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日本政坛这出戏挺热闹,高市早苗刚做完施政演说,两边立马站成了两派,执政党忙着点头说好,在野党直接开炮吐槽,这对决的架势一下就拉满了。可能有人会问,不就是一场演说吗,怎么反应差这么大?
最近日本政坛这出戏挺热闹,高市早苗刚做完施政演说,两边立马站成了两派,执政党忙着点头说好,在野党直接开炮吐槽,这对决的架势一下就拉满了。可能有人会问,不就是一场演说吗,怎么反应差这么大?
说穿了,就是柴米油盐和政治钱包两件事把大家逼急了。早苗在国会大厅里讲得慷慨:要降物价、补能源、救中小企业,听上去句句暖心,可台下在野党翻文件的速度比鼓掌还快。立宪民主党的议员当场举手:汽油税到底哪天停?国民民主党把演说稿翻到底也没找到“政治与金钱改革”这七个字。那一刻,会场像被劈成两半,一边鼓掌像过年,一边皱头像结账。
我盯着直播画面,看到早苗微微抿嘴。她其实很明白,自己手里握着两条火药线:一条是老百姓口袋,一条是政客面子。汽油税原定今年到期,可财政省粗粗一算,真停掉,国库缺口够给全国老人再发半年养老金。早苗不敢说死,只把话留到十一月,让经济产业省先找替代财源。可街头加油站天天挂出“涨价预告”,司机们骂声顺着油管就冲进国会。她知道,再拖就是拿选票烤火。
另一面,自民党自家后院又起火。某个派系账本外泄,一笔秘密资金被拍到深夜搬进议员办公室。镜头一扫,正是亲早苗的骨干。丑闻像烂菜叶,越抖越臭。在野党磨刀霍霍,准备在十一月质询时集中火力:要么开刀改革,要么剖腹谢罪。早苗避开这个话题,是想先稳党内元老,可观众已经换台看下一幕了。
我蹲在便利店门口喝热咖啡,听见打工小哥嘟囔:减税说得好听,饭团还是贵了两块。一句话戳破窗户纸——政策好听没用,钱包诚实。早苗想提振民心,得先让人家看到便当盒里的炸鸡多了一块。于是政府放风,说十一月中旬会端出追加刺激方案:能源补贴范围再扩大,中小企业的低息贷款额度再抬高。听着不错,可隔壁拉面店老板苦着脸说,去年补贴申请填表填到半夜,到账时房租已经涨了一轮。他关心的是钱什么时候到手,不是公告里写得多漂亮。
再把视线抬高一点,就能看到这场拉扯背后藏着的剧本。执政党想要稳住基本盘,先喊口号再补细节;在野党要抢镜头,专挑漏洞打七寸。两边都在演,可观众不想再看戏,只想知道下个月的电费会不会再跳涨。于是十一月质询台变成了擂台,早苗押宝在追加方案能提前落地,哪怕拆东墙补西墙,也要让加油站先贴出“降价感谢政府”。在野党则准备把秘密资金账本印成大字报,一页页甩向摄像机,告诉主妇们:你们省下的油钱,可能就在某个议员的抽屉里睡大觉。
我站在人群里,忽然明白一个道理:吵得再凶,只要有人真把油价降两毛,掌声还是会响起来。政治舞台上的口水,最终都得落地变成实实在在的菜票。早苗也好,在野党也罢,谁能在十一月把承诺兑换成收银机里的小票,谁就能多握一会儿麦克风。
有人埋怨日本政治越来越像综艺节目,我倒觉得,吵得热闹总比一潭死水强。至少聚光灯底下,没人敢把汽油税再藏进脚注,也没人敢把黑账塞进碎纸机。观众的眼睛和手机镜头就是最有效率的审计署。只要对峙继续,漏洞就会被放大,补丁就有机会打上去。这过程狼狈,却也让厨房里的老奶奶有机会少花二十日元买一盒鸡蛋。
接下来的日子,国会议事堂的铁门还会被记者挤得吱呀作响,电视画面依旧分成红蓝两色。我想提醒一句:别只盯谁嗓门大,盯谁真的把补贴申请简化了、谁真的把资金账本晒在阳光下。那时候,再回头看这场热闹,才会发现:吵归吵,只要有人肯弯腰把地上的硬币捡起来交给排队买便当的老百姓,这场戏就没白演。
十一月硬仗在即,谁先低头捡起硬币,谁就能赢得下一阵掌声。
来源:山林里飘荡的雾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