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8号,南海把第四届恳亲大会直接搬上直播,米其林厨师围着灶头改配方,低糖沙翁、陈皮手撕鸡、霸王花月饼一起上线。
人在外地,最怕吃到一口“假家乡味”。
10月28号,南海把第四届恳亲大会直接搬上直播,米其林厨师围着灶头改配方,低糖沙翁、陈皮手撕鸡、霸王花月饼一起上线。
我盯着手机愣住:这到底是哄华侨,还是割华侨?
小时候在丹灶吃茶蛋仔,阿嬷守在煤炉边,竹签一挑,蛋仔金黄带焦斑,一口下去能烫到心坎。
现在倒好,非遗工坊里摆一排小电炉,游客套着一次性手套打卡拍照,蛋仔还没熟,手机先吃三张照片。
味道?
像没放盐的蛋糕,软塌塌,没魂。
皇上皇山庄的师傅说,陈皮手撕鸡加了十年老陈皮,去腻。
我吃了,陈皮味有,鸡味没了,像啃一块带橘子香的橡皮。
金福苑更夸张,直接把糖砍掉一半,马拉糕松是松,吃完嘴里发酸,阿嬷要是还在,会皱眉:糖都舍不得,回什么家?
最魔幻的是霸王花宴。
去年还只在里水小馆子低调出现,今年摇身一变成“广东地标美食”,月饼、曲奇、软糖全套周边安排上。
直播间里,主持人喊:下单送同乡证编号,瞬间卖空。
我翻了翻配料表,霸王花排在第五位,前面三位是白砂糖、麦芽糖、植物油。
好家伙,花只是味香精,乡愁成了流量密码。
翰林美食文化博物馆更离谱,进门先扫码,38元门票送一张“虚拟灶位”照片,能把你的脸P进旧灶台前。
隔壁大爷问:灶王爷爷认得出我吗?
讲解员笑而不答,只提醒:出口有文创店,冰箱贴买三送一。
葛洪美食文化园还没正式开业,门口已支起试吃摊。
四季养生冬瓜盅按颜色分,春盅加玫瑰,夏盅加薄荷,秋盅桂花,冬盅黑糖。
我喝了冬盅,第一口暖,第二口齁,第三口想起小时候咳嗽,阿嬷用冬瓜皮加冰糖熬水,一毛钱成本,喝三天好透。
现在这一盅卖58,名字带“葛洪”,跟道士没半点关系,只跟钱包有关系。
免费接驳巴士倒贴心,十分钟一班,把游客从博物馆拉到文化园再送到主会场。
司机是本地人,一路广播:想拍照的坐右边,想睡觉的坐左边。
我坐中间,听他小声嘀咕:往年恳亲,华侨回来发红包,今年回来被发链接。
直播弹幕刷得飞快——
“想带爸妈云吃家宴。
”
“低糖适合老爸血糖。
”
“已下单霸王花月饼,求同乡编号。
”
屏幕那端的人隔着大洋鼓掌,屏幕这端的我,嘴里嚼着没鸡味的陈皮鸡,忽然明白:
他们把家乡味做成了盲盒,开出来是不是真货,没人负责,反正邮费到付。
大会结束那天,米其林厨师和非遗传承人一起切巨型月饼,镜头拉近,奶油黏在刀上,像一层厚厚的滤镜。
主持人喊:让世界尝到南海的甜。
我关掉直播,嘴里发苦,想起阿嬷那口焦斑蛋仔,没有配方,没有商标,却让我记了二十多年。
真正的家味,根本不用云上见,它藏在回不去的灶台前,也藏在不肯降价的记忆里。
把乡愁做成礼盒那一刻,家乡就成功下架了。
来源:雨儿妈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