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于谦持股的墨客行影业被恢复执行111万,他本人同步出现恢复执行信息,公司累计被执行超7554万、3次失信、15条股权冻结,执行法院为广州增城法院
于谦持股的墨客行影业被恢复执行111万,他本人同步出现恢复执行信息,公司累计被执行超7554万、3次失信、15条股权冻结,执行法院为广州增城法院
你可能还停留在“于大爷”养马、养鱼、玩玉石、请朋友在北京豪宅里喝茶的悠哉画面,可现实翻脸并不慢
风评一向温和的那位,突然被卷进一桩老旧的债务窟窿里,台上逗笑,台下算账,谁都难逃
先把硬信息摆明白
墨客行影业(北京)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1月,注册资本5000万,于谦持股10%
2025年10月27日,天眼查显示,于谦及墨客行影业等新增一则恢复执行信息,执行标的111万余元,执行法院为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人民法院
这不是头一次风吹草动
截至10月29日,该公司已有6条历史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金额累计超7554万元;
3条失信被执行人信息,涉案金额超1471万元;
另有15条股权冻结
公司法定代表人赵仁鹏自2022年11月起多次被限制高消费,涉案金额合计超3316万元
这不是一阵子的问题,这是几年里账目和风控层层叠加的结果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他才占10%,怎么也“上榜”了?
简单说,公司涉诉进执行阶段,关联股东、法定代表人等,都会在公开系统里留下痕迹
这不等于个人失信,但意味着纠纷不是“和我无关”的八卦,它已经进了执行流程
最新消息是
于谦的律师团队表示将依法配合执行,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他本人仍在相声舞台活跃,并筹备新的专场
公开工商信息里,他名下关联的11家公司,8家存续、3家注销,分布在文化、养殖、食品、餐饮等行业
投资面宽,风险也不小
说回大家嘴里的“冰山一角”
前阵子网络上流传“杨议直播怒喷于谦”的片段,后来当事方回应称系AI拼接,真假尚有争议
与其追着吵,不如承认一句:一段模糊视频解决不了任何一家公司的债务
真正的焦点,是艺人如何与生意保持边界
艺人与商业资产捆绑过深,出事就会牵动艺人口碑,舞台上再成功,也挡不住财务上的对冲
行业这两年可不太平
10月中旬,黄子韬实际控制的龙韬娱乐新增股权冻结;
尚雯婕名下公司股权被冻结三年,参股企业还被列入经营异常;
更早些,李易峰及其公司被强制执行近4990万,股权冻结至2026年
横着比一圈,你会发现:娱乐圈早不是只靠演出费吃饭的年代,大家都在做公司,而公司就会面临公司该有的风险
南京的资深投资人王明明提醒得很直白:明星需要在演艺与投资之间找到平衡,搭建专业风控与合规团队,别把个人IP与商业资产捆得太紧,一旦踩雷就是连锁反应
法律层面更要心里有数
法律专家陈平凡指出,若被执行义务不能履行,限制高消费几乎是必然;
若个人独资或资产混同,可能要承担连带责任,甚至波及个人信用与从业空间
我能理解许多观众的困惑:昨晚还在台上“劝架”的捧哏,今天怎么就成了执行名单里的名字
但投资不是摆件,账本不看人设,期限到了就要兑付
对艺人来说,最硬的体面,不是社交媒体上的“我没事”,而是把债务处理清楚,再回到台上心无旁骛地说相声
和因劣迹复出受限的李易峰不同,于谦目前的职业路径仍在,关键就看他的团队能否把风险切割干净、把程序走到位
如果处理得体,这次风波未必是“致命伤”,反而能倒逼他的商业结构更稳
我也好奇,等他新专场开场,第一句包袱会不会拿这事开刀
相声讲究见招拆招,生意世界更讲究先防后治,别把“后治”当成常态
对普通人来说,这场新闻也值得当一课:别迷信“名气等于安全”,该做尽调就做尽调,该找专业人士就找专业人士
挣钱要靠能力,花钱要靠边界,投资要靠敬畏
从热搜到法条,中间隔着的是流程、合同和现金流
愿每个舞台背后,都站着一个守规矩的公司;
也愿每一笔账,能在聚光灯之外默默了结
来源:蓝胖子不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