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冷却塔爆破拆除,核电站时代终结,核废料处理挑战仍存!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9 20:53 1

摘要:2025年10月25日中午12点整,德国巴伐利亚州贡德雷明根核电站,两座巨大的冷却塔在炸药控制下精准坍塌。

2025年10月25日中午12点整,德国巴伐利亚州贡德雷明根核电站,两座巨大的冷却塔在炸药控制下精准坍塌。

约有3万名观众聚集在安全距离内,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

他们中的许多人带着复杂的心情。

一部分如节日般庆祝,另一部分则默默哀悼一个时代的终结。

10月25日的贡德雷明根,气氛如同一场盛大的民间聚会。

许多人开着露营车前来,在冷却塔附近架起烤架,甚至有一支乐队在现场演奏。

爆破开始前,一名观察者描述:“现场气氛像是在开派对一样。”

然而,当爆炸声响起,冷却塔在15秒内相继倒塌时,人群中涌现出复杂的情感。

贡德雷明根市长托比亚斯·布勒(基督教社会联盟)表达了当地居民的普遍感受:“冷却塔的拆除,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意味着失去了一部分家园。”

为确保安全,德国当局做了充分准备。

贡茨堡区行政办公室划定了一个大型禁区,从周五晚上就开始禁止进入。

警方封锁了数公里长的道路一侧,为观众提供停车位。

现场部署了大量警力,所幸没有记录到任何特殊事件。

爆破工作由专业的图林根爆破公司执行。

为了这次爆破,专家们在冷却塔上钻了超过1000个孔,装入精确计算的炸药。

整个过程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冷却塔先向一侧轻微倾斜,然后垂直向下倒塌。

贡德雷明根核电站承载着德国核能发展的完整记忆。

1966年,这里的A号机组作为联邦德国第一座大型核电站投入运营,标志着德国工业核电生产的开端。

该核电站的A机组是一个237兆瓦的沸水反应堆,运行约十年后,因一起导致两名工人死亡的严重事故于1977年1月关闭。

随后,B号和C号机组,于1984年完工,每个机组的容量达到1248兆瓦。

在鼎盛时期,贡德雷明根核电站每年生产约200亿千瓦时电力,相当于巴伐利亚州总用电量的四分之一,成为德国最大的核设施之一。

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德国做出了彻底淘汰核能的历史性决定。

当时,核能提供了德国约四分之一的电力。

贡德雷明根B号机组于2017年关闭,C号机组则最终在2021年底脱离电网,成为德国最后一批关闭的核电站之一。

随着核电站的关闭,德国正在加速向可再生能源转型。

贡德雷明根核电站的旧址,正成为这一转型的缩影。

核电站运营商RWE已开始准备该地点的后续利用。

在冷却塔被爆破仅仅四天后,也就是10月29日,该公司就为新的电池存储设施举行了破土动工仪式。

据RWE介绍,这个储能容量约700兆瓦时的设施将成为德国目前最大的储能设施,用于存储太阳能发电高峰时产生的电能,并在夜间或需求高峰时释放。

此外,RWE还计划在一块55公顷的土地上建设太阳能发电场,可为约2万户家庭提供电力。

一座新的燃气发电厂也规划建设中,用于在风力发电不足和黑暗时期补充可再生能源的缺口。

这些规划体现了德国能源政策的全面转向。

从依赖核能转向以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主,并配以大型储能设施和燃气调峰电站的多元能源体系。

冷却塔可以被爆破拆除,但核废料的挑战却远未结束。

贡德雷明根核电站场地内设有用于存放旧燃料元件的中转仓库,根据官方规定,这个位于施瓦本地区的中转仓库的许可有效期至2046年。

一些批评者担心,前核电站的临时储存库可能还要使用更长时间。

反核组织“论坛”的代表雷蒙德·卡姆指出:“冷却塔消失了,但致命的核废料却留了下来。”

德国面临的核废料管理挑战是全国性的。

目前,德国的高放射性废物存放在16个临时储存设施中,这些设施都位于退役核电站附近。

德国仍在为核电站产生的约27,000立方公尺核废料寻找合适的最终处置地点。

根据德国《处置设施选址法》,最初目标是在2031年之前选定最终处置设施的地点。

然而,2022年德国政府宣布这一搜索工作无法在原定时间内完成,可能要推迟到2046年甚至2068年。

核废料管理不仅是一个技术难题,也是一项沉重的经济负担。

根据德国政府预算草案,环境部2025年获得的27亿欧元预算中,有14亿欧元将用于“放射性废弃物的临时与最终处置”。

这一数字意味着,核废料管理费用占据了德国环境部预算的过半比例,远远超过用于自然和环境保护措施的约4.6亿欧元。

环保倡议组织“Lüchow-Dannenberg”批评称:“核废料管理成本正在吞噬环境保护措施”。

德国核废料管理的部分资金来源于前核电站运营商。

2017年,这些运营商一次性支付了240亿欧元,随后免除了进一步的财务责任。

这些资金被存入由德国政府管理的核废料处置融资基金,由一个名为KENFO的公法基金会负责管理。

然而,核废料处理的实际成本可能远超预期。

例如,戈莱本镇处置设施的管理和建设工程费用从2024年的2000万欧元飙升至2025年的3300万欧元。

阿瑟核废料处置设施今年更需要2.06亿欧元的维护投资。

在如何处理核废料的问题上,德国国有机构之间存在明显分歧。

2025年2月,政府突破性创新机构(SPRIND)发布分析称,通过嬗变技术能够将核废料被视为危险的时间从大约100万年缩短到不到1000年。

SPRIND的报告乐观地表示,如果相关法律变更能够尽快实施,基于加速中子源转化同位素的系统有望在2035年之前投入使用。

该机构还估计,通过将废物量减少90%,可以显著降低处理成本,建设成本约为15亿欧元。

然而,联邦核废料安全管理办公室(BASE)在随后的一份声明中拒绝了这些假设。

BASE表示:“虽然这些想法听起来很诱人,但几乎没有证据表明它们会在短期内实现。

BASE指出,拟议的装置包括粒子加速器、核回收厂和新一代核反应堆,但这些技术目前都还处于研发阶段,尚未有实际应用。

该机构强调:“成功实现所需的技术发展还停留在纸质水平或实验室研究阶段”。

德国核废料的运输和处理一直引发社会争议。

2025年4月,7个核废料贮存桶从英国经德国北部转运到南部巴伐利亚邦存放,在布莱梅、哥廷根等地引发了抗议活动。

反核团体认为,每次运送核废料只是拖延时间,无法根本解决问题且可能造成放射性外泄,应等到最终安全的永久储存场所找到后再行移动。

这些争议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

自2003年德国决定逐步淘汰核能,并在2011年福岛核灾后加速这一进程以来,核能问题一直是德国社会与政治的争议焦点。

值得注意的是,1995至2011年间,共有超过100个核废料贮存桶从法国La Hague运送到德国各地临时存放所暂存。

这些运输在当时就引发了持续不断的抗议声浪。

爆破结束后,由于感兴趣的人纷纷离开,贡德雷明根周围出现了长时间的交通拥堵。

人群散去,冷却塔也从天际线上永远消失,但核电站遗址内的中转仓库依然存放着核废料,它们可能要在那里待到2046年甚至更久。

德国环境部2025年预算中,有14亿欧元用于核废料管理,这笔钱足以建设数个大型自然保护区。

在核能时代宣告终结的今天,核废料的成本和挑战却依然真实地存在着,并将持续影响德国数十年。

对于德国乃至所有使用过核能的国家而言,如何安全地埋葬核能时代的遗产,比告别核能本身更为艰巨。

来源:知识分子李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