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玩X”社区利用AI制作女性泳装玩偶,日均访问量高达十万次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9 21:43 1

摘要:凌晨三点的首尔,霓虹灯下有个网站正疯狂运转。你可能以为这是个科技论坛或者学术平台,但其实不然——这个名为“玩X”的非法社区,日均访问量高达十万次,高峰月份甚至达到了五十二万人次。

凌晨三点的首尔,霓虹灯下有个网站正疯狂运转。你可能以为这是个科技论坛或者学术平台,但其实不然——这个名为“玩X”的非法社区,日均访问量高达十万次,高峰月份甚至达到了五十二万人次。

这里充斥着无数女性的脸庞,她们的照片通过AI工具(比如谷歌NanoBanana)被切割重组,变成裸体3D模型,最后打印成实体手办。

有人在群里讨论如何绕过面部识别技术,有人分享女艺人面部特征的参数,甚至有人公开受害者的住址和工作单位。

这不是电影《黑镜》的情节,而是韩国数字时代性别暴力的真实写照。

讽刺的是,这起事件发生在《Deep Fake处罚法》实施后的第二年,法律本应是保护我们的盾牌,却成了罪犯利用的漏洞。

我们都知道技术失控早已不是新鲜事。

2024年8月,韩国发生了震惊全国的“Deepfake”性犯罪事件,警方半年内破获了921起案件,逮捕了474人,其中80%都是青少年。

首尔大学的“N号房”复刻案中,61名受害者中有12人来自该校,她们的照片被用来合成色情视频,传播路径与“玩X”如出一辙。

然而,当技术从二维换脸升级到三维实体,从线上视频蔓延到线下手办时,法律似乎按下了暂停键。

2024年10月通过的《性暴力处罚法》修正案规定最高刑期为三年,但仅限于“人体编辑合成品”。而“裸体手办”被狡辩为“非人体物件”,于是犯罪者堂而皇之地宣称:“想公开前女友身份又不敢,还好有这种技术。”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这类犯罪正在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网络安全专家揭露,“玩X”网站设有“AI Art实验室”,高级用户研究如何用提示词生成模拟性行为内容;低阶用户则上传素材,等待系统自动生成模型。

某位受害者控诉道:“他们用我的脸合成手办,还标注了我的工作单位和住址。”

当AI技术与个人信息结合时,每个女性都成了潜在的受害者。

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间,韩国深度伪造性犯罪受害者中未成年人的比例从10.3%飙升至28.9%,而“玩X”网站的用户中,青少年比例更是高达41%。

面对这场由技术引发的伦理危机,社会反应分裂得令人心寒。

72个市民团体发起了“Deep Fake性犯罪OUT”的抗议活动,但韩国放送通信委员会的监管始终缺位。

有网友质问道:“报道都写得这么清楚了,为什么警察检方还不干活?”

另一条评论更扎心:“就算报道出来了网站也不会被关吧。”这种沉默背后,是系统性性别暴力的惯性。

正如某位法学专家所言:“所谓‘技术中立论’,不过是让犯罪者产生道德豁免感的遮羞布。”

更深层次的矛盾在于,技术的发展速度已经远远甩开了监管能力。

2024年《Deep Fake处罚法》实施后,该类网站的访问量反而激增了60%。

犯罪者不仅共享绕过AI防护的提示词,还发展出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

某聊天群成员曾晒出“教程截图”:第一步上传照片,第二步选择“女团风格”,第三步导出模型,第四步3D打印。这种工业化流程,让普通人根本无法跟上节奏。

当然,我们不能否定技术带来的光明面——AI在医疗、教育、艺术领域的突破令人惊叹。

但是,当它被异化为性暴力的工具,当“裸体手办”成为新式凌辱手段时,我们必须追问:谁来承担技术失控的代价?

韩国国会立法调查官许敏淑的建议或许值得借鉴:将法律规制范围扩展至“可识别为真实人物的虚拟面容”,让“非人体物件”的狡辩失去空间。

而中国上海法院2025年的判例更值得警惕——将“可脱卸内衣、刻画性器官的手办”定为淫秽物品,主犯获刑近五年。

技术无国界,但法律必须有边界。

这场战役没有旁观者。

当某位韩国网友怒吼“应该把网站活动的家伙全都抓起来处决”,当另一位无奈感叹“就算报道出来了网站也不会被关”,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愤怒,更是绝望。

这份绝望,正源于对系统性性别暴力的无力感。数据显示,韩国性侵案件平均量刑仅为1.8年,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当犯罪成本如此低廉,当受害者维权举步维艰时,技术滥用只会愈演愈烈。

但希望依然存在。

2024年9月,韩国教育管理部门调查显示,在434起深度伪造性犯罪中,617名受害者中有588人是学生。这意味着,教育系统可能是遏制犯罪的关键防线。

如果学校能将数字隐私保护纳入课程,如果家长能意识到“朋友圈自拍照”可能成为犯罪素材,如果平台能建立伦理审查机制(如限制“性暗示”类提示词),技术的双刃剑或许能被重新握稳。

最后,让我们回到那些手办。它们静静地摆放在犯罪者的书架上,却承载着无数女性的恐惧与愤怒。

当一位韩国女艺人发现自己的面部被用于手办时,她选择了公开维权,尽管过程艰难,但她知道:“沉默会让这种暴力永远存在。”

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场保卫战的参与者——不仅仅是谴责犯罪,更是推动变革。因为技术终将进步,但人性的底线不能溃败。(事件来源:看看新闻)#上头条 聊热点#

来源:芸烟Hwakria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