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话一说出来,场面就不一样了——这不是啥空话,是数据撑起来的结论。10月27日,北京举行了2025年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主办方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百度派来的代表是吴甜,她既是百度集团副总裁,也是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副主任。在开幕式上,她把自己这
飞桨和文心已经不只是实验室里的样本了
这话一说出来,场面就不一样了——这不是啥空话,是数据撑起来的结论。10月27日,北京举行了2025年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主办方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百度派来的代表是吴甜,她既是百度集团副总裁,也是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副主任。在开幕式上,她把自己这些年和团队干的活摆出来,讲得直白又具体,重点放在深度学习怎样推动产业数字化上。
讲了几组能看得见的数字:开发者超过2333万,服务企业超过76万家,数字人数量突破10万。你别以为这只是空泛的宣传词,这些数字背后对应的是实际落地的项目。比方说,中车集团用飞桨搭出来的AI仿真平台,把高铁外形设计从之前那种“好几天”改成了“几秒钟”;广西电网把智能决策系统上到实操层,覆盖了600多座厂站、90多个断面,能在断面调控上给出自动化的决策建议;直播带货里,通过数字人和工具链配合,转化率提高了31%,开播前的投入降了80%。这些都是能在现场直接掰手指算的成果,不是空喊的理想。
吴甜在台上说得明白:深度学习不是花瓶,它是把底层芯片和上层大模型、应用连起来的那根绳子。拿百度的产业级开源平台飞桨来说,它不仅是个框架,还有社区生态、工具链,和文心大模型是互相配合的。现在飞桨已经适配了60多款系列芯片,平台上创建的模型超过110万个。这些数字说明,这个平台不是纸上谈兵,有人在上面写代码、在上面跑模型、把东西投到现实里去。
技术指标也不是随口一说。吴甜给出一个具体模型的例子:ERNIE-4.5-300B-A47B。在预训练阶段,MFU能到47%,在TPOT延迟50ms的条件下,输入吞吐能到57K tokens/秒,输出到29K tokens/秒。对需要高并发响应的场景,这种能力直接影响部署效果——响应快、并发高,是真刀真枪能用的技术指标,不是吹出来的噱头。
说到时间线,这事儿也不是一年半载的。百度的大模型团队从2018年底就开始跑这条路,2019年推出了文心1.0。到了2025年,先后推出了文心4.5Turbo、文心X1Turbo,以及升级后的X1.1等版本。慢慢地,从研发到评测再到产品化,这一套链条逐渐成型。模型在一些国际和行业评测上也有成绩,比如在SuperCLUE测评和HuggingFace的趋势榜上都有体现,说明不是国内自嗨。
产业落地的场景她也一一列举,讲得有血有肉。智能制造那边,中车用AI仿真把设计周期压缩,时间一省下来就是钱和产能;智慧医疗上,AI被放进就诊流程里,帮忙做分诊、接诊调度,减轻医生和护士的重复工作,让医院能接更多病人,服务效率上去了;在智慧能源里,广西电网的智能体进到断面调控,覆盖范围大到能看得见效果——厂站多、断面多,系统能给出一套调度建议,落地到运检人员手里就能用。
数字人是个被反复提到的点。百度把“神、形、音、容、话”这几样能力做成一套技术,目标是让数字人在多种场景里真实感更强。到现在,数字人主播超过10万,实际运营数据显示直播转化率提高了31%,开播前期投入降了80%,在部分场景里甚至能超过真人表现。这说明商业化路径比较清晰:有流量、有转化,能把技术变成收入。
整个逻辑其实挺直白:技术演进带来新应用,新应用产生商业变现,商业变现推动产业升级。飞桨和文心在这条链上,一个更像底座,一个更像引擎。平台用户和企业客户的数据能说明问题,覆盖面在扩,场景也越来越多。现场的讲法比较务实,讲数字,讲案例,不绕大圈子。
有一句在现场听起来像惯用语的话,也变得有分量了:要让大模型在产业里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成熟的开发套件和工具链。放在那些具体数据后面,这句话不再空泛——工具链在某些行业里已经开始有实际影响了。别光听外头热闹,里头是真有账可算,这一点挺关键。现场的这些细节,记者武玥彤都记录下来了。
来源:科技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