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在电视镜头前信誓旦旦:“我们一定会搞定像印度这样的国家。 ”这番威胁性言论背后,一场由美国主导的全球贸易博弈正在重新洗牌。
特朗普一招关税“围城”,印度巴西转身入局?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在电视镜头前信誓旦旦:“我们一定会搞定像印度这样的国家。 ”这番威胁性言论背后,一场由美国主导的全球贸易博弈正在重新洗牌。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正在全球贸易棋盘上落下重重一子。
当美国对巴西和印度输美商品祭出高达50%的关税壁垒时,一场关于全球贸易秩序的博弈悄然展开。
巴西总统卢拉一度批评这些关税措施是“错误”的,而印度则因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面临美国“大规模”附加关税的威胁。
但外交舞台上的剧情总是出人意料。 在吉隆坡东盟峰会期间,特朗普与卢拉并肩而立,一改之前的剑拔弩张。 卢拉甚至公开表示:“巴西和美国会达成协议,比任何人想象更快。 ”
贸易战火:高关税下的经济压力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武器,精准击中了巴西和印度的经济敏感点。
今年8月,美国对巴西大部分输美产品累计征收50%的关税,受影响产品占巴西对美出口总额的约57%。
面对这一打击,巴西财政部长费尔南多·阿达坦言,巴美贸易规模近年来显著下降,未来可能进一步下滑。
印度同样未能幸免。 自8月27日起,在美国供消费或从仓储提取供消费的印度商品总体适用50%的税率。
在截至2025年3月的财年里,印度商品出口总额达到4340亿美元,其中近20%运往美国市场。 高关税导致印度的皮革、化工、手工艺品等劳动密集型行业订单被大量取消,大量工人失业。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在持保守政治立场的电视节目上直言不讳地宣称:美国一定会“搞定”像印度这样的国家,这只是时间问题。
战略转向:新兴经济体的应对之策
面对美国的贸易压力,巴西和印度选择了“两条腿走路”的战略。
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常务理事何伟文指出,巴西一方面是与美国协商,希望美国能有所改变,但更主要的是采取对策,寻求出口市场的转移。
当一个大市场的障碍和壁垒增加,出口国自然就会转到其他市场,这几乎是国际贸易的普遍规律。
巴西和印度这两个庞大的新兴经济体,已经开始抱团取暖。 它们签署了多项合作文件,重点涉及农业、能源与基础设施等领域,旨在共同维护全球粮食安全、扩大可再生能源合作。
印度工业与商业部长戈雅尔表示,此次合作章程的签署标志着印巴经贸关系走向“长期化与机制化的新阶段”。
与此同时,两国还在探讨扩展印度与南方共同市场(MERCOSUR)之间的优惠贸易协定,希望让更大比例的双边贸易受益于关税减让。
能源博弈:印度对俄油政策的转变
能源安全,成为美印贸易谈判中的关键筹码。
印度此前一直是俄罗斯石油的重要买家,其原油进口量中约三分之一来自俄罗斯。 这一做法引发了特朗普政府的强烈不满。
特朗普曾指责印度总理莫迪在减少购买俄罗斯石油方面 backtracking on commitments。
美国的压力已经产生了效果。 印度最大的俄罗斯原油买家信实工业宣布停止采购俄油,其他国有炼油企业也开始审查进口合同。
这一转变背后有着实实在在的经济考量。
随着俄罗斯原油折扣幅度从2023年的每桶23美元缩小至2.5美元,中东和美国原油的价格竞争力显著提升。
印度商工部数据显示,2025年9月印度从美国进口原油同比增长28%,进口额突破15亿美元。
农业博弈:美巴之间的互补与竞争
农业领域,成为美巴谈判的另一个关键战场。
美国正积极寻求扩大对印度的农业出口,特别是玉米和大豆。 美国方面主张,进口的玉米将专门用于生物乙醇生产,不会进入食品链。
但印度方面对此持谨慎态度。 印度立法目前禁止在生物乙醇生产中使用进口谷物和转基因作物,而美国农民主要生产转基因玉米。
同样,在巴西与美国的谈判中,农产品市场准入也是核心议题之一。
对美国而言,若能与巴西达成协议,将有助于缓解其农业危机。 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25年美国大豆对华出口连续5个月归零,豆农损失超40亿美元。
对巴西来说,美国是巴西农产品的第三大出口市场,巴西的橙汁、牛肉等关键品类占美国进口总量的70%以上。
高关税导致巴西大豆对华出口价格优势被削弱,2025年9月对华出口量同比下降12%。
地缘棋局:贸易博弈的全球影响
这场贸易博弈,影响远远超出了双边关系的范畴。
巴西和印度的战略选择,正在重塑全球政治经济版图。 若特朗普能将这两个新兴经济体纳入“美国优先”体系,可能在2026年大选前为自己增添关键筹码。
对于多极化的世界秩序而言,巴西和印度的转向也具有深远意义。 尽管与美国谈判取得进展,巴西仍在10月与中国签署了价值35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合作协议,包括扩建桑托斯港等关键项目。
这种“双线战略”反映出新兴经济体在全球化退潮期的生存智慧——既不彻底倒向西方,也不完全依赖东方。
与此同时,印度减少进口俄罗斯石油,也对俄罗斯财政收入产生了压力。
为弥补损失,俄罗斯正加速与中国、土耳其等国的能源合作,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建设进度已提前至2027年完工。
未来走向:特朗普政策的可持续性
一个关键问题是,特朗普的贸易政策是否会成为美国的长期战略?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认为,即使特朗普任期结束,美国仍将延续其政策。 他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三届世界和平论坛上指出:“真正的问题是,即使2028年11月一位民主党人当选为第48任总统,‘特朗普的美国’风格也不会消失。 ”
新加坡副总理兼贸工部长颜金勇也持类似观点。 他警告说,美国关税政策或将延续至特朗普任期之后,企业应做好准备,积极适应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趋势。
“利用关税实现所谓‘公平贸易’,并以‘转岸’或‘近岸’策略吸引关键产业回流,已经成为美国两党共识,”颜金勇称,企业需要做好心理准备,加征关税可能成为长期态势。
从白宫传出的信息也印证了这一趋势。 一位资深白宫官员透露,特朗普在联合国大会上的演说不只是阐述他的外交政策愿景,更是向潜在接班人传达明确信息:未来的继任者必须完全延续他的外交路线。
白宫官员曾强调,任何希望继承“让美国更伟大”运动的人,都必须在移民、能源等关键议题上保持一致立场。 特朗普在联合国大会的演说内容,将成为2028年美国大选的重要参考依据。
而放眼全球,各国已经在为可能持久的贸易变局做准备。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直言:“美国变了,我们也需要改变。 ”
在这场由美国掀起的贸易风暴中,没有哪个国家能真正独善其身。
来源:李幺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