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来临,皮肤知?皮肤有3个异常,早查,别以为是普通皮肤病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9 16:11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1934字 阅读4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尽管大众对艾滋病的认知逐年增加,但仍有不少人对它存在误解,尤其是它早期的“伪装术”——皮肤异常,常常让人误以为只是普通的皮炎、湿疹。

但你知道吗?皮肤,可能是最早“喊疼”的器官。别忽略身上的这几个小信号,可能是身体在悄悄示警。

说起艾滋病(HIV感染),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晚期”、“免疫崩溃”、“无法治愈”,但其实,HIV感染初期,大多数人是没感觉的。

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先悄悄“潜伏”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急性期,通常在感染后2~4周内出现症状,但多不典型。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约50%~90%的HIV感染者在急性感染期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包括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等。但这些症状往往被误认为“换季感冒”或者“上火”。

然而,皮肤的变化,可能更早一步“说话”。

1.反复出现的皮疹,不痛不痒但持续不退

不少感染者在初期会发现皮肤上突然冒出一片片红疹,多出现在脸部、胸口、背部或四肢,颜色偏红或暗红。

这些皮疹不像寻常湿疹那样剧烈瘙痒,也不像蚊虫叮咬那样有明显水泡,通常不痛不痒,但就是一直在那儿,不消也不退。

有研究显示,约有40%~60%的HIV感染者在急性期会出现皮肤症状(《中华皮肤科杂志》2023年数据)。
这些皮疹可能是病毒刺激免疫系统所致,也有一部分是机体对病毒产生抗体后,引发的“免疫风暴”。

2.持续性口腔念珠菌感染:白斑反复、口气重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口腔里总是白白的一层东西挂在舌头、颊部,刷牙也难以彻底清除,甚至口腔有异味、吃东西感觉变了味,那就要小心了。

这可能不是简单的“上火”,而是念珠菌感染,尤其是在成年男性、非免疫缺陷人群中反复出现口腔白斑,是HIV感染较典型的皮肤黏膜表现之一

念珠菌是一种“机会性感染”,正常人偶尔也可能感染,但频繁、难治、反复发作的念珠菌病,一定要引起警惕。

3.带状疱疹特别“早”、特别“狠”

带状疱疹一般出现在中老年群体,但如果你二十出头,身强体壮,却突然长了带状疱疹,甚至一次长了两侧、大片水疱、疼痛剧烈,那就不是简单的“免疫下降”那么简单了。

有研究指出,年轻人反复出现带状疱疹,可能提示免疫系统存在严重问题,HIV感染是常见诱因之一。

带状疱疹反复、范围大、恢复慢,是HIV感染者常见的皮肤表现之一。

我们总觉得“艾滋病离我很远”,其实很多人低估了自己的风险。

除了性传播,HIV还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传播:

共用注射器:尤其是吸毒人群纹身、穿耳洞、医美操作使用未消毒器具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如输血、透析等医疗操作中的交叉污染(如今发生概率极低)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HIV感染报告人数已超过120万,且感染者持续年轻化、隐匿化。

特别是一些“看起来生活正常”的感染者,由于没有明显症状,常常在体检或其他疾病筛查中意外发现。

当然,有皮疹、有口腔白斑、有带状疱疹的人,不一定就是HIV感染。

但如果你:

有高风险行为史

同时出现多种“莫名其妙”的皮肤或黏膜问题

免疫力明显下降,容易感冒、久病难愈

那就建议你主动去做一次HIV抗体检测。目前各地疾控中心、社区卫生中心、医院都可以免费检测,不需要实名,不需要理由。

别让“尴尬”打败了“健康”。

很多人对HIV有一种本能的恐惧,觉得“查出来就完了”,但这其实是认知误区

目前,HIV虽不能根治,但可“慢病化管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配合规律服药,病毒载量可长期控制在极低水平,不仅不会发展成艾滋病(AIDS),还可以正常生活、工作、生育。

据《柳叶刀·HIV》2022年研究,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预期寿命已接近普通人群。

如果你身上出现了反复不退的皮疹、口腔问题、带状疱疹,又有一些不确定的风险行为,别再硬撑、别再拖延。

查一次HIV抗体,只需要一滴血,半小时就有结果。

别让无知和误解,成为你健康路上的“拦路虎”。

总结建议:

皮肤是“免疫系统的晴雨表”,莫忽视它的异常信号。有高风险行为+皮肤异常,及时检测HIV抗体。早发现、早治疗,艾滋病也可以“慢病化”生存。

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我国艾滋病疫情通报》. 2024年12月

《中华皮肤科杂志》.《HIV感染者皮肤黏膜表现临床研究》. 2023年第56期

The Lancet HIV. “Life expectancy of HIV-positive individuals under ART.” 202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治知识手册》. 2024年版

来源:花猫健康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