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没人想到,纪梵希的继承人娶了个韩国姑娘,婚纱不是出自品牌工坊,而是由一个韩裔设计师操刀。
她穿的不是婚纱,是两个世界的握手。
没人想到,纪梵希的继承人娶了个韩国姑娘,婚纱不是出自品牌工坊,而是由一个韩裔设计师操刀。
那件衣服没镶钻,没拖尾,领口是韩服的翻折线,袖子像水墨晕开的留白。
评论区炸了——“这算不算文化挪用?
”“纪梵希的脸面呢?
”可没人提,她结婚那天,现场放的不是古典乐,是德彪西和伽倻琴的混音。
婚礼结束三个月,他们搬进了普罗旺斯一座18世纪古堡。
原主人是波旁王朝的旁支,现在墙上挂的是朝鲜王朝的青瓷盘,地板下埋着韩国传统地暖系统。
她没请设计师改造,自己蹲在工地画草图,说:“法国人喜欢对称,我们喜欢呼吸感。
”古堡的厨房改成了茶室,每周三下午,她请当地老太太来泡大麦茶,教她们用韩式陶碗盛。
他也没闲着。
把家族基金改名叫“Taffin Heritage”,不投奢侈品,不炒股票,专收亚洲古董。
上个月,他们和韩国国立博物馆签了协议,把敦煌壁画的数字档案做成NFT,拍卖所得全捐给中亚文物修复。
有人问:“你们不觉得奢侈品牌该卖包吗?
”他笑:“我爷爷当年做礼服,是为了让女人走路不被布料绊住。
现在,我们想让文化别被资本绊倒。
”
设计师安德鲁·权,那个被LVMH临时请去当客座顾问的韩裔小子,新系列里全是直线剪裁。
没有褶皱,没有蓬松,像韩服,也像纪梵希1957年那件“布袋装”。
没人再提“混搭”这个词了。
因为当你看到一个法国贵族在首尔街头蹲着,和卖泡菜的大妈学怎么包得不漏汤,你就懂了——真正的融合,不是把东方元素贴在西方衣服上,是两个人都愿意脱掉自己的壳。
现在,他们的客厅摆着两套茶具:一套是17世纪法国塞夫勒瓷,一套是高丽青瓷。
没人知道哪套是婚礼用的。
因为那天,他们用的,是同一个杯子。
奢侈品的尽头,不是logo,是人。
当一个家族愿意为爱放弃定制,当一个品牌愿意让外人改写传统,当一对新人不靠炫耀身份来证明价值——他们才真正继承了纪梵希的魂:不是华丽,是克制;不是占有,是尊重。
这年头,穿什么婚纱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愿不愿意,为了另一个人,把祖传的规矩,轻轻放下。
来源:海草娱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