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贵州水城的高原之上,高海拔、强日照与大温差的独特生态,孕育出红心璀璨、果肉饱满的猕猴桃。这颗昔日藏于深山的“生态珍果”,如今在贵州水城农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水城农业集团)的持续深耕下,围绕“资产盘活、产业提质、联农带农”三大核心,通过全产业链精细
在贵州水城的高原之上,高海拔、强日照与大温差的独特生态,孕育出红心璀璨、果肉饱满的猕猴桃。这颗昔日藏于深山的“生态珍果”,如今在贵州水城农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水城农业集团)的持续深耕下,围绕“资产盘活、产业提质、联农带农”三大核心,通过全产业链精细化运营,正逐步蜕变为带动农户增收、激活乡村振兴动能的“致富金果”,更成为一张亮眼的“水城名片”。
三维发力,筑牢产业发展根基
产业要稳,先固根基。水城农业集团从“标准、科技、服务”三大维度破局,为红心猕猴桃产业搭建起坚实框架。
标准层面,公司推行全流程标准化管理,制定覆盖种植、管护、采收的严格生产技术规程,从苗木的品种筛选,到果实的糖度检测,每一颗猕猴桃都需经过“高标准考核”。这一举措直接推动商品果率提升至75%,为产业规模化发展打下基础。
科技层面,公司将技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聚焦绿色防控与精准农业,通过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果园温湿度、土壤情况,实现水肥精准滴灌,既减少30%的水资源与肥料消耗,又避免土壤退化,更让果品品质稳定可控。
服务层面,构建“闭环式兜底服务”体系。统一供应优质农资,杜绝劣质投入品影响果品,推广农业保险,为果园抵御冰雹、病虫害等风险,建设冷链物流与气调保鲜库,解决猕猴桃“存储难、运输易损”的难点。全方位服务让农户能安心种植,打消后顾之忧。
双向拓展,释放资源配置效能
在产业提质路上,水城农业集团采取“向内挖潜+有序扩张”的双向策略,高效盘活资源,扩大产业优势。
“向内挖潜”聚焦现有果园提档升级,通过土壤改良提升肥力、优化树体修剪等方式促进养分集中,着力提升单位面积产量与优果率。原本低产的老旧果园,经改造后亩产提升近两成,让“旧资源”焕发新活力。
“有序扩张”则瞄准适宜产区,在水城生态条件最优的区域,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参与猕猴桃种植。截至目前,已与23户农户签订意向订单,覆盖260亩果园,逐步形成连片产业集群,进一步巩固水城红心猕猴桃的产区优势,让生态禀赋转化为集群竞争力。
双轮驱动,打开市场发展空间
依托水城猕猴桃“甜度高、香气浓、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独特品质——尤其是那抹红心,不仅是花青素的聚集地,更是区别于其他产区猕猴桃的标识,水城农业集团以“国内国际双循环,线上线下齐发力”的策略,打响品牌知名度。
国内市场主攻中高端渠道,通过与百果园等顶级水果连锁品牌战略合作,入驻商超精品区,定期举办线下品鉴会、开展线上直播带货,让消费者直观感受高原猕猴桃的独特风味,逐步树立“高端、优质”的品牌形象。
国际市场坚持“标准先行,冷链护航”,严格按照进口国检疫要求建设出口备案基地,从源头确保产品符合国际标准,借助专业冷链物流体系,让猕猴桃经过长途运输后,仍能以新鲜状态抵达海外市场,成功将“水城味道”推向国际。
一心惠民,锚定联农带农初心
产业发展的最终落脚点,始终是农户增收致富。水城农业集团将“联农带农”贯穿产业链各环节,让发展成果惠及农户。
在生产端,为合作农户提供免费技术指导,技术员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教学标准化种植、病虫害防治技巧,帮助农户从散户种植转向科学标准种植,解决会种不会管的难题。
在销售端,承诺以市场价格保底收购,无论市场行情如何波动,农户的猕猴桃都能以不低于保底价的价格售出,彻底打消农户“种得出、卖不掉、价不高”的顾虑。仅2024年,合作农户每亩果园收入较种植传统作物提升近3倍,实现种果是农户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
从高原秘境中的“生态珍果”,到赋能农户的“致富金果”,水城农业集团以全产业链思维,将自然馈赠、科技支撑、品牌力量与农户利益紧密相连。如今,这颗“红心”,不仅是水城的“地方名片”,更成为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带动更多农户走向增收致富的道路。
水城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徐红梅
编辑 顾静玲
二审 邱洪兴
三审 孙勤
来源:天眼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