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8日,岩山科技三季报抛出核弹级数据:单季净利润1.15亿元,同比暴涨2047.05%,扣非净利增幅更是高达3056.21% 。但股价并未应声涨停,反而在早盘冲高后震荡回落。这恰好印证了一句话:"岩山终究要爆发,今天进明天就要翻倍的请绕道"。这只从"二三
前言:净利暴增20倍后 为何有人喊着要等
10月28日,岩山科技三季报抛出核弹级数据:单季净利润1.15亿元,同比暴涨2047.05%,扣非净利增幅更是高达3056.21% 。但股价并未应声涨停,反而在早盘冲高后震荡回落。这恰好印证了一句话:"岩山终究要爆发,今天进明天就要翻倍的请绕道"。这只从"二三四五"转型而来的AI标的,到底藏着怎样的逻辑?急不得的背后,是陷阱还是机会?
一、增长真相:20倍净利里的虚实辩证法
乍看20倍净利增幅足够震撼,但拆开财报能发现关键细节。增长核心并非AI主业爆发,而是多元投资业务的精准发力——前三季度投资收益达4.55亿元,同比激增828.17%,主要来自处置金融资产的收益 。这意味着短期业绩更多靠"投资变现"支撑,而非主营业务造血。
但穿透短期收益看长期信号,亮点同样清晰。扣非净利从亏损转为盈利1.84亿元,同比增长595.37%,说明剥离传统业务后,新主业的盈利能力正在觉醒。更关键的是财务结构的健康度:截至9月末资产负债率仅3.32%,流动比率高达28.66,几乎没有偿债压力,为AI研发提供了安全垫。
二、转型底气:三大AI赛道的硬布局
岩山科技的底气,来自从"流量公司"到"技术公司"的彻底蜕变,其AI布局已形成三大核心阵地:
- 智能驾驶:量产订单落地在即。子公司Nullmax的纯视觉方案打破高精地图依赖,适配七种芯片平台,已拿下赛力斯、上汽等车企定点,计划2026年配套百万辆车。更通过TISAX最高等级认证,拿到了欧洲市场的入场券 。
- 脑机接口:技术突破获国际认可。岩思类脑研究院的非侵入式技术操控精度领先同行10%以上,与华山医院合作实现"神经信号直接解读语句",成果入选人工智能十大创新技术 ,医疗应用已进入工程验证阶段。
- AIGC:端侧生态初现规模。Yan2.0大模型实现视频多模态与原生记忆能力,已落地三大场景:与头部品牌合作的AIPC签订量产协议,在低算力机器人部署模型,智慧病历系统进入医院实用 。
三、资金信号:聪明钱在买什么
股东结构的变化,暴露了资金对岩山科技的真实态度。截至9月末,北向资金逆势增持57.91%,持股达4371.45万股,自然人股东李斌也跟进增持18.44% 。9月1日的龙虎榜更显示,深股通单日买入9.09亿,两家机构合计买入超2.5亿,即便有游资卖出,主力资金的承接力度依然强劲。
这种增持逻辑不难理解:AI业务的毛利率已显现优势,仅智能驾驶板块毛利率就超60%,随着2026年量产订单释放,业绩有望从"投资驱动"转向"主业驱动",这种转型拐点正是机构布局的核心逻辑。
四、不得不防的三大暗礁
喊"爆发"的同时,更要正视转型路上的风险。对短期投资者而言,这三点足以浇灭幻想:
- 商业化滞后风险。2024年AI业务收入占比仅11%,脑机接口医疗认证需2-3年,智能驾驶量产要等到2026年,短期难以大规模贡献收入。
- 研发烧钱压力。2025年一季度研发费用激增168%至2.39亿元,但经营现金流仍为负,若技术转化不及预期,持续投入将考验资金耐力。
- 巨头挤压威胁。智能驾驶面临华为ADS、特斯拉FSD的技术碾压,大模型领域要应对百度、阿里的生态壁垒,中小玩家的突围难度不小。
结语:岩山的耐心游戏该怎么玩
岩山科技的"爆发论",本质是对科技转型企业的价值预判——它既有投资收益撑起的短期安全垫,又有AI三大赛道的长期想象力,北向与机构的增持更提供了资金背书。但"爆发"绝不是朝夕之事,而是要等三个关键节点:智能驾驶量产交付、脑机接口通过医疗认证、AIGC端侧收入占比突破30%。
对于想赚快钱的人来说,这确实是"磨人的标的";但对于盯着科技转型红利的投资者,当下的震荡或许正是观察期。毕竟,所有硬核科技的爆发,都需要穿越转型阵痛的耐心。
特别提醒:本文分享的尾盘操作技巧仅为技术分析参考,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股市波动大,投资者需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市场
来源:安心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