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艺术家简介:庞中华,生于1945年10月21日,著名书法家、教育家和诗人,四川达州市人,当代中国硬笔书法事业的主要开拓者,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名誉主席、庞中华硬笔书法学院院长,国家开放大学特聘教授,中国书画院名誉院长兼中国书画院硬笔书法院院长。
撰文/肖二喜:艺品堂品艺
艺术家简介:庞中华,生于1945年10月21日,著名书法家、教育家和诗人,四川达州市人,当代中国硬笔书法事业的主要开拓者,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名誉主席、庞中华硬笔书法学院院长,国家开放大学特聘教授,中国书画院名誉院长兼中国书画院硬笔书法院院长。
在中国书法艺术的璀璨星河中,庞中华的名字犹如一颗独特的恒星,其光芒不仅源于精湛的书艺,更在于他成功地将硬笔书法这门艺术带入寻常百姓家,创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奇迹。当我们以艺术品牌的视角重新审视这位书法大家,发现他不仅是一位书法家,更是一位卓越的文化传播者与品牌构建大师。他的故事,是一个关于艺术如何走出象牙塔、如何与时代共鸣、如何通过商业与传媒的力量触及亿万心灵的精彩案例。庞中华的艺术品牌之路,始于一个文化复苏的黄金时期,成长于改革开放的浪潮之中,最终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这个过程不仅展现了个人的艺术才华,更折射出中国社会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渴求与审美变迁。从字帖出版到电视讲座,从书写教学到美育推广,庞中华用一支钢笔,书写了中国现代书法教育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章。
一、时代背景:书写的大众化需求要理解庞中华现象,我们必须回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那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地,知识的价值被重新点燃,全国人民迎来了一个“书写大爆炸”的时代。学生需要写作业,职员需要写报告,学者需要写论文,商人需要写合同——无论是哪种身份,能写一手好字,既承载着个人的门面与文化素养,也有着巨大的实用价值。在这个背景下,大众对“写一手好字”产生了巨大的、未被满足的需求。然而,传统的毛笔书法学习门槛高、耗时久,难以满足现代快节奏生活的需要。这个空白市场等待有人来填补,这片广阔的需求蓝海等待有人来开拓。庞中华先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时代脉搏,他以“写好写快”为核心理念,将书法艺术从高雅的殿堂请到了普通人的书桌前。这个简单却精准的定位,犹如一把钥匙,打开了硬笔书法普及化的大门。
二、品牌构建:从个人技艺到文化符号庞中华的品牌构建之路是一个系统而精妙的过程。他首先通过《庞中华钢笔字帖》系列教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产品体系。这些字帖不同于传统的书法典籍,它们以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朗朗上口的书写口诀,构建了一套标准化、可复制的学习系统。字帖中每一个端庄秀丽的汉字,不仅是书法的展示,更是一种可学习、可模仿的标准范式。这些字帖的出版发行策略也颇具匠心。从基础笔画到间架结构,从楷书入门到行书进阶,庞中华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产品矩阵,满足了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这些字帖价格亲民、获取方便,很快成为无数书法爱好者的必备教材,在书店的橱窗里,在学生的书包里,在办公室的抽屉里,随处可见它们的身影。在建立产品体系的同时,庞中华也开始打造自己独特的视觉识别系统。
他的“庞体”硬笔书风特点鲜明:结构端庄而不呆板,笔画秀丽而不柔弱,既保持了书法的艺术性,又兼顾了实用的清晰度。这种书风成为其品牌最直观的视觉符号,让人们在众多字帖中能够一眼认出“庞中华”的风格。
三、媒体传播:电视讲座的创新突破庞中华的远见卓识不止于出版领域。他深刻地认识到,要让硬笔书法真正走进千家万户,必须借助现代传媒的力量。于是,在中央电视台的荧屏上,我们看到了一位温文尔雅的中年人,手持钢笔,耐心讲解着书写的技法。这些电视讲座堪称媒体与艺术教育的完美结合。庞先生不仅传授书法技巧,更将音乐节奏融入笔画之间,创新性地提出“书法如音乐,笔画如音符”的教学理念。他甚至在节目中亲自演奏手提琴,用音乐的韵律感来解释书写的节奏感,这种跨艺术领域的教学方法令人耳目一新。
电视媒体的强大传播力让庞中华的影响力呈几何级数增长。每周固定时间播出的讲座,成为无数家庭共同期待的文化盛宴。父母带着孩子一起观看,老师推荐学生准时收看,甚至出现了邻里之间互相提醒“庞老师节目开始了”的温馨场景。这种定期、免费、高质量的艺术教育节目,在当时的中国电视界是一个创举。
四、人格化塑造:从书法家到良师益友庞中华品牌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其高度的人格化特征。在镜头前,他总是面带微笑,语言朴实亲切,举止温文尔雅。他不仅是在教授书法,更是在传递一种生活态度——那种对美的追求,对文化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这种人格魅力的塑造是多方位的。在教学中,他经常分享自己的学书经历,讲述如何通过刻苦练习从书写不佳到练就一手好字的故事。这些亲身经历拉近了他与观众的距离,让学习者感到“庞老师也是普通人,他能做到,我也能做到”。在节目外,庞中华也注重与受众的互动。他阅读观众来信,回答书法问题,甚至亲自点评观众寄来的习作。这种互动不仅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感,也强化了“庞老师”亲切、负责、可信赖的形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庞中华”三个字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姓名意义,成为一个文化品牌,一个质量保证,一个值得信赖的象征。人们购买他的字帖,不仅是学习书法的需要,更是对一种文化品位的认同,对一位良师益友的信赖。
五、社会影响:硬笔书法的普及与提升庞中华的艺术品牌建设,对中国硬笔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他极大地推动了硬笔书法的普及化进程。在此之前,硬笔书写大多停留在实用层面,很少有人将其视为一门艺术来学习和钻研。庞中华通过系统的教学和广泛的传播,让大众认识到硬笔书写也可以富有美感,也可以成为艺术表达的方式。其次,他提升了整个社会对书写质量的重视程度。在那个还没有电脑普及的年代,手写是每个人日常交流的主要方式。一手好字不仅给人留下良好印象,甚至关系到升学、就业等人生重要环节。
庞中华的教学让更多人意识到书写的重要性,激发了全民练字的热潮。更重要的是,庞中华在硬笔书法教育领域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从执笔姿势到笔画顺序,从间架结构到章法布局,他都提出了系统而实用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不仅被个人学习者所采用,也被许多学校的书法教育所借鉴,对规范硬笔书法教学产生了积极影响。
六、文化意义:传统艺术的现代转型庞中华现象的文化意义远远超出了书法教育本身。它代表了中国传统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一次成功转型,展示了传统文化如何通过现代媒介和商业模式获得新的生命力。在这个过程中,庞中华巧妙地平衡了传统与创新、艺术与商业、精英与大众之间的关系。他尊重书法的传统精髓,但又不受传统束缚,大胆创新教学方法和传播方式;他追求艺术的高度,但又不忘商业的规律,通过出版物和媒体节目实现商业价值;他出入书法精英圈层,但又心系普通大众,致力于让书法艺术走进千家万户。这种平衡艺术使得庞中华能够在多个维度上获得成功:在艺术界获得认可,在教育界获得尊重,在大众市场获得欢迎,在商业领域获得回报。这种全方位的成功,在中国艺术家中是不多见的。
七、当代启示:艺术品牌的构建之道回顾庞中华的艺术品牌建设之路,我们可以从中获得许多当代启示。
首先,他证明了艺术与大众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关键在于找到恰当的方式和渠道,让艺术能够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有心读者可能已经发现,本文每节之后都插入庞中华先生出版的著作,有个共同特点,这些字帖不仅仅教人如何写好硬笔书法,还可以通过练字熟悉名言警句,熟悉经典诗词和成语,熟记一些人生格言,这些著作都体现了庞中华“书以载道”的思想,也是有利于其艺术品牌传播的有效手段。
其次,他展示了多媒体传播在艺术推广中的强大力量。从纸质出版物到电视节目,庞中华充分利用了当时最有效的传播媒介,实现了影响力的最大化。在今天的数字时代,这个经验仍然具有参考价值——艺术家需要善于利用新的传播平台和技术手段。
最后,庞中华的成功也表明,艺术品牌的建设需要时间的积累和耐心的培育。从最初的字帖出版到后来的电视讲座,再到整个品牌形象的建立,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投入。
八、结束语:一个时代的文化记忆纵观庞中华的艺术品牌之路,我们看到的是一条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完美结合的道路。他不仅开创了硬笔书法的黄金时代,更重要的是,他让书法艺术完成了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的华丽转身。在这个过程中,“庞中华”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姓名,而成为一个艺术品牌,一个时代符号,承载着一代人的文化记忆和审美启蒙。
时至今日,虽然书写方式已然发生巨变,工作中的数字输入逐渐取代手写,但硬笔书法的实用功能在广大学生中仍有巨大价值,一张笔迹优美的试卷,在考试中是不可或缺的加分项!庞中华出版的各种硬笔书法字帖,网上还是很受欢迎,仍然在文化长河中闪烁着独特的光芒。
庞中华的成功告诉我们,真正的艺术品牌不仅要具备精湛的艺术水准,更要有一颗让艺术走向大众的赤子之心。这或许就是庞中华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艺术遗产——艺术只有在人民中间,才能焕发出最持久的生命力。在当代这个信息爆炸、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庞中华的品牌建设经验仍然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如何让艺术突破圈层壁垒?如何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如何构建具有社会影响力的艺术品牌?这些问题都可以从庞中华的故事中找到启发性的答案。庞中华用一支钢笔,书写了中国现代书法教育的传奇;用一份坚持,打开了艺术普及的大门;用一种智慧,构建了影响深远的艺术品牌。他的故事,是关于艺术如何改变生活、如何感动人心、如何创造价值的永恒启示。
作者简介:肖二喜,字祥念,号艺品堂主人。历任全国政协人民政协报社事业发展部副主任,杂文报社长,现任中国书画院常务副院长、艺术品牌网总编辑,燕南书院院长。2023年被中国品牌节组委会评为2022中国十大品牌专家,擅长艺术品牌化(为艺术家打造品牌)和品牌艺术化(将企业品牌进行艺术化升级)!欢迎各界朋友来中国书画院做客!
来源:中外文化博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