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万亿“三资改革”不是虚的!跟咱赚钱、办事都有关系!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9 21:45 1

摘要:最近刷湖北本地新闻,总看到“三资改革”“万亿投入”这样的词,一开始我以为又是“高大上”的政策,跟咱小老百姓没啥关系。直到上周回乡下老家,堂哥说他承包的10亩果园,靠着村里“集体资产入股”,今年多赚了3万块;还有武汉的表姐,在社区“三资服务点”办营业执照,当天就

最近刷湖北本地新闻,总看到“三资改革”“万亿投入”这样的词,一开始我以为又是“高大上”的政策,跟咱小老百姓没啥关系。直到上周回乡下老家,堂哥说他承包的10亩果园,靠着村里“集体资产入股”,今年多赚了3万块;还有武汉的表姐,在社区“三资服务点”办营业执照,当天就拿证,不用再跑政务大厅——这才发现,这场万亿改革早就在悄悄改变咱们的日子。

我花了一周时间翻遍湖北发改委、农业农村厅的政策文件,又问了几个基层干部朋友,终于弄明白:“三资改革”改的是“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但好处可不只在农村,城里人的就业、办事、养老,都能沾上边。不过很多人还不知道怎么蹭上这波“红利”,下面我把改革跟咱老百姓相关的地方拆成5点,用大白话讲清楚,看完你就知道这万亿投入到底能给咱带来啥实惠。

一、 农村人能“分红”了!集体地、集体山,现在能换真金白银

以前农村的集体土地、山林、鱼塘,大多是“闲置着”或者“低价承包”,村民只能拿点微薄的租金,大头利润都被承包商赚走。这次“三资改革”最实在的一点,就是把这些“集体资产”变成了“村民股份”——村里成立合作社,把地、山、塘折成股份分给村民,不管是对外招商合作,还是自己搞种植、养殖,赚了钱按股份分红,村民不用干活也能拿收益。

比如宜昌夷陵区分乡镇,把村里的1200亩茶园折成“每股1000元”的股份,全村680个村民每人能分5股,去年茶园跟茶企合作卖茶叶赚了80万,每个村民年底分了588块;还有黄冈罗田县,把集体山林租给旅游公司搞漂流,村民除了租金,每年还能拿旅游收入的15%分红,去年有户人家光分红就拿了2000多。

但要提醒咱农村朋友:分红不是“躺赚”,得先搞清楚村里的“资产清册”——哪些地是集体的、值多少钱、怎么分红,这些都要公示,要是发现有村干部瞒着不报,或者分红不均,直接打当地农业农村局的举报电话(湖北各地的举报电话在省农业农村厅官网能查到),别让自己的“股份”打水漂。

我老家堂哥就是个例子,去年村里把闲置的老厂房租给服装厂,一开始村干部说“租金归集体,不分给个人”,后来堂哥照着我查的政策,联合村民找镇里反映,最后村里改成“租金的70%分红”,堂哥家3口人,今年上半年分了1200块,他说“以前觉得集体资产跟自己没关系,现在才知道是能换钱的宝贝”。

二、 城里人办事更快了!社区就能办业务,不用再跑“冤枉路”

咱城里人最烦啥?办个社保、医保、营业执照,得跑政务大厅,排队半天不说,少带个材料还得跑第二趟。这次“三资改革”里有个“便民服务延伸”的动作——把以前只能在区、县政务大厅办的业务,下放到社区“三资服务点”,比如城乡居民医保缴费、社保卡挂失、个体工商户登记,甚至连农村宅基地审批的材料接收,在社区就能办,有的地方还能“线上预约”,到点直接拿号,省了不少时间。

比如武汉洪山区,现在每个社区都有“三资便民服务站”,配备了专门的工作人员,还能帮老人、残疾人“代跑腿”;襄阳樊城区更方便,在社区服务点办营业执照,只要材料齐,当天就能拿到“电子执照”,第二天纸质执照直接寄到家里,不用再跑行政审批局。

不过要注意:不是所有业务都能在社区办,比如企业注册、房产过户这类复杂业务,还是得去政务大厅。建议大家去社区之前,先打社区电话问清楚“能不能办”“要带啥材料”,或者在“湖北政务服务网”上查一下“就近办”的清单,别白跑一趟。

我表姐在武汉开了家小吃店,今年3月办营业执照,本来以为要跑政务大厅,后来听邻居说社区能办,带着身份证、租房合同去了,不到1小时就办完了,她说“以前办个证得花大半天,现在在小区门口就办了,太省事了”。

三、 找工作多了“新路子”!改革催生的岗位,适合不同人群

万亿投入肯定会带动就业,这次“三资改革”催生了不少新岗位,而且覆盖了农村、城市,适合不同学历、不同技能的人。比如农村的“集体资产管理员”,负责登记村里的地、山、塘,核对村民股份,要求高中以上学历,会用电脑就行,月薪大概3000-4000元;城市社区的“三资服务专员”,帮居民办业务、整理材料,有的还负责政策宣传,月薪2800-3500元,还交五险一金。

除了这些“固定岗位”,改革还带动了“灵活就业”。比如农村集体资产对外合作后,会需要大量的“临时用工”,像茶园采摘、果园除草、鱼塘看护,按天算钱,一天150-200元,适合农村留守妇女、老人;城里的“三资项目配套服务”也需要人,比如社区服务点的保洁、安保,还有帮企业代理“三资业务”的中介,只要肯吃苦,都能找到活干。

想找这些岗位的朋友,可以关注“湖北公共招聘网”,上面有专门的“三资改革岗位专区”;农村朋友也能找村委会报名,很多村里的岗位会优先招本村村民。不过要提醒:这些岗位大多有“试用期”,比如集体资产管理员试用期1个月,得先培训再上岗,建议大家提前了解清楚“岗位职责”,别盲目报名。

我老家邻居家的儿子,高中毕业后在外地打工,今年听说村里招“集体资产管理员”,就报名了,培训了半个月上岗,现在每月工资3500元,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他说“比在外地打工强,不用租房子,还能天天回家吃饭”。

四、 农产品卖得更贵了!集体帮忙找销路,不用再“愁卖”

农村朋友最愁啥?种的粮食、水果、蔬菜,丰收了却卖不出去,要么被收购商压价,赚不了几个钱。这次“三资改革”里有个“农产品产销对接”的措施——村里合作社统一把村民的农产品收集起来,跟城里的超市、菜市场、电商平台合作,搞“订单农业”,比如提前跟超市定好“要多少斤橘子、多少钱一斤”,村民按订单种,成熟了直接卖给超市,不用再担心“卖不掉”“卖不上价”。

比如荆州公安县,村里合作社把村民的水稻统一收购,跟武汉的大型粮库合作,每斤水稻比收购商多卖0.15元,一户种10亩水稻,能多赚1200元;恩施利川市更厉害,合作社把村民的土豆、腊肉放到“湖北供销电商平台”上卖,还搞“直播带货”,去年冬天,有户村民的500斤腊肉,3天就卖完了,价格比当地市场高20%。

但要注意:跟合作社合作,得签“产销合同”,把“收购价格、收购时间、质量要求”写清楚,别口头约定,万一合作社违约,手里有合同才能维权。另外,要是自己有好的农产品,也可以主动找村里合作社申请,别等着合作社来找你,主动点才能多赚钱。

我老家的堂叔,以前种玉米都是卖给收购商,每斤8毛钱,今年跟村里合作社合作,卖给武汉的饲料厂,每斤1.1元,种了5亩玉米,多赚了1650元,他说“以前总怕玉米卖不掉,现在有合作社帮着找销路,心里踏实多了”。

五、 养老、医疗有“新保障”!集体资金补贴,减轻负担

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养老、医疗都是咱老百姓最关心的事。这次“三资改革”里,有一部分集体资金会用来“补贴民生”——比如农村的“集体养老补助”,村里有条件的,会给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发50-200元的补助;城市社区的“医疗便民服务”,有的社区会跟附近的医院合作,定期派医生来坐诊,还能帮老人免费测血压、血糖,减轻大家的医疗负担。

比如孝感云梦县,有的村用集体资产出租的租金,给60岁以上老人每月发80元补助,70岁以上发120元;宜昌西陵区的社区,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每周三有医生来坐诊,老人不用去医院,在社区就能看病、拿药,还能走医保报销,特别方便。

不过要说明:不是所有地方都有这些补贴,得看村里、社区的“集体资金情况”——集体资产多、赚钱多的地方,补贴就多;集体资产少的地方,可能暂时没有。大家可以去村委会、社区居委会问清楚“有没有补贴”“怎么申请”,别错过了能享受的福利。

我老家的奶奶,今年72岁,现在每月能领100元的集体养老补助,虽然不多,但够买些日常的药,奶奶说“以前总怕给儿女添麻烦,现在有这补助,心里好受多了”。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场万亿“三资改革”不是“喊口号”,而是真真切切在解决咱老百姓的“痛点”——农村人怕资产闲置、怕农产品卖不掉,城里人怕办事麻烦、怕就业难,这些改革都想到了,也在慢慢解决。

但改革需要时间,不是所有好处都能马上享受到,比如有的农村地区,集体资产清册还没做完,分红可能要等明年;有的城市社区,便民服务点刚成立,业务还没完全铺开。不过只要方向对了,慢慢等总会有收获。

另外,咱老百姓也得“主动点”——知道村里在搞资产入股,就多问问村干部“怎么入股、怎么分红”;知道社区能办业务,就多关注“能办啥、要带啥”,别等着别人来通知,自己主动了解,才能更快享受到改革的好处。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们那里“三资改革”有啥动静没?有没有享受到分红、便民服务这些好处?或者你还想知道改革的哪些方面?欢迎在评论区聊聊,咱们一起交流,别错过这波能让日子变好的机会!

注:本文仅供读者参考,具体“三资改革”政策、补贴标准、岗位信息等,以湖北省及各地市州发改委、农业农村厅、民政局等官方发布的通知为准!

来源:努力的年轻人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