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A股的行情有点“磨人”,10月下旬指数在3800-3900点之间反复震荡,但10月24日总算迎来了一波提振——沪指高开高走再创十年新高,创业板指涨1.23%,超3100家个股飘红,商业航天、半导体等板块率先发力,通易航天、航天智装等多只个股直接封死涨停。看
最近A股的行情有点“磨人”,10月下旬指数在3800-3900点之间反复震荡,但10月24日总算迎来了一波提振——沪指高开高走再创十年新高,创业板指涨1.23%,超3100家个股飘红,商业航天、半导体等板块率先发力,通易航天、航天智装等多只个股直接封死涨停。看似杂乱的盘面里,主力资金的调仓轨迹其实已经藏不住了:10月21日那天,科技股突然成了资金主攻方向,工业富联单天吸金22.23亿封涨停,新易盛、立讯精密也分别拿到18.17亿、15.83亿资金加持;北向资金虽有短暂波动,但整个10月都在悄悄加仓电子板块,半导体设备、AI算力始终是加仓核心。结合最新政策风向和机构研判,科技硬科技与创新药这两条布局线已经清晰浮现,给明日行情指了条明路。
震荡市最考验资金的判断力,而近期的资金流向恰恰暴露了行情的真实脉络。10月24日的数据显示,沪深两市成交重回万亿级别,虽然较前一交易日略有缩量,但结构性机会已经十分突出。从板块表现看,半导体ETF单日上涨2.45%,创下近三个月单日最大涨幅,创新药相关的CRO指数也逆势走强,成分股多数飘红,这两个板块的资金净流入分别达到8.7亿元和3.2亿元,成为震荡中的“定盘星”。
龙虎榜的细节更能看出主力的心思。10月20日的龙虎榜数据里,成都市某游资席位大手笔买入科创技术6003.57万元,宁波桑田路等知名游资也在科技类标的上有所动作。而北向资金的操作更具指向性,虽然10月中旬有过短暂净流出,但整个月都在持续加仓电子板块,尤其是半导体设备和AI算力标的,持仓市值较9月底增长了12%。这种“内资调仓、外资稳加”的格局,其实和9月底深圳出台的并购重组新政直接相关——新政明确允许半导体、AI领域龙头收购“未盈利但能补链的资产”,等于给科技企业的技术整合开了绿灯,资金自然提前布局。
政策端的暖风还在持续吹。央行10月9日启动1.1万亿买断式逆回购释放流动性,工信部更是在4月就出台了《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明确要在智能制药设备、医药工业软件等领域突破关键技术,还会通过金融支持、人才培养等方式助推产业升级 。这些政策不是空架子,比如江丰电子刚抛出近20亿定增方案专攻集成电路设备核心部件,背后就有政策对科技企业融资的支持背书。
科技硬科技能成为主力资金的主攻方向,绝非偶然,政策、资金、产业三方面的支撑都很扎实。政策端的支持已经从“喊口号”落到了实处,除了深圳的并购重组新政,国家还在持续扩大科技创新贷款额度,专门定向支持半导体、AI等“卡脖子”领域。更关键的是产业端的变化,生成式AI的用户规模已经冲到5.15亿,商业化落地在加速,直接带动了硬件需求爆发,像奥士康提到的AI服务器用高端PCB板,未来几年增速能稳定在6.4%。
技术突破更是给板块加了“催化剂”。现在半导体行业正经历强劲反弹,全球半导体制造设备销售额预计2025年创下历史新高,而这些设备正迎来“AI造AI”的自我革命——阿斯麦在9月斥资13亿欧元投资Mistral AI,就是要把先进AI功能嵌入光刻设备,通过实时工艺优化提高良率,这种技术升级直接推动2nm、1.4nm等尖端节点的研发进程。国内企业也没落后,应用材料公司启动的“EPIC先进封装”计划,专门针对AI加速器的需求,已经拿到了不少海外订单。
机构对这个赛道的看好几乎达成共识。东方财富证券在10月26日的策略周报里明确说,科技板块的交易逻辑已经从海外拉动扩散到国产算力、软硬件自主可控,半导体设备、信创产业都是重点方向 。从资金端看,除了10月21日那波集中流入,最近半个月里,半导体设备板块有11家公司披露了机构调研记录,其中3家被给出“买入”评级,资金和机构的关注度形成了共振。
创新药板块最近的活跃同样有迹可循,10月24日CRO指数盘中走强,成分股多数上涨,背后是政策利好和行业景气度回升的双重驱动。政策端的利好密集到“扎堆”,10月出台的《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转化条例》压缩了审评审批时限至60工作日,医保商保双轨支付体系落地后,创新药支付规模已经突破千亿。更值得期待的是ESMO2025大会刚结束,ADC细胞治疗等重磅数据发布,加上近期密集的适应症获批,给板块带来了强催化。
行业基本面已经显现“触底回升”的信号。2025年1-8月国内创新药融资77.50亿美元,同比增89%,BD交易额更是爆发式增长,上半年总金额就达到627亿美元,超越2024年全年总额。融资回暖直接传导到了CXO行业,作为创新药研发的“卖水人”,CXO企业的订单量跟着往上走,全球CXO市场规模2025年预计达1966亿美元,中国市场增速更猛,2020-2025年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26.56%。
龙头企业的业绩已经开始兑现。药明康德作为全球第三大CRO企业,中国市场份额超25%,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8%;泰格医药的临床CRO业务市占率超35%,亚太多中心临床研究能力稳居第一,最新披露的三季度净利润增速达到22%。从估值看,经过前期调整,创新药板块的市盈率已经回落到历史中位水平,部分龙头企业的股息率超过3%,兼具成长性和安全性,这也是北向资金最近开始加仓的重要原因。
综合来看,明日行情的操作思路可以更清晰:在指数震荡的大背景下,与其纠结大盘涨跌,不如聚焦结构性机会,科技硬科技和创新药就是两条确定性较强的主线。科技硬科技可以重点盯两个方向:一是半导体设备里有技术突破的标的,比如涉及先进封装、光刻技术的企业;二是AI算力产业链,尤其是AI服务器、高端PCB等需求明确的环节,这些标的既有政策支持,又有业绩预期支撑。
创新药板块则可以从两个角度挖掘:一是CXO领域的龙头,比如药明康德、康龙化成这些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能直接受益于融资回暖带来的订单增长;二是有重磅数据或适应症获批的创新药企,ESMO大会上披露的ADC药物相关企业值得重点关注。不过要注意,CXO板块内部有分化,那些聚焦特色原料药和CDMO的企业,增速可能比传统CRO更亮眼。
当然,风险也不能忽视。国际上,美国私人信贷与区域银行风险还在暴露,VIX恐慌指数走高,海外市场震荡可能传导到A股;中东局势恶化如果影响霍尔木兹海峡航运,会冲击全球供应链,进而影响市场情绪 。国内来看,科技板块部分标的估值已经不低,科技50指数市盈率达到45.9倍,叠加部分股东的减持计划,短期可能有回调压力。另外,主力资金切换速度快,板块轮动节奏可能加快,追高容易被套。
总体而言,虽然A股还在震荡调整,但主力资金的布局方向已经很明确,科技硬科技和创新药这两条线,既有政策托底,又有资金进场和业绩改善的支撑,是明日行情最值得把握的机会。投资者可以在控制仓位的前提下,沿这两个方向挖掘优质标的,同时紧盯北向资金流向和政策落地效果,动态调整策略——毕竟在震荡市中,“看得准、下得稳”比“赚快钱”更重要。
来源:田间看菜花的赏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