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个充电桩,是我搬进这个小区后,为数不多能让我产生“归属感”的东西。
那个充电桩,是我搬进这个小区后,为数不多能让我产生“归属感”的东西。
它就安安静静地待在我的专属车位上,一个白色的方盒子,侧面有一盏小小的指示灯。
车子开进地库,绕过一根根灰色的水泥柱子,远远看到那点绿光,心里就像被什么东西轻轻熨了一下,踏实了。
那是一种回家的信号。
地库里常年弥漫着一股潮湿的、混杂着轮胎橡胶和尾气的味道。但我的车位附近,似乎总能闻到一丝若有若无的电流“滋滋”声带来的、类似于新电器开箱时的那种干燥气息。
我喜欢听充电枪“咔哒”一声锁进车身的清脆回响。
那声音,像是给一天的疲惫画上了一个句号。
然后,指示灯由绿变蓝,开始闪烁,像一颗沉稳的心脏在缓慢跳动。我的车,我的小小堡垒,就在这里汲取着能量,准备着第二天的远行。
一切的安宁,是从楼下那辆深蓝色的国产电车出现后,被打破的。
起初,我没太在意。
地库嘛,谁家没个亲戚朋友临时停一下。
第一次发现我的充电桩被占用,是我出差回来。车子电量告急,一路开得心惊胆战。结果到了车位,赫然发现那辆陌生的深蓝色电车,正插着我的充电枪,指示灯一闪一闪,蓝得刺眼。
车上没留电话。
我有点懵,绕着那辆车走了两圈,轮胎上溅的泥点子还没干透。
我只好把车停在旁边的临时车位,心里盘算着,也许人家真是有急事。
等了一晚上,第二天早上,那车开走了。我的充电枪被随意地扔在地上,枪头上沾着灰。
我心里有点不舒服,但还是安慰自己,邻里之间,难免。
第二次,是周末。我准备开车带父母去郊区,下到地库,那辆深蓝色电-车又停在那儿,像个不请自来的客人,心安理得地享用着我的电。
这回我火了。
我找到物业,查了车牌,才知道是住我楼下的602。
物业管家是个刚毕业的小伙子,戴着黑框眼镜,说话客客气气。他帮我打了个电话,电话那头是一个粗声粗气的男人声音。
“用一下怎么了?大家都是邻居,那么小气干嘛?”
“你那个充电桩,一个月也用不了几次,闲着也是闲着。”
“行了行了,我马上下来挪。”
电话挂了,物业小哥一脸尴尬地对我笑笑。
没多久,一个五十岁上下的男人趿拉着拖鞋下来了。他个子不高,微胖,头发有点稀疏,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旧T恤,看我的眼神里带着点不耐烦和审视。
他就是602的男主人,老王。
他没跟我说一句话,径直拔下充电枪,扔在地上,然后慢悠悠地开走了车。
那“哐当”一声,砸得我心头一跳。
那不是充电枪,那分明是他的态度。
从那以后,这件事就成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拉锯战。
他不再明目张胆地占用我的车位,而是摸清了我的作息规律。我上班,他就把车开过来充电。等我快下班了,再悄悄开走。
有时候我回来得早,能抓个正着。
他也不躲,就靠在车门上,慢悠悠地抽着烟,烟雾缭绕中,他的脸显得模糊而不真切。
“小伙子,回来啦?”他会这样打招呼,仿佛我们是多年的老友。
“王师傅,您这又用上了?”我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平静。
“哎,这不是没办法嘛,我那个车,续航虚得很,一天不充就跑不动。”他叹口气,把烟头在地上踩灭,“你放心,电费我给你。”
他说过好几次要给电费,但一次也没给过。
我不是在乎那点电费。我在乎的是一种被侵犯的感觉。
那个充电桩,那个车位,是我用真金白银买下的私人空间。它就像我的家门,我不希望有人不经允许就随意闯入。
我试过很多方法。
我在充电桩上贴了纸条:“私人专用,请勿占用。”
第二天,纸条就被人撕了。
我跟物业投诉,物业也只能一次次地打电话。老王每次都口头答应得好好的,但转头就忘。
物业管家也很无奈:“哥,这事儿吧,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他就是占你个便宜,咱们也没法强制执行。要不,您装个地锁?”
我不想把事情搞得那么难看。
装了地锁,就像在邻里之间竖起了一道冰冷的墙。我总觉得,人与人之间,不该是这样的。
直到那天晚上。
公司有个紧急项目,我加班到凌晨两点。外面下着瓢泼大雨,雨点砸在车窗上,噼里啪啦,像要把玻璃敲碎。
我开着车,又冷又饿,唯一的念想就是赶紧回家,给车充上电,然后洗个热水澡,钻进被窝。
车子滑进地库,湿漉漉的轮胎在环氧地坪上发出一阵尖锐的嘶鸣。
借着车灯的光,我一眼就看到了那抹熟悉的深蓝色。
它又停在我的车位上,我的充电枪,正插在它的“身体”里,蓝色的指示灯在昏暗的地库里,像一只幽灵的眼睛,一明一灭。
那一瞬间,我所有的疲惫、忍耐、委屈,全都像火山一样喷发了。
为什么?
凭什么?
我辛辛苦苦工作,买车买房买车位,就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能多一点点便利和尊严。可为什么总有人要来轻易地打破它?
我把车停在旁边,熄了火,坐在驾驶座上,一动不动。
雨水顺着车窗滑落,在地库的灯光下,划出一道道扭曲的光痕。
我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咚,咚,咚,像一面被擂响的战鼓。
我拿出手机,订了一张第二天飞往南方的机票。
我需要离开这里。
我需要呼吸一点不一样的空气。
在走之前,我还有一件事要做。
我回到家,从工具箱里翻出一把螺丝刀,然后再次下到地库。
地库里空无一人,只有通风管道发出的“嗡嗡”声。
我走到我的电箱前,那是一个灰色的铁皮盒子,上面贴着我的房号。我用螺丝刀撬开锁,看着里面复杂的线路和开关。
我不是电工,但我认识那个总闸。
我伸出手,指尖触碰到那个红色的开关,它有点凉,带着金属的质感。
我没有丝毫犹豫。
“啪”的一声。
整个世界,仿佛都安静了。
那辆深蓝色电-车上的指示灯,那只幽灵般的蓝色眼睛,瞬间熄灭了。
充电桩上的电源指示灯也灭了。
地库里,只剩下我那辆车疲惫的呼吸声。
我关上电箱,转身上楼,没有回头。
第二天一早,我拉着行李箱,离开了这个让我感到窒息的小区。
飞机起飞时,我看着窗外,城市变成了一个个小小的方格,那些烦心事,似乎也随着高度的攀升,变得渺小起来。
我在一个靠海的小城住了下来。
那里的天很蓝,云很白,空气里有股咸咸的海风味道。
我每天什么都不做,就是沿着海岸线散步,听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看日出日落。
海浪一遍遍地冲刷着沙滩,带走所有的脚印,也仿佛带走了我心里的所有褶皱。
我努力不去想那个充电桩,不去想那个叫老王的邻居。
我告诉自己,我做得没错。我只是在捍卫自己的权利。
我关掉了手机,换上了当地的电话卡。我需要一场彻底的隔绝。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的心情也渐渐平复。
我开始享受这种无忧无虑的生活。这里的食物很好吃,海鲜便宜又新鲜。这里的人说话很慢,脸上总是带着笑。
我甚至开始考虑,要不要在这里租个房子,长住下去。
大概过了半个月。
那天晚上,我正在海边的一个大排档吃烧烤,喝着冰啤酒,海风吹在脸上,惬意极了。
一个陌生的本地号码打了进来。
我以为是推销电话,随手挂了。
可它又响了,一遍又一遍,执着得让人心烦。
我只好接了起来。
“喂?哪位?”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后传来一个焦急又熟悉的声音。
是物业那个戴眼镜的小哥。
“哥!总算打通您电话了!您在哪儿呢?”他的声音听起来快哭了。
我心里“咯噔”一下。
“我在外地旅游呢,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哥,您快回来吧!出大事了!”
“602的老王,他……他爱人出事了!”
我握着电话的手,猛地一紧,冰凉的啤酒杯差点从手里滑落。
“他爱人?出什么事了?跟我有什么关系?”我的声音有点发抖。
“哥,您听我说,”物业小哥的声音压得很低,像怕被谁听到,“老王他爱人有很严重的肾病,要定期去医院做透析,一周三次,风雨无阻。”
“他们家就那一辆电车,是他们唯一的交通工具。之前……之前一直都是用您的充电桩充电,才能保证每次都能准时去医院。”
“半个月前,您不是把电闸给拉了吗……他们不知道啊。”
“那天晚上,该去医院了,结果车子一点电都没有。老王急疯了,大半夜的,也打不到车。等他好不容易找到朋友把人送到医院,已经……已经晚了。”
“人是抢救过来了,但因为耽误了最佳时间,情况很不好,现在还在重症监监护室里躺着。”
物业小哥后面的话,我一个字也听不清了。
我的耳朵里,只剩下“嗡嗡”的轰鸣声。
手里的啤酒杯终于还是掉在了地上,“啪”地一声,摔得粉碎。
冰凉的啤酒溅了我一裤子,但我感觉不到。
我只觉得浑身发冷,从头到脚,像是掉进了一个冰窟窿。
海风还在吹,带着咸腥的味道,但我闻不到了。
周围食客的喧闹声,烧烤的滋滋声,都离我远去。
我的世界里,只剩下物业小哥那几句话,像魔咒一样,在我脑子里反复回响。
“耽误了最佳时间。”
“情况很不好。”
“因为您的充电桩没电了。”
我做了什么?
我到底做了什么?
我只是想捍卫自己的权利,我只是想让自己的生活不被打扰。
我错了吗?
那一刻,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有一条生命,因为我一个任性的举动,正在生死线上挣扎。
我疯了一样地冲回酒店,收拾行李,订了最早一班回程的机票。
回去的路上,我一句话也没说。
飞机窗外的云海,不再是风景,而是一片刺眼的白,白得让人心慌。
我一遍遍地回想我和老王的每一次交锋。
他那张不耐烦的脸,他那句“那么小气干嘛”,他扔在地上的充电枪……
原来,那些在我看来是蛮横和无理取闹的行为背后,藏着的是一个男人说不出口的焦灼和绝望。
他为什么不告诉我?
他为什么宁可用这种最笨拙、最让人讨厌的方式,来“偷”一点电,也不愿意开口求我一句?
是男人的自尊心吗?
还是生活的重压,已经让他丧失了与人正常沟通的能力?
我不知道。
我只觉得,自己像个傻瓜。
一个只看得见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却对别人正在经历的狂风暴雨一无所知的傻瓜。
飞机落地,我没有回家,而是直接打车去了医院。
在路上,我给物业小哥打了电话,问清楚了医院的地址和病房号。
“哥,您……您别太自责。”小哥在电话里安慰我,“这事儿,也不能全怪您。老王他自己也有问题,他要是早点跟您说清楚,肯定不会这样。”
我苦笑了一下。
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呢?
医院里弥漫着一股消毒水的味道,冰冷、刺鼻。
走廊里很安静,只有护士的脚步声和仪器的滴答声。
我找到了重症监护室。
透过一扇小小的玻璃窗,我看到了里面躺着的那个女人。她身上插满了各种管子,脸上戴着呼吸机,安静得像一尊雕塑。
我看不清她的脸。
在玻璃窗外,走廊的长椅上,坐着一个男人。
是老王。
他不再是我印象中那个有点邋遢、有点蛮横的中年男人。
他穿着一件皱巴巴的衬衫,头发更稀疏了,也更白了。他佝偻着背,双手插在头发里,整个人缩成一团。
半个月不见,他像是老了十岁。
我站在不远处,看着他,喉咙里像堵了一块石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我该说什么?
说对不起?
说我不知道?
这些话,在一条鲜活的生命面前,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他似乎感觉到了我的目光,缓缓地抬起头。
四目相对。
他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眼神空洞,没有任何情绪。
他看了我几秒钟,然后又缓缓地低下了头,继续维持着那个姿势。
他没有骂我,也没有质问我。
他的沉默,比任何一句指责都让我难受。
我在他旁边的椅子上坐了下来。
我们之间隔着一个空位的距离,但感觉像是隔了一条银河。
我们就这样坐着,谁也没有说话。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走廊的灯光惨白惨白的,照在身上,没有一丝温度。
不知道过了多久,他突然开口了。
声音沙哑得像被砂纸磨过一样。
“医生说,情况稳定下来了。”
“但是,肾源……很难等。”
我不知道该怎么接话,只能轻轻地“嗯”了一声。
“她这个人,好强了一辈子。”他又说,像是在自言自语,“生了这个病,她觉得拖累了我,拖累了孩子。不愿意让任何人知道,连她娘家都瞒着。”
“她总说,我们自己能扛过去。”
“我跟她说,跟邻居说一声,借用一下充电桩,好好跟人家说,人家肯定会同意的。”
“她不让。她说,凭什么给人家添麻烦?人家又没有这个义务。”
“她说,我们偷偷用,只要不被发现就行了。”
“我……我就是个窝囊废。”老王的声音里带上了哭腔,他用手捂住脸,肩膀剧烈地颤抖起来,“我连我老婆都保护不了。”
我的眼泪,在那一刻,再也忍不住了。
我终于明白,他那些蛮横和不讲理,不是因为他坏,而是因为他笨拙。
他用一种最差劲的方式,去维护着妻子那点可怜的自尊心。
他像一只浑身长满了刺的刺猬,想要保护自己最柔软的腹部,却把所有试图靠近的人都刺伤了,包括他自己。
“对不起。”我终于说出了这三个字。
声音很轻,但用尽了我全身的力气。
老王没有抬头,只是摆了摆手。
“不怪你。”他说,“这都是命。”
那天晚上,我在医院陪他坐了一夜。
我们没有再多说什么话。
但我觉得,我们之间的那堵墙,好像消失了。
第二天,我回家了。
打开家门,一股灰尘的味道扑面而来。
我没有开灯,就那么在黑暗里站了很久。
然后,我下到地库。
那辆深蓝色的电-车还停在我的车位上,车身上落了一层薄薄的灰。
我走到电箱前,打开,把那个红色的总闸,重新推了上去。
“啪”的一声。
充电桩上的电源指示灯,亮了。
那点绿光,在昏暗的地库里,显得格外温暖。
我拿出充电枪,插进了那辆车的充电口。
“咔哒”一声。
指示灯由绿变蓝,开始闪烁。
像一颗沉睡已久的心脏,重新开始跳动。
我没有回家,而是开车去了老王的单位。
我从物业那里问到了地址,是一家机械厂,离我们小区很远。
门卫说,老王已经半个月没来上班了,请了长假。
我在厂门口等了很久,看到了几个和老王年纪相仿的工人。
我跟他们打听老王的情况。
他们说,老王是厂里的老师傅了,技术很好,就是人有点倔,不爱说话。
“老王家里的事,我们都知道一点。”一个老师傅叹了口气,“他老婆那个病,就是个无底洞。他一个月工资,加上他老婆那点病退的钱,全填进去了还不够。”
“他儿子在外面读大学,也花钱。他从来不跟我们说苦,但我们都看得出来,他活得有多累。”
“前段时间,为了省点油钱,他把开了十几年的旧车卖了,换了那辆电车。厂里充电不方便,他天天为了充电的事发愁。”
“哎,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
从机械厂出来,我的心里五味杂陈。
我开车在城里漫无目的地转着。
路过一家银行,我鬼使神差地停下了车。
我取了十万块钱现金,用一个牛皮纸袋装好。
然后,我开车回了医院。
老王还在那个位置坐着,姿势和昨天一模一样,仿佛一尊望妻石。
我把纸袋递给他。
“王师傅,这个……您先拿着应急。”
他愣愣地看着我,又看了看那个鼓鼓囊囊的纸袋,浑浊的眼睛里充满了困惑。
“你这是干什么?”
“没什么,就当是我……我的一点心意。”我说,“密码是六个零。”
我说的是银行卡,但我给他的是现金。我怕他不要。
他猛地站了起来,把纸袋推回到我怀里。
“不行!这绝对不行!”他的反应很激烈,“我不能要你的钱!这事儿跟你没关系!”
“王师傅,您听我说。”我按住他的肩膀,让他重新坐下,“这事儿跟我有关系。如果我当时能多问一句,多了解一下,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
“钱,解决不了所有问题,但至少能让阿姨得到更好的治疗。您就当是我替自己买个心安,行吗?”
我把纸袋硬塞进他怀里。
他抱着那个纸袋,像是抱着一块滚烫的烙铁,手足无措。
眼泪,顺着他脸上的皱纹,一滴一滴地往下掉。
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在医院的走廊里,哭得像个孩子。
从那天起,我每天都会去医院。
有时候带点饭菜,有时候只是去陪老王坐一会儿。
我们聊得不多,但那种沉默,不再是尴尬,而是一种默契。
我了解到,他的儿子在外地读大学,因为怕影响他学习,他们一直没告诉他家里的真实情况。
我通过朋友,联系了肾脏科的专家,咨询阿姨的病情。
专家说,最好的办法还是换肾,但肾源非常紧张,只能等。
等待,是一个最熬人的词。
那段时间,医院成了我的第二个家。
我看着老王一天天憔ega悴下去,也看着ICU里那个女人的生命体征,在各种仪器的辅助下,顽强地维持着。
有一天,老王突然对我说:“小伙子,你回去吧。你也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不能总耗在这里。”
“没事,王师傅,我最近不忙。”
“你是个好人。”他看着我,很认真地说,“之前……是我不对。”
我摇摇头:“都过去了。”
半个月后,奇迹发生了。
医院通知,有匹配的肾源了。
手术那天,我和老王,还有他匆匆从学校赶回来的儿子,一起守在手术室外。
手术室的灯亮着,像一盏希望的灯。
等待的时间,每一秒都像一个世纪那么漫长。
老王的儿子是个很腼腆的男孩,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的。他一直低着头,攥着拳头,手心全是汗。
老王则不停地在走廊里踱步,嘴里念念有词,像是在祈祷。
终于,手术室的灯灭了。
医生走了出来,摘下口罩,脸上带着一丝疲惫的微笑。
“手术很成功。”
我们三个人,在那一刻,都瘫软了。
老王抱着他的儿子,嚎啕大哭。
我也靠在墙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眼泪,也模糊了视线。
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照了进来,暖洋洋的。
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阿姨从重症监护室转到了普通病房。
我去探望她。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她的真面目。
她很瘦,脸色苍白,但精神很好。看到我,她挣扎着想坐起来。
“阿姨,您别动,躺着就好。”我赶紧按住她。
“你就是……住我们楼上的那个小伙子吧?”她的声音很虚弱,但很温柔。
我点点头。
“谢谢你。”她说,“老王都跟我说了。要不是你,我这条命……”
“阿姨,您别这么说。该说对不起的人是我。”
“不。”她摇摇头,眼神很坚定,“是我们给你添了太多麻烦。我们老两口,就是太要面子,活受罪。”
她笑了笑,脸上有了些血色。
“等我出院了,我给你做我们家乡的酱肘子,那味道,绝了!”
我笑着说:“好,我等着。”
那天,我们聊了很多。
她跟我讲她和老王的爱情故事,讲他们怎么从农村一步步打拼到这个城市,讲他们怎么省吃俭用供儿子读书。
她的故事里,没有抱怨,只有坚韧和乐观。
我突然觉得,我以前所烦恼的那些事情,比如工作上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复杂,在他们所经历的苦难面前,是多么的微不足道。
阿姨出院那天,我去接她。
老王开车,我坐在副驾驶。阿姨坐在后排,看着窗外飞速后退的街景,眼睛里闪着光。
“回家真好。”她轻声说。
回到小区,车子开进地库。
老王熟练地把车停进我的车位。
我下车,拿起充电枪,插进充电口。
“咔哒”一声。
蓝色的指示灯,又开始闪烁。
阿姨也下了车,她走到充电桩旁边,伸出手,轻轻地抚摸着那个白色的盒子。
“就是它啊。”她喃喃地说。
然后,她转过头,看着我,笑得很灿烂。
“以后,它不只是你的充电桩了。”她说,“它是我们家的救命恩人。”
从那以后,我的充电桩,就成了我们两家共享的。
老王每次用完,都会把充电枪擦得干干净净,整齐地挂好。
他每个月都会准时把电费转给我,一分不多,一分不少。我推辞了几次,但他很坚持。
他说:“亲兄弟,明算账。这是规矩。”
我拗不过他,只好收下。
有时候,我在家做多了饭菜,就会给他们家送一碗过去。
阿姨也总会变着法地给我送来各种好吃的,酱肘子、包子、饺子……她的手艺,真的像她说的那样,绝了。
我们成了真正的邻居。
那种会在楼道里笑着打招呼,会互相帮忙照看房子,会分享生活点滴的邻居。
那个充电桩,依然安安静-静地待在我的车位上。
但它在我心里的意义,已经完全不同了。
它不再仅仅是一个提供电能的设备。
它成了一个连接。
连接了两个原本毫无交集的家庭,连接了人心与人心之间最柔软的部分。
它也成了一个提醒。
提醒我,在我看不见的地方,有很多人正在用尽全力地生活着。
提醒我,不要轻易地用自己的标准去评判别人,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他们正在经历着怎样的风雨。
提醒我,有时候,多一点沟通,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善意,或许就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后来,老王的儿子大学毕业,在本地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他用第一份工资,在小区里租了一个带充电桩的车位。
那天,老王特地提着两瓶好酒来找我。
他喝得满脸通红,拉着我的手,一遍遍地说着“谢谢”。
我说:“王师傅,您再说谢谢,我就跟您急了。”
他嘿嘿地笑着,眼角泛着泪光。
从那天起,我的充电桩,又成了我一个人的。
但是,每当我开车回到地库,看到那个闪烁着蓝色光芒的白色盒子,我都会想起那段惊心动魄的经历。
我不再觉得孤单。
因为我知道,在这个钢筋水泥的城市里,就在我的楼下,住着一家人。
我们曾经因为一个充电桩而产生隔阂,也最终因为这个充电桩而紧密相连。
生活,有时候就是这么奇妙。
它会给你设置一道道看似无法逾越的障碍,但只要你愿意跨过去,你就会发现,障碍的另一边,是更广阔的天地,和更温暖的人心。
那晚,我站在阳台上,看着楼下602的窗户亮着温暖的灯光。
我仿佛能闻到,从那扇窗里飘出的、酱肘子的香气。
我笑了。
然后,我拿出手机,在小区的业主群里发了一条信息:
“大家好,我是702的业主。我家的充电桩,如果哪位邻居有急用,可以随时找我。免费。”
信息发出去,群里安静了几秒钟。
然后,一个又一个的“赞”和“谢谢”跳了出来。
那一刻,我感觉,这个小区,这个城市,都变得可爱了起来。
我的那个充电桩,它的使命,或许才刚刚开始。
来源:豆包搞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