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千年商脉 启时代新程——第十届华商文化节综述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9 20:02 1

摘要:10月29日,农历九月初九,恰逢重阳节,商丘这座承载着五千年殷商文明的历史名城,再次迎来四海华商、五洲宾朋——第十届华商文化节在这片孕育华夏商业文明的热土上盛大启幕。这一刻,不仅是文化的溯源、情感的凝聚,更是力量的汇聚、梦想的启航。

10月29日,农历九月初九,恰逢重阳节,商丘这座承载着五千年殷商文明的历史名城,再次迎来四海华商、五洲宾朋——第十届华商文化节在这片孕育华夏商业文明的热土上盛大启幕。这一刻,不仅是文化的溯源、情感的凝聚,更是力量的汇聚、梦想的启航。

为弘扬华商文化,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河南商丘市委、市政府于2006年开始举办华商文化节,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届。经过20年的培育和打造,华商文化节已成为全球知名的根亲文化盛事,也成为商丘对外开放的“金字招牌”,更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服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本届华商文化节以“齐聚殷商源,融入大市场”为主题,以殷商文化为根基,通过王庄遗址考古发掘成果展、黄河之声音乐会等活动,串联起商丘五千年文明脉络,展现出新时代风采。从考古实证到黄河乐章,不仅为全球华商呈现了一场厚重鲜活的文化盛宴,更搭建起历史底蕴与市场活力交融的合作桥梁,彰显了商丘从“殷商之源”到现代商贸高地的跨越发展。

天命玄鸟 诞生商人文明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诗经》里这句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传说,三皇五帝之一帝喾的次妃简狄,一次在花园赏花时,有一只燕子经过。燕子产下一枚卵,简狄吞而食之,怀孕生下了契。

契就是商族的始祖,从契开始,有了商人。

在商丘古城西南方向的睢阳区高辛镇潘庙村,现仍建有帝喾赏花宫。传说简荻就是在这儿食卵生商。

传说来源于现实。据考证,契之前确实有一支以玄鸟为图腾的东夷人分支,迁徙到商地定居。“玄鸟生商”,并非凭空臆测。

在古城西南隅,有一座始建于4500多年前的观星台,是全国现存最早的观星台遗址。观星台也叫阏伯台,又名火神台。上面阏伯庙里居中供奉的,就是商始祖契(被尊称为阏伯)。

契在这里观星记时,造福百姓。契死后,被喻为“火神”,葬于观星台下。因其封号为“商”,此台被称为“商丘”。商丘地名由此而来。

公元前1854年,契的六世孙出生。他就是华商始祖王亥。

王亥服牛 开创贸易先河

从阏伯台沿中轴线向南不远,就是华商文化广场。广场北端,耸立着一座高达9.9米的铜像。这尊铜像就是华商始祖王亥像。

王亥带领族人驯服了牛,发明了牛车。于是,商部落的农牧业就发达了起来,从而产生了一些过剩物品。王亥就带领族人,用牛车拉着货物、赶着牛羊,到其他部落进行以物易物的交易。

王亥将剩余物品与其他部落进行交易的行为,开创了中国以物易物商业贸易的先河。

因为从事交易的是商部落人,其他部落的人就称他们为“商人”,对他们所交易的物品,称为“商品”。商人、商品的称谓,就起源于这儿。

作为商业起源地,商丘在中国商业史上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成汤灭夏建立商朝后,商丘作为商朝都城,贸易繁荣,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市”“肆”一类的交易场所。据河南博物院专家考证,商丘还是中国货币的发祥地。春秋时期,商丘还出现了中国有关征收关税的最早记录。

汉代的睢阳,是梁国国都。梁孝王刘武统治时期,商丘的商业繁荣情况可与京师长安媲美。唐朝时期,商丘成为中国东部地区纺织业交易中心,特别是民间所织的绢,质量和花式在全国首屈一指。同时,商丘也是当时全国水陆货物的集散地与物流中心。北宋时的商丘称应天府、南京,居陪都地位,其商业繁华程度仅次于东京开封。

从先商到古宋,自汉唐至明清,商丘一直是商业重镇。位于商丘古城西南的商丘博物馆则有着溯源殷商文化、探看中国商业文明脉络的详细注释。商丘博物馆被称为“中国商文化博物馆”,馆藏文物两万余件,是中国首座集中展示商文化历史文明的博物馆。

成汤都商 开启商朝盛世

商丘华商文化广场的大门名叫“三商之门”,寓意商丘是“三商之源”。玄鸟生商,王亥经商,是其中两源。另一个殷商之源,指“成汤都商”。

商丘是成汤灭夏后第一个商朝都城。

成汤开创的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从汤开始,到纣灭亡,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长达500年。

商朝在商丘建都后,因为各种原因,都城进行了多次迁移。其中在安阳建都后,创造了商朝灿烂的殷商文化。

商朝都城迁走后,在商丘遗留下来的商族遗民,祭祀先祖,守护故都,继续在商丘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

商朝灭亡后,周武王分封纣王的儿子武庚于殷,以奉其宗祀。武王死后,武庚叛乱。周公旦平叛将武庚杀死,然后封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回商族宗祠地商丘,建立宋国。

如今的商丘古城,是世界上现存的唯一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城摞城三位一体的古都城。其中说的城摞城,是指现存的始建于明朝弘治十六年的商丘古城下面,叠压着元朝时期修建的归德府城、北宋时期的陪都应天府南京城、隋唐时期的宋州治所宋城、秦汉时期的梁国国都睢阳城,同时还开挖出了周朝时期的宋国故城。

殷商之源在商丘。从先商到古宋,自汉唐至明清,历朝历代均在这里兴都建城。游商丘古城,听商丘故事,可以“一城阅尽五千年”。

考古实证 擦亮殷商名片

“一抔黄土藏千年密码,几件陶器见先民烟火。”在第十届华商文化节的核心文化活动中,“汶”到河南・石破天惊——王庄遗址考古发掘成果展在商丘博物馆同步开展,用实物实证揭开了商丘作为殷商文化起源地的历史面纱。

2024年3月,商丘市永城王庄遗址成功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王庄遗址是大汶口文化时期规模最大、出土器物最多的墓葬之一,为研究中华文明起源的关键时期提供了全新样本,也为商丘“五千年不断代”文明史提供了重要实证。

作为商丘近年来重要的考古发现,永城王庄遗址出土的文物在此次展览中集中亮相,玉器、陶器、骨器等142件珍贵文物在这里分类陈列,件件都是先民的“生活刚需神器”,直观呈现了早期文明的物质形态与生活智慧。

不同于传统文物展览的静态呈现,本次成果展结合全息技术、虚拟现实等创新手段,全方位展示遗址发掘现场,观众既可在展柜前细细端详象征王权的玉钺、造型独特的陶器,又可通过VR技术沉浸式体验考古发掘场景,感受五千年前不同文化在此交融碰撞的壮阔图景。

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史前考古研究室主任、研究馆员郑清森表示,“王庄遗址的考古成果,不仅填补了商丘地区大汶口文化的考古空白,更以其兼具仰韶、屈家岭、良渚等文化因素的器物群,实证了中原早期文明从‘多元’走向‘一体’的演进历程,为‘殷商之源在商丘’提供了最坚实的考古支撑。”

展览现场,来自海内外的华商代表驻足良久。一位浙江籍企业家在陶器前感慨:“这些古老的陶器里藏着最早的‘商贸基因’,‘殷商之源在商丘’果然名不虚传。” 据统计,开展首日便吸引观众超万人次,其中不乏携带项目而来的投资者,考古成果带来的文化认同感正转化为产业合作的向心力。

华商文化节成功举办,不仅让嘉宾和游客穿越五千年时光,感受商丘厚重的历史底蕴,更赋予了“追思商祖、溯寻文脉”的特殊意义,让这场穿越千年的商业文明对话更具情感温度。

当古老的商文化与现代城市文明在这片土地上交相辉映,当历史文脉与时代精神在这座城市中深度融合,商丘正以厚重的文化底蕴为根基,以更加自信的姿态,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正如节会主题“齐聚殷商源,融入大市场”所昭示的,这场盛会不仅让“三商之源”的品牌更加响亮,更推动了文化资源向发展优势的转化,这种以文化赋能城市发展的实践,为商丘建设成为殷商之源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核心实验区注入了强劲动力,开启了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历程。

文:商丘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娅飞

图:商丘广播电视台时政新闻中心记者 李恒

来源:商丘广播电视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