奢靡生活的象征 。而他的这种疯狂行为,最终导致了恒大集团的债务危机爆发,企业陷入了困境 。和珅,清朝乾隆时期的大贪官,他利用自己的职权,大肆贪污受贿,聚敛了巨额财富 。他的恭王府珍宝阁,摆满了各种奇珍异宝,其奢华程度令人咋舌 。然而,随着乾隆皇帝的去世,和珅失去了靠山,最终被嘉庆皇帝抄家,他所积累的财富也化为乌有 。他们的经历,都印证了因果律的精准 。在认知层面,我们所种下的 “善” 与 “恶” 的种子,无论经过多长时间,终将在时间的长河中得到回响 。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道德底线,秉持正确的认知和价值观,多做善事,这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收获美好的结果 。
《资治通鉴》以其宏大的历史视角,为我们揭示了能量守恒在历史进程中的奇妙体现 。秦始皇,这位千古一帝,他统一六国后,为了防止百姓造反,收天下兵器铸金人,试图将所有的反抗力量都扼杀在摇篮中 。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他所积聚的能量,最终却转到了陈胜吴广的竹竿上 。陈胜吴广,这两位出身平凡的农民,在秦朝的暴政下,勇敢地举起了反抗的大旗 。他们虽然没有精良的武器装备,但却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斗志,点燃了反秦的烽火 。星星之火,得以燎原,各地的起义军纷纷响应,最终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石崇,西晋时期的富豪,他与王恺斗富,为了显示自己的财富,摆满了珊瑚树 。他的奢华生活和炫耀行为,引来了无数人的羡慕和嫉妒 。然而,他所积聚的财富能量,最终却流向了孙秀抄家的刀锋里 。孙秀,这位西晋的权臣,他觊觎石崇的财富,设计陷害石崇,将他满门抄斩,石崇所积累的财富也被他据为己有 。隋炀帝,他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开运河耗尽民力,百姓苦不堪言 。他的暴政导致了民怨沸腾,社会矛盾激化 。而他所消耗的能量,最终在瓦岗寨烽火中爆发 。瓦岗寨起义军,成为了推翻隋朝统治的重要力量 。
这些历史事件,像极了现代社会的财富迁徙 。在当今社会,地产大佬们热衷于囤地,他们凭借着雄厚的资金和资源,大量囤积土地,试图获取高额的利润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他们所积聚的能量却在不知不觉中向直播间转移 。直播电商的兴起,为普通人提供了新的创业和致富机会 。一些主播通过直播带货,实现了财富的快速积累 。银行家们在数钞票
当我们遭遇职场危机,如被裁员,或是陷入生活困境,创业失败时,内心往往会被焦虑和绝望所笼罩,仿佛置身于无尽的黑暗之中,看不到一丝希望的曙光 。此时,不妨让思绪穿越时空,回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末年,去探寻越王勾践 “卧薪尝胆” 的传奇故事 。
勾践,这位越国的君主,在夫椒之战中惨败于吴国,被迫向夫差求和 。他带着妻子和大臣范蠡前往吴国,为夫差服役 。在吴国的日子里,勾践受尽了屈辱和折磨 。他住在夫差父亲阖闾墓旁的石屋里,为夫差养马驾车,打扫宫室 。他身着粗布麻衣,吃着粗茶淡饭,甚至还要忍受夫差的羞辱和刁难 。然而,勾践并没有被眼前的困境所击垮,他的心中始终燃烧着复国的火焰 。他深知,此时的隐忍是为了将来的爆发,只有保存实力,等待时机,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
回国后,勾践为了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在吴国所遭受的屈辱,他下令在自己的房间里悬挂一颗苦胆,每天吃饭前都要尝一尝苦胆的味道,以此来激励自己 。同时,他还睡在柴草堆上,以此磨练自己的意志 。在勾践的带领下,越国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复国准备 。他推行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的国策,与百姓同耕共织,亲自下田扶犁;设立 “美人宫” 训练间谍,却令妻子率先参与纺织;甚至在宫中悬挂苦胆时,让士兵每日叩问 “忘耻乎?” 。这种全民参与的复仇动员,使越国在二十年间实现了从 “兵败于夫椒” 到 “兵至于姑苏” 的惊天逆转 。
在现代社会,我们也能看到许多像勾践一样的人,他们在低谷时坚守信念,做认知的 “长期主义者” 。就像那些被裁员的程序员,他们没有在失业的打击下一蹶不振,而是利用这段时间,静下心来,学习新的技能,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他们可能会参加各种培训课程,学习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也可能会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提升自己的编程水平 。他们深知,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未来的职场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同样,那些创业失败的人,也没有被失败打倒,他们在蛰伏中认真反思自己的创业经历,分析失败的原因,重构自己的商业认知 。他们可能会重新审视市场需求,调整自己的商业模式;也可能会寻找新的创业机会,重新出发 。他们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迎来成功的那一天 。
在低谷时,我们要像勾践一样,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把低谷视为认知升级的契机 。不要被眼前的狼狈所吓倒,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未来会更好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持续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记住,今天的隐忍与积累,都是为未来的认知爆发积蓄能量 。就像种子在黑暗的土壤中默默积蓄力量,等待春天的到来,最终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
当我们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在职场或生活中取得一定的成就,身处高位、顺境时,往往会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不自觉地产生一种认知的傲慢 。我们可能会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忽视了身边的风险和危机;也可能会变得自私自利,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了他人的感受和利益 。然而,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这种认知的傲慢往往是走向失败的开始 。
和珅,这位清朝乾隆时期的大贪官,他的一生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 。和珅在乾隆皇帝的宠信下,官运亨通,位极人臣 。他担任过多个重要官职,如军机大臣、内务府总管等,掌握着朝廷的大权 。然而,他并没有珍惜自己的地位和权力,而是利用职权,大肆贪污受贿,聚敛了巨额财富 。他的恭王府珍宝阁,摆满了各种奇珍异宝,其奢华程度令人咋舌 。他的家产清单令人震惊,包括房屋 3000 间、田地 8000 顷、金银珠宝无数等 。这些钱财尽数都进了皇宫里,但嘉庆皇帝在拿到手之后,很快就把它用完了 。最终,嘉庆帝列数和珅十大罪证,赐和珅自尽 。和珅的结局告诉我们,得意忘形、忽视他人利益,终将自食恶果 。
同样,在历史的长河中,还有许多像和珅一样的人,他们在巅峰时因为认知的傲慢而走向了失败 。赵高,秦朝末年的权臣,他发动沙丘政变,与丞相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另立胡亥为帝 。他独揽大权,结党营私,征役繁重,行政苛暴 。他甚至在朝堂上公然指着一头鹿说是马,以此来测试大臣们对他的忠诚 。然而,他的恶行最终引起了民愤,被子婴设计诛杀,夷三族 。李林甫,唐玄宗时期的宰相,他大权独握,蔽塞言路,排斥贤才 。他广收贿赂,生活奢华,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不择手段地坑害忠良 。他的所作所为,严重破坏了朝廷的政治生态,加速了唐朝的衰落 。他死后,也未能逃脱惩罚,被人告发谋反,唐玄宗下令将他的坟刨开,剥夺了他的官职和爵位 。
与之相反,范仲淹,这位北宋时期的名臣,他在早年担任小科员时,就立下了 “先天下之忧而忧” 的宏伟志向 。他一生心系天下苍生,致力于为百姓谋福祉 。他在政治上积极改革,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民生的政策;在文学上,他的作品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之情 。他的这种高尚的品德和伟大的认知格局,为他的家族赢得了长久的兴旺 。范仲淹家族历经 800 年而不衰,子孙后代人才辈出,这正是他种下的善因所结出的善果 。任正非,华为公司的创始人,他将公司的股权分给员工,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他的领导下,华为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了全球通信领域的领军企业 。他始终保持着谦逊的态度,不断学习和进步,关注行业的发展趋势,积极应对各种挑战 。他的成功,得益于他正确的认知和价值观,以及对因果律的敬畏 。
当我们身处巅峰时,要以和珅、赵高、李林甫等人为戒,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守住认知的 “因果律” 。我们要明白,成功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成就而骄傲自满,要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他人的利益,学会感恩和回报社会 。只有保持利他的认知格局,才能让成功更持久 。就像一艘船在大海中航行,只有保持平衡,才能驶向远方 。如果只追求自己的利益,忽视了他人,就会像一艘失去平衡的船,最终沉没在大海之中 。
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瓶颈与困境,它们就像一道道难以逾越的鸿沟,阻挡着我们前进的步伐 。此时,我们不能局限于常规思维,按部就班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要像武则天一样,敢于突破常规,锤炼认知的 “破局力” 。
武则天,这位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在她 14 岁时,面对烈马狮子骢,众人皆束手无策,而她却能提出 “铁鞭抽、铁锤砸、匕首杀” 的狠绝策略 。这种思维方式,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应对策略,更是一种敢于突破传统、挑战权威的认知勇气 。正是这种破局思维,让武则天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从感业寺尼姑一步步成为一代女皇 。她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中,敢于打破常规,挑战男性的统治地位,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展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领导智慧 。
在历史的长河中,还有许多像武则天一样拥有破局思维的人 。顾荣,西晋时期的大臣,他在 “八王之乱” 中,通过观察细节、利用人性弱点,巧妙避开灾难,展现了高超的认知洞察 。有一次,顾荣在洛阳应邀赴宴,发现端送烤肉的人流露出想吃的神情,于是他不吃而把自己那一份让给了他 。同席的人都笑话顾荣,顾荣说:“怎么能让人成天端着烤肉而不知肉味呢?” 后来,顾荣在 “八王之乱” 时过江避难,每次遇到危急时总有一个人在身边保护自己 。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原来他就是当初得到顾荣施舍烤肉的那个人 。顾荣的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困境时,我们要善于观察细节,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利用人性的弱点,寻找破局的机会 。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需要像武则天和顾荣一样,拥有破局思维,敢于跳出固有模式,敢于质疑现状 。张一鸣,字节跳动的创始人,他在创业初期,没有被传统的互联网模式所限制,而是凭借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敢于创新的破局思维,打造出了今日头条、抖音等一系列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产品,重建了互联网的游戏规则 。他敢于尝试新的技术和商业模式,不断探索用户的需求,为用户提供了个性化的内容和服务 。正是这种破局思维,让字节跳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 。
当我们面对瓶颈与困境时,不要害怕失败,不要畏惧挑战 。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敢于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 。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培养自己的破局思维 。比如,当我们遇到一个难题时,不要急于寻找答案,而是要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我们也可以多学习一些成功人士的经验和案例,从中汲取灵感和力量 。记住,只有敢于突破常规,才能在困境中找到出路,重构属于自己的游戏规则 。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一把锁,只有找到正确的方法,才能开启成功的大门 。
读《资治通鉴》,不是记年代数字,而是听懂历史的暗语:打工人学司马懿 “熬” 出认知耐力,创业者学朱元璋 “开局一个碗” 的认知勇气,高管学张居正 “改革要狠,退场要稳” 的认知智慧。下次被老板 PUA,想想韩信钻裤裆的隐忍;创业失败,读读苏轼 “一蓑烟雨任平生” 的豁达。历史从不重复细节,但永远循环规律:低谷是能量蓄势,巅峰是因果考验,破局是历史犒赏。正如茨威格所言:“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都已在暗中储备了对抗风暴的能量。” 人生这场认知战,没有硝烟,却贯穿始终。你我皆是历史洪流中的冲浪者,重要的是,永远别让自己掉下认知的 “冲浪板”—— 因为从生到死,赢在认知,也败在认知。
来源:微笑着读者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