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姓氏榜大揭秘!每十人就有一人姓这个,你的姓排第几?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8 16:31 1

摘要:在福建民间,流传着“陈林半天下,黄郑满街排”的古谚。那么,在今天的厦门,这个说法还站得住脚吗?哪些姓氏能在厦门称得上“爆款”?各位中老年朋友,今天就跟着我一起来探个究竟,看看你的姓氏在厦门排老几?

厦门街头,迎面走来三个人,可能就有一个姓“陈”或“林”或“张”,你的姓氏是否也榜上有名?

在福建民间,流传着“陈林半天下,黄郑满街排”的古谚。那么,在今天的厦门,这个说法还站得住脚吗?哪些姓氏能在厦门称得上“爆款”?各位中老年朋友,今天就跟着我一起来探个究竟,看看你的姓氏在厦门排老几?

厦门,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不仅以鼓浪屿、南普陀闻名遐迩,就连姓氏文化也别有一番天地。根据厦门市统计局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厦门516.40万常住人口中,竟然有2300多个不同的姓氏。

这就像是一个庞大的家族聚会,千姓齐聚,蔚为壮观。那么,在这姓氏的“江湖”中,谁能够称雄呢?

厦门十大姓氏:谁是龙头老大?

现在,我们来揭晓厦门最大的“爆款”姓氏。不卖关子,直接告诉大家——陈姓是厦门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姓!

数据告诉我们,厦门陈姓人口高达52.07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0.1%。这意味着什么呢?简单来说,平均每十个厦门人中,就有一人姓陈! 这个比例着实令人惊叹。

那么第二大姓是谁呢?非林姓莫属。林姓人口有32.28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6.3%。在厦门,林姓也是名副其实的“大姓望族”。

说起厦门姓氏排行榜,这十年来可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老厦门人可能还记得,十年前厦门十大姓的前三甲是:陈、林、黄。时过境迁,如今的排行榜已经有了新变化。第三名的位置不再姓“黄”,而是改姓“张”了!

数据显示,张姓在厦门有26.85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5.2%,成功跻身前三甲。而曾经名列第三的黄姓,如今则位列第六。

那么,陈、林、张这三姓在厦门总人口中占多大比重呢?这三姓共有常住人口111.2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比重高达21.5%。也就是说,超过五分之一的厦门人都姓陈、林或张! 这简直就是厦门姓氏界的“半壁江山”。

说完了前三甲,我们再来看看厦门姓氏的“十大豪门”。根据人口普查数据,厦门前十大姓氏依次为:陈、林、张、李、王、黄、吴、刘、杨、郑。

这十大姓氏共有常住人口245.29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47.5%。也就是说,近半的厦门人都集中在这十个姓氏中! 剩余的2300多个姓氏,则分享了另外一半的人口比例。

具体来看,李姓有25.91万人,占5.0%;王姓有25.41万人,占4.9%;黄姓有24.09万人,占4.8%。这三个姓氏的人口数量非常接近,可谓是势均力敌。

而吴、刘、杨、郑这四个姓氏则均超过10万人,分别位居第七、八、九、十位。其中,吴姓有16.74万人,刘姓有16.43万人,杨姓有15.33万人,郑姓有10.18万人。

从姓氏分布来看,厦门可谓是“聚姓成群”,十大姓氏几乎占据了人口的半壁江山。

姓氏源流探秘:我们从何处来?

说了这么多姓氏的排行,可能有中老年朋友会问:我们的姓氏到底从何而来?这里面可是有着大学问。

就拿厦门第一大姓陈姓来说,其始祖陈胡公于西周时封地于陈国,并以国名为姓。陈国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淮阳县一带,由此可见,陈姓起源于中原地区。

林姓则起源于西周初期,是商朝王族比干的后裔,周武王赐林姓。比干是商朝末年的大臣,因直言进谏而被纣王杀害,他的后代便以林为姓,传承至今。

事实上,厦门大部分姓氏都来自古中原,如河南、陕西、山西、山东等地。千百年前,我们的祖先从中原地区南下,历经艰辛,最终在福建、在厦门这片土地上定居下来,开枝散叶。

每一个姓氏的背后,都有一段漫长的迁徙史,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密码。它记录了我们先人的足迹,也是连接我们与故乡的情感纽带。

姓氏文化漫谈:你的姓氏有什么故事?

姓氏不仅是血缘的符号,更是文化的载体。每一个姓氏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和渊源。

比如厦门排名第三的张姓,是中华姓氏中的一个十分古老的姓氏。据《元和姓纂》记载,张姓起源于远古时代的黄帝孙——挥,他发明了弓箭,因此被任命为“弓正”,官名“弓长”,后来两个字合二为一,就成了“张”姓。

再看排名第五的王姓,这是一个源头众多的姓氏,有源自周朝王族的,也有源自少数民族改姓的。但无论如何,王姓都有着高贵的血统,因为“王”字本身就代表着统治者。

李姓则是唐朝的国姓,在历史上可谓名人辈出,从诗仙李白到药圣李时珍,都是李姓的杰出代表。

我们每个人的姓氏,都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了解自己的姓氏故事,其实就是了解我们自己的根脉。作为中老年人,我们更有责任把这些姓氏文化传承下去,让子孙后代知道他们从何而来。

厦门宗祠文化:一座宗祠团结成千上万人

在闽南地区,人们一直很重视清明祭奠先人。到宗祠拜拜先人便是清明祭拜很重要的一种。

宗祠习惯上称祠堂、家庙,里面摆着牌位,供奉祖先神神主。厦门的宗祠,从明代开始逐渐较多涌现,清代时最为兴旺,民国仍有大批兴建。

宗祠的修建,主要由同姓族人捐款集资。一些同姓氏的大家族,还会合建跨地域大宗祠。厦门有许多华侨,民国时期建设的一些祠堂,便是由华侨回乡捐建的。

目前,陈、林、黄是厦门的三大姓氏。根据之前厦门市姓氏源流研究会的统计,这三大姓氏占了厦门常住人口的三成左右,每个姓氏都有十几万,甚至二十万人。

“这三大姓氏在厦门有不少宗祠。”每个宗祠的形成时间不同,分布地点也都不同。

宗祠不仅是一个家族的象征,也记录了一个城市早期开发的历史。比如厦门港、中华片区一带,是厦门文化命脉所在,历史上厦门许多名人都生活在这个区域。

厦门老城区曾兴建了不少宗祠,它们不仅是这个家族、这个姓氏的象征,更记录下城市历史。

为了维护宗祠的神圣和庄严,保持祠堂的整洁和香火,民间各家族对祠堂都有一套管理规则,比如族人不允许有损害祠堂的行为。一些大的家族,还会设置专门的人来负责祠堂的日常管理和打扫上香。

《厦门姓氏志》:首部全面记述厦门姓氏文化的专志

2023年,首部专门记述厦门市姓氏传播和相关文化的志书——《厦门姓氏志》在厦门首发,展示了厦门丰富的地域文化。

据介绍,《厦门姓氏志》编撰工作于2021年3月正式启动,在中共厦门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的指导下,由厦门市姓氏源流研究会专家许初水先生主编。该书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厦门市姓氏人口数排序中的86个原住民姓氏为主要编撰对象,按溯源、入厦繁衍、郡望堂号昭穆、主要聚居地、文化遗产、历史人物等内容进行编撰,极其详细地记录了厦门主要姓氏的来龙去脉。

翻看《厦门姓氏志》,可以感受到厦门姓氏结构的细分是与人口迁徙分不开的。2300年前,厦门是古闽越人居住地。当时古闽越人有多少人口、多少姓氏,无从考究,但有资料记载当时已有雷、蓝、骆、吴等姓氏。

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内地省份的大批人员到厦门创业、务工,有的定居了下来,丰富了厦门的姓氏。厦门姓氏种类迅速增加,一些以前厦门人闻所未闻的姓氏,悄然在厦门落户,如老、爱新觉罗、寒、虎等姓。就姓氏而言,他们是该姓氏进入厦门的第一人;就厦门而言,这个城市又翻开姓氏文化新一页。

随着时代的进步、厦门人口的增长,姓氏的分布和结构越来越广泛,目前厦门市常住人口中,有886个单姓,100多个复姓。

厦门姓氏分布原来有一句口头禅“陈林半天下,苏吴占一半”。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厦门陈姓人口总数在厦门市排名第1位,分布于厦门市六个区100多个村社。厦门林姓人口总数在厦门市排名第2位。

历史上一直有着“南陈北薛”开发厦门的说法,而这“南陈”指的就是陈夷则。陈夷则,唐代人,官光禄大夫。据历史记载,陈夷则于公元781年举家迁居嘉禾里(今厦门),与同时代到此的薛姓聚居厦门,陈姓居南,薛姓居北,故有“南陈北薛”之称。

福建姓氏大盘点:陈姓也是全省第一大姓

看完了厦门的姓氏排行,我们不妨把目光扩大到整个福建省。要知道,厦门毕竟是福建的一部分,了解全省的姓氏排行,也能让我们对厦门的位置有更清晰的认识。

根据福建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福建省常住人口有4154.01万人,共有姓氏4200多个。无论是人口数量还是姓氏数量,都远超厦门,毕竟福建可是有9个地级市呢!

那么,全省的姓氏排行如何呢?数据显示,福建省排名前十的姓分别为:陈、林、黄、张、王、李、吴、郑、刘、杨。

陈姓为福建省第一大姓,约461.82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11.12%。林姓排名第二,有361.24万人,占全省人口的8.7%。第三大姓为黄姓,约232.32万人,占5.59%。

陈、林、黄这三姓共计有常住人口1055.38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比重高达25.41%,足足是全省常住人口的四分之一!这也印证了“陈林半天下”的说法绝非虚言。

对比厦门和全省的姓氏排行,我们可以发现,陈姓和林姓在厦门和全省都稳居前两名,实力雄厚。不同的是,黄姓在全省位列第三,在厦门却只排到第六,说明黄姓在厦门的分布相对较少。

结语

走在厦门的街头,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想想这五百多万人竟然有着2300多个不同的姓氏,而前十位的姓氏就占据了近半人口,不得不让人感叹姓氏文化的奇妙。

下一次,当你在厦门遇到一位姓陈的朋友,不妨笑着对他说:“您这可是厦门的第一大姓啊!”想必会引起一段有趣的对话。

你的姓氏在厦门排第几?不管排名如何,每一个姓氏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都值得我们去探寻和传承。

【免责声明】本文中所有数据均来源于厦门市统计局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仅供参考。姓氏排行随时间推移可能发生变化,最新数据请以官方发布为准。

来源:向往自由的阿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