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胡润百富榜出炉:71岁钟睒睒四连冠登顶,5300亿靠什么?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9 22:35 1

摘要:在AI狂飙、造车热浪、股市翻腾的这一年,一个靠卖水的企业家,却让所有高科技故事都哑了火。

2025年的中国首富,依旧是钟睒睒。

这已经是他第四次坐上胡润百富榜的头把交椅。

在AI狂飙、造车热浪、股市翻腾的这一年,一个靠卖水的企业家,却让所有高科技故事都哑了火。

农夫山泉股价一年涨了80%,市值逼近5000亿港元,与此同时,他的个人财富上涨1900亿元,达到5300亿。

资本市场在躁动,实体经济在调整,钟睒睒,却靠一瓶水、一个品牌、两家实业公司,稳稳压过造车的、搞AI的、做短视频的。

他身上,藏着一个让所有企业家都绕不开的问题:在充满风口与噪音的时代,什么才是真正能穿越周期的生意?

01

1954年,钟睒睒出生在杭州一个普通家庭。

父亲是《浙江日报》的编辑,母亲在省妇联工作。

他原本是个书香门第的孩子,可命运很早就打断了这条路。

上世纪六十年代,全家被下放到绍兴农村,那时他还在上小学,学校关门停课,只能跟着父亲种田、砌墙、做木工。

这一干,就是十几年。

后来他回忆说:“我小学只上了四年,干了十七年农活。”

1978年恢复高考,他连续两次落榜,那种挫败,换别人可能就认命了。

但他没认,1979年,他考进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学汉语言文学,毕业后,他进了《浙江日报》,成了一名农业记者。

他跑遍全省的农村和企业,写了几百篇稿子,见识了无数创业者。

那几年,乡镇企业刚起步,他看到一批批普通人靠勤奋和胆子赚到第一桶金。

这些人没学历、没资源,却敢拼、敢冒险。

这对他触动很大。

“我那时候就明白,时代要变了。”

1988年,钟睒睒辞职南下海南,那是全国最火的创业圣地。

但一连三次创业,都以失败收场。

第一次种蘑菇,赔光借来的30万;
第二次办报纸《太平洋邮报》,不到半年倒闭;
第三次做窗帘布生意,才算赚到第一桶金。

他后来常说:“那几年让我知道,做生意要贴近生活,要接地气。”

1991年,他经人介绍认识了宗庆后,当时娃哈哈火得不行,他成了宗庆后在海南的经销商。
但合作没多久,他选择离开。

后来有人传他被开除,他说:“我没在娃哈哈领过工资,哪来的被开除?”

他只是想独立,他敬佩宗庆后,但不想一辈子在别人体系下做事。

那一年,他三十多岁,钱不多,但已经摸清一件事,想成事,得靠自己。

02

1996年,钟睒睒创办了农夫山泉。

选址在浙江建德千岛湖,那水清澈得能看到底。

1997年,他的第一款纯净水上市,销量不错,但两年后,他突然宣布停产纯净水,改做天然水。

全行业都骂他疯了,那时的主流产品是纯净水,怡宝、娃哈哈都靠它赚钱。

他却开记者会说:“纯净水对健康无益。”

同行联合抵制他,经销商观望,媒体质疑,但他一句话没改。

钟睒睒带着团队上央视投广告,打出那句全国皆知的口号:“农夫山泉有点甜。”

起初没人信,但消费者被吸引了,“有点甜”成了记忆,也成了转折点。

农夫山泉从此站稳脚跟,到2000年,市场占有率超过19%,成为全国第一。

这场冒险背后,是钟睒睒对“健康消费”的直觉。

2000年之后,公司几乎每隔几年就有争议:有人质疑水源、有人说广告夸张、有人嘲讽“标准门”。

可是2008年汶川地震,农夫山泉第一时间捐出170万箱水。

钟睒睒没召开发布会,也没上热搜。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宣传,他只说:“做对的事,不需要表演。”

03

很多人不知道,农夫山泉只是钟睒睒财富的第一曲线,他的第二曲线,是生物科技。

早在2001年,他就收购了“万泰生物”,当时没人看好,但他坚持投入。

这家公司后来研发出中国首个国产HPV疫苗,让他再次押对了方向。

他很少谈万泰生物,在公开场合,他从不提股价,也不提估值。
但业内都知道那是他真正的远见。

一个卖矿泉水的,二十年前就看到了健康科技的未来。

这不是运气,是判断力。

当一众企业家忙着开抖音号、做直播、拼人设时,钟睒睒几乎是“隐身”的。

他不上酒局,不去论坛,不混圈子,甚至连农夫山泉的品牌宣传,他都尽量少露面。

他曾在内部会议上说过一句话:“我没必要出镜,我的产品每天都在出镜。”

2024年,他因公开批评直播带货上热搜。

他说:“我看不起那些直播的企业,那不是企业家该做的事。”

这句话很刺耳,但符合他一贯的风格,不讨好任何人。

他不在意“流量”,更不在意“形象”。

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是公司稳健、产品可靠、品牌长久。

他像一个独行者,也像一个时代的异类。
但正因为他“不合群”,才活得最久。

农夫山泉上市、万泰生物上市后,他的财富一路攀升,到2025年,个人资产5300亿。

他说过一句朴实的话:“企业得活得久,得靠产品,不靠人。”

这句话听起来没什么花头,但放在今天格外有分量。

这几十年,中国经历了太多潮流:地产热、互联网热、AI热。

很多人来得快,也走得快。

唯独钟睒睒,从没离开自己那条路。

四度首富,不是奇迹,是结果。

他赢的不只是钱,而是一种不被浪潮带走的能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猫眼看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