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市支撑全球彩色宝石产业的半壁江山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9 21:43 1

摘要:汕尾市海丰县了解到,全球彩色宝石每两颗中便有一颗,来自汕尾,汕尾市支撑全球彩色宝石产业的半壁江山,在这里,人类对美的情感共鸣,被沉淀为一项实实在在的富民产业,成为乡村振兴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点。

汕尾市海丰县了解到,全球彩色宝石每两颗中便有一颗,来自汕尾,汕尾市支撑全球彩色宝石产业的半壁江山,在这里,人类对美的情感共鸣,被沉淀为一项实实在在的富民产业,成为乡村振兴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点。

海丰县可塘镇,每年加工彩色宝石总量就达5万多吨,产值超50亿元,水晶类产品占全球加工总量的70%以上。在乡村振兴战略引导下,彩宝产业不仅带动当地人民增加收入,更吸引了大量青年返乡创业。

海丰县,以彩宝为支柱的现代产业体系更是加速成型,其金银珠宝首饰产业形成庞大规模,全县行业市场主体约2万家,从业人员超12万人,2024年产业规模约350亿元,电商年交易额突破130亿元,构建起一条庞大而完整的产业链,产品远销东南亚、中东和欧美市场。

从20世纪80年代的“分散加工”到如今的“集群发展”,这也是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成功落地案例之一。

汕尾市的发展图景,不仅与“彩宝”相连,更与“乡村振兴”“海洋经济”“融湾先锋”等关键词紧密绑定。在“百千万工程”擘画的城乡新貌中,在现代产业引擎的强劲驱动下,这座城市正以“产业兴、城乡美、百姓富”的生动实践,书写区域协调发展的“汕尾样本”。

根据多家国际咨询机构数据,全球彩色宝石市场规模正持续稳步扩大,年均增速维持在可观水平。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珠宝消费市场的繁荣,也是当下社会从“生存型消费”迈向“情感型、价值型消费”的宏观缩影。

在这一消费浪潮中,其产业实力远超外界想象。全球众多顶级珠宝品牌的精美作品,背后都离不开汕尾,尤其是海丰县可塘、梅陇两镇的匠心打磨。这里已形成规模庞大、链条完整的产业集群,成为彩宝世界不可或缺的“制造中枢”。

汕尾市长期以来在中国珠宝产业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隐形冠军”角色。然而,过去的汕尾更多地停留在“世界工厂”的环节,面临着品牌附加值低、原创设计能力薄弱、终端市场话语权不强等挑战。

汕尾市作为一个既不产出宝石原石,也缺乏传统珠宝加工基因的滨海城市,却在三四十年间,从零起步,崛起为世界级的彩宝加工与贸易重镇。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政策红利,彼时,一批海丰籍旅港商人率先洞察到珠宝加工行业的商机,在他们的引领与带动下,首批海丰创业者纷纷奔赴深圳,进入珠宝首饰加工厂学习技术、积累经验。

随着业务能力逐渐成熟,这批创业者敏锐地捕捉到家乡汕尾在人力、土地等生产要素上的成本优势,便陆续返回海丰县可塘、梅陇等镇,创办起一批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型加工作坊,从国外进口原石,承接简单的切割、打磨代工业务。这种“两头在外”的模式(原料进口、成品出口),为汕尾奠定了“世界工厂”的基础。

到90年代后期,可塘镇已形成“前店后厂”的集群雏形,即“前店”承接深圳、香港等地订单,“后厂”负责加工生产。自此,坦桑尼亚的蓝宝石、巴西的南红玛瑙等上百种宝石原料都汇聚于此,汕尾逐步成为东南亚重要的半宝石加工基地。

2020年前后,受传统销售渠道影响,彩宝产业面临挑战,汕尾开始积极推动电商直播与本地产业带的融合,建立抖音、快手等平台直播基地,孵化出一批头部主播。在2021年的一次直播中,一位不满30岁的年轻人刘川东创下了单场直播销售额突破1.2亿元人民币的纪录,这件事成为汕尾电商转型的关键事件之一。

随着产业建构逐渐完善,如今的汕尾市海丰县,已搭建起“原料进口—设计研发—生产加工—电商销售—检验检测”的完整产业链。仅可塘一镇,就拥有超10000家珠宝市场主体,年加工量达5万多吨,也集聚了超2500家直播电商和15000多名从业人员,日均电商销售额稳定在数百万元级别。

在地方政府“一链一策”精准扶持下,2023年,可塘镇成功入选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名单;2024年,汕尾珠宝产业总体规模已突破350亿元,电商年交易额达130亿元,跨境电商交易额达8.7亿元,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中东等全球市场。

2025年3月,海丰县金银珠宝首饰产业带更成功跻身广东省首批“跨境电商+产业带”助力“百千万工程”试点名单,标志着汕尾彩宝产业迈入品牌化、数字化、国际化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从昔日默默无闻的南海渔乡,到今日声名远播的“中国彩色宝石之都”,汕尾用有限的资源条件,组合出了面向世界的无限可能。它不仅打磨出宝石的光芒,更打磨出一座城市在时代浪潮中勇于突围、善于创新的产业精神。

汕尾,这座曾因交通末梢而产业受限的粤东城市,如今正迎来崭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广汕汕高铁等新线路的开通,汕尾融进“大湾区1小时经济圈”,实现了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的高效连接。

在空港方面,汕尾依托邻近的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与揭阳潮汕国际机场,借助高铁网络构建起便捷高效的“空铁联运”体系,为国际客商铺设了一条畅通无阻的往来通道。与此同时,汕尾新港区的规划建设也在稳步推进,持续提升区域海运能力,进一步完善多式联运体系。

“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汕尾交通网络不断织密,累计建成市政道路25条、打通“断头路”7条,59个行政村干路硬底化率达100%。特别是在彩宝产业集聚区海丰县,赤梅快线海丰段项目、国道324线县城至梅陇段改扩建工程等重点项目,正逐步构建起“西承东联”的交通新格局,为原材料运输与产品外销打通关键动脉。

交通基础设施的全面跃升,不仅极大便利了国内外客商参展观展,也推动彩宝产业空间布局与城市建设形成“产业需求—城市响应—反哺产业”的良性闭环,持续为产业链条注入不竭动力,助推其迈向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2023年起,汕尾启动《汕尾市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以深化改革为抓手,持续提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如今,汕尾全力打造“有温度、有速度、有力度”的“三度”服务体系:从“企业投资项目全代办”“容缺受理”绿色通道,到“一件事”主题服务与“四减”改革举措,实现了企业办事从“来回跑”到“最多跑一次”,甚至“当天办结拿证”的跨越式转变。同时,汕尾创新提出“无事不扰、有需必应”的监管原则,致力于构建稳定、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

在区位发展上,汕尾正加速构建“四纵四横”交通网络,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外溢资源,推动形成“深圳研发、汕尾制造”“湾区工作、汕尾生活”的双城互动模式。在要素成本方面,汕尾依托充裕的工业用地、稳定的人力资源与可靠的能源保障,为企业提供具备显著竞争优势的综合成本条件。

在一系列软硬件系统升级的支撑下,彩宝产业的加速突围,对汕尾而言并非孤立案例,而是其“产业兴市”战略的生动缩影。

当前,汕尾正以“3+2”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统领,推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互促共进,构建多元共生、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通过跨境电商新业态推动金银珠宝产业跨境出海,并出台《关于推进汕尾市海丰县金银珠宝首饰“跨境电商+产业带”助力“百千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从政策层面系统构建起“创新平台+人才培育+金融支持”三位一体的产业保障体系。

图文/ 石培璋 鲁利韦

来源:广东发展关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