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忆旧:一竿秋水 两世安康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9 19:30 1

摘要:农历九月初九,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重阳节,这一天,我们惯于登高望远、遥寄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今天,我们不妨循着一竿秋水的波光,走进作者的记忆——那里有祖父握着竹鱼竿的沉稳身影,有父亲调整渔线的温和侧脸,两代人的岁月里,钓鱼不仅是闲情,更是他们走过漫长时光、收获安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重阳节,这一天,我们惯于登高望远、遥寄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今天,我们不妨循着一竿秋水的波光,走进作者的记忆——那里有祖父握着竹鱼竿的沉稳身影,有父亲调整渔线的温和侧脸,两代人的岁月里,钓鱼不仅是闲情,更是他们走过漫长时光、收获安康长寿的秘密。

20世纪70、80年代,祖父身居老家农村。已是上了年龄的老人,祖父常去钓鱼,只要不是农忙季节,天气也还凑合,家里又没有大事,祖父吃过早饭,多半就背个竹笆篓,笆篓上挂一张小凳,提着两根竹制的钓鱼竿,慢悠悠走至离村口几百米远的一条小河沟。选好钓鱼窝子,先向窝子撒几把饵食,再在钓鱼钩上拴牢饵食,手持钓鱼竿,轻轻一甩,渔线带着鱼钩和锡坠,轻巧落入预定的窝子附近,祖父随即插好鱼竿,坐在小板凳上,眼睛盯住浮漂,开始钓鱼了。

祖父钓鱼颇具耐性,坐闷了坐乏了,自个吧嗒吧嗒地抽吸自卷的叶子烟,如果鱼多频频咬钩,祖父就站起来,拿着鱼竿垂钓。浮漂扯动、静等时机、猛起竿、鱼上坎、抓鱼取钩、鱼进篓、鱼钩换饵、再轻甩鱼竿,鱼钩又轻巧落入先前的窝子,整个过程犹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煞是好看。当我穿着开裆裤,摇摇晃晃来到河边,走至他身旁玩耍时,他笑咪咪地招呼我,别摔跤,别玩水,乖乖娃儿,待会儿回家吃鱼,安逸得很。

那时际,村口前的那条小河沟,生长了许多小鱼小虾小螃蟹,半斤以上的大鱼则比较少见。祖父是远近闻名的钓鱼高手,只要他来到小河沟,捱过半天时光,返家时际,笆篓通常是湿漉漉的,里面盛有鱼儿,只是鱼的多少、大小不同而已。倘若鱼不多,他便把鱼放进厨房内的一口小水缸,等待下次再钓鱼,数量凑足了,煎一两碗鱼,掺杂酸菜或鲜菜,于是,饭桌上洋溢着香气和喜气。

祖父偶尔走转到十来里外的野堰塘垂钓,不过他从不光顾喂养了家鱼或承包了的养殖池塘,哪怕是别人盛情邀请,他也不去下脚,他认为那样就没了钓鱼的趣味,还亏欠了人情,没啥意思。

父亲50年代至80年代期间,在西藏工作了28年。春夏季节的星期六晚上,他通常会准备钓鱼所需的物品,第二天星期天早晨,一个人或几个人出发,坐车或走路,快奔到驻地附近的水域钓鱼。使用的工具多半是抬竿,呼呼呼一甩,一排钓钩即随着绑紧的石子甩得老远,那架势就是要钓大鱼,有时候难免跑空路,有时候则收获颇丰。

父亲是解放前的高中毕业生,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尤其是古典文化功底较深。十来岁的我跟随父亲钓鱼时,父亲往往是一边盯着水面,一边吟诵唐诗宋词元曲,叨念几段《古文观止》上的经典名句,也曾和我比赛谁知道的唐诗多,还以钓鱼为例,教诲我诱饵莫食,小利莫图,做事要有耐心……

20世纪90年代中期,父亲退休后,返回老家居住,可惜家门前的那条小河沟,河水已变了颜色,连衣服也无人敢在里面浸洗,几乎晃不见鱼虾的影子了,哪里还能钓什么鱼哩?!父亲为了过钓鱼瘾,顺带锻炼身体,消磨光阴,经常带着钓具,到周遭几千米以外的几处私人堰塘钓鱼。不过,父亲钓上了鱼,便放进一个尼龙网兜,浸泡水里,离开时他又把鱼儿全放回池塘里。

有趣的是,祖父和父亲喜爱钓鱼,却都不太爱吃鱼,餐桌上香喷喷的鱼儿,他们仅仅尝尝了事。看来,他们真是沉迷钓鱼这种娱乐、健身、养性、舒心的好方式,或许这就是他们健康长寿秘诀之一。

只是,现今我只能在梦里才能逢遇祖父和父亲钓鱼。但是他们的乐观、豁达却一直陪伴着我。■

#互动话题

重阳节,您最思念的亲人是谁?

他(她)有什么钓鱼故事?

欢迎留言区一起来聊一聊

文/河边草

编辑/SUN

设计/GG

广告

编辑部电话:010-67158577

商务合作、投稿邮箱:zgdy@vip.sina.com

发行电话:010-67158285

来源:中国钓鱼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