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9日,记者从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获悉,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涉老年人权益纠纷的复杂性日益凸显。为此,宿迁市推出《关于优化老年人权益保护司法供给的十条措施》(简称“护老十条”),旨在以系统性的司法举措应对涉老纠纷中的新问题。此外,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还邀请
交汇点讯 10月29日,记者从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获悉,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涉老年人权益纠纷的复杂性日益凸显。为此,宿迁市推出《关于优化老年人权益保护司法供给的十条措施》(简称“护老十条”),旨在以系统性的司法举措应对涉老纠纷中的新问题。此外,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还邀请了民政、司法、公安、检察等部门,共同交流在老年人权益保护工作中的具体做法。
涉老案件收案超3万,新类型纠纷涌现
数据显示,从2023年1月至2025年10月,宿迁法院新收涉老民事案件达30717件,占同期全市新收民事案件的12.95%。案件收结量总体保持稳定。
但值得注意的是,案件类型正呈现出新的复杂性:
核心纠纷集中: 民间借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等五类案件占比超过56.54%,是涉老纠纷的主要领域。
新类型纠纷增多: 涉老劳动争议、养老诈骗、代位赡养、居住权等新类型纠纷开始成为增长点。
审理难度加大: 案件往往涉及家庭关系和情感纠葛,审理时需兼顾法理与情理,对司法调解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面对这些新挑战,宿迁法院构建了“优先保护、柔性审判、立审执协调配合、深化社会面良性互动”的“四大机制”作为审判工作的基本框架。
聚焦“护老十条”:司法服务如何实现“适老型”?
此次发布的“护老十条”,是宿迁针对白皮书反映出的问题,提出的具体操作路径,重点围绕司法服务的“适老性”和纠纷化解的“精准性”展开。
具体如下:
01、立足需求,完善“适老型”诉讼服务设立诉讼服务“绿色通道”,优化诉讼服务便民设施。设立适老诉讼服务站,设置老年人服务绿色窗口和爱心专座。在立案、保全、审理、执行等环节开辟绿色通道。通过上门送达、巡回审判、当庭宣判、高效执行等,减少行动不便老年人的诉累。
02、柔性解纷,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坚持将调解优先原则贯穿始终,注重发挥家事调查员的作用。助力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健全司法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行业专业调解联动工作机制。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抓实做牢“抓前端、治未病”,从源头上减少涉老矛盾纠纷的发生。
03、重力打击,严惩家暴、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对家庭暴力受害老年人举证的指导。建立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受理“绿色通道”。依法严惩虐待、遗弃、伤害老年人等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打击针对老年人的电信网络诈骗、借用“以房养老”之名实施的“套路贷”,故意损毁老年人财物等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严惩消费领域违法犯罪行为,维护老年人消费权益。
04、教育指导,完善庭前教育制度针对老年当事人诉讼能力、表达能力不强等特点,加强教育指导,完善庭前教育程序。通过“拉家常”方式对老年当事人进行法律和政策释明,找准矛盾焦点。针对审理中发现的“缺位”子女及时发出《责令履行赡养义务教育指导令》,真正满足老年人物质赡养与精神赡养双重需求。
05、繁简分流,提升审判工作质效坚持涉老案件繁简分流,推行简案快审、繁案精审。针对赡养、继承等老年人人身权益案件坚持“快立、快审、快结”原则。对于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由繁案部门审理。选任社会经验丰富、综合能力突出的人员组建涉老审判团队,全力维护老年人诉讼权益。繁简部门各履职能,实现涉老案件审理快慢分道,高效公正。
06、延伸触角,完善案件回访机制构建涉老民事案件常态化回访机制,关注判后动态,尤其是孤寡、空巢、残疾等困境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及案件执行进展,确保纠纷化解实效。针对在涉老民事案件审理中发现的社会治理方面的短板弱项,及时向相关部门发送司法建议,延伸司法触角,加强跟踪问效。
07、多措并举,提升执行力度与效果落实涉老案件全链条督促履行机制,一体推进判后释明与自动履行督促提醒。坚持涉老案件优先执行,特别是赡养费、人身损害赔偿等案件,加大执行力度,切实提高涉老案件实际执结率。加大对老年人追索赡养费、抚养费案件的先予执行力度。创新涉老年人精神赡养纠纷案件执行方式,督促、引导赡养人主动履行“物质赡养”同时加强“精神赡养”。
08、部门协作,织密老年人维权保障网加强与公安、检察机关、民政、司法行政等部门的沟通合作,定项对接、数据共享,形成矛盾联调、问题联治、风险联判、应急联动的“一盘棋”工作格局,织牢织密老年人维权保障网。密切关注各类涉老纠纷与重大事件,定期开展形势分析研判,加强风险监测与预警,推动专项治理,从源头减少涉老纠纷的发生。
09、关心关爱,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加强与法律援助机构的协调配合,依法及时转交老年人的法律援助申请。针对老年人因人身、财产权利受侵害致使生活困难申请缓、减、免交诉讼费,采取适当宽松的审查标准。积极开展涉老执行案件司法救助,对生活困难并符合救助条件的,及时采取司法救助、向民政部门推送困难老年当事人信息等多途径进行救助帮扶。
10、以案释法,丰富法治宣传途径围绕婚姻、继承、赡养、投资理财等贴近老年人生活的热点问题,广泛开展典型案例发布、送法进社区活动,通过巡回审判、宿法直播等生动形式以案释法,增强老年人法治意识、维权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引导社会公众树立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社会风尚。
织密保障网:从“单打独斗”到“联动联治”
这些举措并不仅限于法院内部,更强调跨部门协作,将司法触角延伸至社会治理前端。
根据“护老十条”及后续工作部署,宿迁将加强法院与公安、民政、司法行政等部门的沟通合作,形成“矛盾联调、问题联治、风险联判、应急联动”的工作格局。
具体做法包括:
源头预防: 加强与基层组织合作,建立涉老纠纷早期预警、排查、化解机制。通过大数据分析梳理纠纷高发领域,向相关部门提出风险防范建议。
延伸触角: 针对在涉老案件审理中发现的社会治理短板(如养老机构监管缺失),及时向相关部门发送司法建议,推动问题整改。
信息共享: 建立涉老案件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各部门信息,为老年人提供更精准的保护服务。
宿迁法院表示,通过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权益保护体系,能够更好地满足老年群体的多元化司法需求,为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提供法治支撑。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孙旭晖 通讯员 陈雅君 朱加乐
来源:新华报业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