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凤尾竹下,葫芦丝声起,雀之灵翩跹……这里居住着以傣族、景颇族、傈僳族、阿昌族、德昂族5个世居少数民族和汉族为主的26个民族。民族团结、边关安宁、开放包容、生态如画,在这4429平方公里的大盈江畔。45年来,云南德宏边境管理支队盈江边境管理大队扎根于此,将民族团
凤尾竹下,葫芦丝声起,雀之灵翩跹……这里居住着以傣族、景颇族、傈僳族、阿昌族、德昂族5个世居少数民族和汉族为主的26个民族。民族团结、边关安宁、开放包容、生态如画,在这4429平方公里的大盈江畔。45年来,云南德宏边境管理支队盈江边境管理大队扎根于此,将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在每一块界碑旁、每一个村寨间,让“石榴花”红遍边境线。
“党建红”引领“团结红” 织就边境“同心结”
9月3日,在勐弄乡勐弄村龙门古寨,移民管理警察与傈僳族群众共同观看九三阅兵直播,大家用傈僳语由衷赞叹:“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好!”这是盈江边境管理大队联合村党支部开展“普法课堂”的一个生动场景,目前该活动已实现辖区少数民族村寨全覆盖。
近年来,盈江边境管理大队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创新将新时代“枫桥经验”运用于边境管理实践,打造“红石榴”党建品牌,并探索形成了“把党的政策背进边境辖区、把法律宣传背进田间地头、把为民服务背进边境村寨、把民族团结背进千家万户”的“五背”警务模式,推动警务服务向边境村寨延伸覆盖。
把党建延伸到边关一线,筑牢边境治理根基。该大队涌现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郑兆瑞、“中国好人”王玉鑫、“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彭晓平、云南省“调解小能手”李云山等一批先进典型,多次获国家移民管理局、总站及地方党委表彰,为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提供了坚实保障。
“警察阿爸”暖民心 绘就最大“同心圆”
“东东老师,我考上县重点高中了!”景颇族少年小排激动地跑进卡场边境派出所。父母离异后,年幼的他与奶奶相依为命,曾面临辍学困境。民警杨东了解情况后,主动承担起他的学费,辅导功课,并带他体验警营生活。“是杨警官让我明白,读书才能走出大山。”如今,小排立志报考警校,像“东东老师”一样守护家乡。在盈江边境管理大队,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坚持“群众需求在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该大队依托“社区警校”和未成年人保护“向日葵”计划,常态化开展青少年风险排查,建立帮扶档案,做到“早发现、早帮扶”。针对困难家庭,民警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8个边境派出所联合地方政府开设“假期托管班”,提供课业辅导和兴趣拓展,并融入民族团结、国防教育等内容,帮助孩子们树立法治观念和家国情怀。
自实行“警地联动+警校联管”机制以来,大队累计帮扶36名面临辍学学生,助力15人重返校园。同时,积极推动“边管网络慈善”行动,搭建“红石榴”警务公益平台,募集衣物10万余件、图书2万余册,发放爱心物资及助学金200余万元,惠及德宏州6000余名学生,切实为边疆学子解决实际困难,护航他们健康成长。
文化共融 奏响民族团结的和谐乐章
十月的盈江,景颇族目瑙纵歌节热烈举行。数万群众身着民族盛装,围绕目瑙示栋载歌载舞,银饰闪烁,彩裙翩跹。在欢乐祥和的人潮中,巡逻民警的藏蓝身影格外醒目。
每逢目瑙纵歌、泼水节、阔时节等重要节庆,该大队启动“梯次安保”机制,通过街面巡逻、交通疏导及“警企民”联合巡防,全力保障活动安全有序。针对游客增多特点,大队整合组建“象城普法”“诗蜜娃底双语普法”“南甸卫士宣讲”等6支特色普法分队,创新采用“摆摊普法”形式,开展多语宣讲、“一分钟”普法、案例解读等,将法律知识融入节日氛围,实现民俗文化与普法宣传有机融合。
“原本担心活动期间会堵车,结果一路畅通,民警沿途指挥,群众也很热情,还学到了出入境知识,这趟来得值!”游客李女士称赞道。
今年以来,该大队在重点节假日区域实现100%见警率,并依托民族节庆设立普法摊位,结合农时开办“法治夜校”,打造“法治充电站”线下阵地。累计开展集中普法与政策宣讲45场,发放宣传材料12.5万余份,有效提升群众法治意识。
服务民生 绘就民族团结的幸福画卷
“太感谢了!我腿脚不便,正愁怎么去派出所领证,你们竟把身份证送到家里来了!”铜壁关乡松克村的杨奶奶紧握民警的手连连道谢。
把为民服务背进边境村寨、把警务服务做到群众家门口。该大队针对边境村寨分散、路途遥远的实际,创新服务模式,搭建24小时警民沟通平台,发放警民联系卡,全面推行“预约服务”“延时服务”“随到随办”等便民举措。截至目前,已开展送证上门、延时办理等服务800余次,群众满意率达98%。
并依托“红石榴背包警务”模式,该大队将民族“乡音乡情”融入矛盾调解,创新推出“红石榴联调工作法”,通过接待受理、分流处理、调查核实、组织调解、协议签订、跟踪回访六个环节,把调解室搬到“农家小院”,推动民警走进群众心里,让群众在“家门口”化解烦心事。
守边就是守家,护边就是护民。盈江边境管理大队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的落脚点,在这条长达214.6公里的边境线上,7个边境乡镇,32个行政村,处处可见戍边民警服务群众的身影。
来源:云岭雄关
责任编辑:字亚雪
来源:云南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