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前,从安倍晋三到石破茂,再到岸田文雄,都是上任后先去美国“拜码头”,这次却是美国总统亲自登门,高市早苗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来欢迎:部署1.6万警力、天皇亲自接见、陪特朗普参观美军基地,这些都是常规操作。
日本的女首相高市早苗刚上任,就迎来了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访问。对她来说,这可是头等大事。
图为高市早苗
此前,从安倍晋三到石破茂,再到岸田文雄,都是上任后先去美国“拜码头”,这次却是美国总统亲自登门,高市早苗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来欢迎:部署1.6万警力、天皇亲自接见、陪特朗普参观美军基地,这些都是常规操作。
真正的看点在于,高市早苗作为女性领导人,与特朗普之间展现出的“亲密互动”。美国媒体称之为“化学反应”(chemistry)。怎么互动?走路时并非并排靠近,而是直接挽着特朗普的胳膊。
试想两国元首如此挽臂而行,特朗普夫人梅拉尼亚会作何感想?估计高市早苗日后访美,梅拉尼亚都可能懒得见她——吃醋在所难免。
图为特朗普和梅拉尼亚
在美军基地听到特朗普宣布“好消息”时,高市早苗竟当场蹦起,欢呼“耶!太好了!”一方面说明她性格激情——年轻时骑摩托、当重摇滚乐队鼓手,敲鼓常备两三副鼓槌,敲烂就换;可身为首相,在外交场合如此“孩子气”,被日本媒体与民众批评“不合时宜”。
更“厉害”的还在后头:两人联合记者会双双迟到,她竟开心解释“我们刚一起打高尔夫”。为投特朗普所好,她还送上高尔夫球杆。
特朗普见她如此“粉丝状”,也乐不可支,连连夸赞“日本首位女首相真了不起”,满口答应“有事您说话,我能帮的都帮”。两人私交之密,甚至超过安倍时期。
这透露三层信息:第一,面子与里子。对日本而言,美国是“大哥”,日美同盟就是基础。经贸、其他各方面碰到美国,一旦触怒,日方必得让步。
从安倍到高市早苗,面子可先放一边,先稳住同盟、拜好码头:您拳头硬、您驻军在此,我惹不起,就千穿万穿马屁不穿,您高兴就好。当年安倍陪特朗普打高尔夫,一路小跑差点摔倒,被美国媒体反复播放,日方也毫不在意——面子不重要,把里子在经贸谈判上该要的利益要回来,才是重要的。
您觉得高市早苗和特朗普的互动特别简单吧?当然,这需要她的英语水平还不错。她年轻时曾经给美国的议员做过研究员,英语应该是不错的。英语不错,语言也挺好,这才能够直接交流。这就是我想说的第二点。
现在大家都觉得语言不重要,拿个翻译器就可以翻译,跟人对话的时候,像苹果出的最新一款产品可以直接同传。那看似这样挺好,但实际上,什么都代替不了人与人之间这么直接的交流。
你看着我的眼睛,我看着你的眼睛正在交流,包括领导人之间也是。这种直接的交流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因此,现在大家觉得翻译器满天都是,用AI就能翻译。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不用学语言了。因为这个时候,越能凸显语言的重要性。语言不是说你能写能读,一定要能说,能看着对方的眼睛把你想表达的说出来。
什么口音,这都无所谓。只要能表达,能面对面地表达,就是特别重要的。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觉得学外语没用了,学那玩意干嘛。掌握一门外语,如果很厉害的话,你掌握两门,那是特别好的。哪怕是会那么一两句呢,也行。
有时候去法国,法国人很骄傲,你跟他讲一句“Bonjour”,随便讲一句,他觉得你还会一句,他就会跟你交流。如果你一句法语都不会,法国人有时候懒得理你。这叫骄傲吗?所以,学一点总是好的。
最后一点还是涉及到日美关系。高市早苗这样做,并不意味着特朗普会在任何关键领域给她让步。关系好是关系好,个人友谊是个人友谊。
图为特朗普
特朗普虽然喜欢恭维,喜欢拍马屁,但也断然不会因为拍马屁就放弃美国的国家利益,对日本什么都让。也断然不会这样。
这就是说,国与国之间交往,领导人友谊是重要的。领导人友谊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缓解气氛,可以做出一定程度的让步,但根本的问题还是需要正道正向地去谈。
来源:冲哥瞰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