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刷手机刷到凌晨两点,手指停不下来,心里却空得慌——这毛病你也有吧?
刷手机刷到凌晨两点,手指停不下来,心里却空得慌——这毛病你也有吧?
3月,清华大学心理系甩出一组数字:天天拿自己和别人比,抑郁风险直接飙高47%。
老子两千年前就写了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今天被实验室盖章认证,热搜都没它准。
我盯着这行字,脑子里蹦出公司新来的00后实习生。
上周团建,老板夸他PPT做得漂亮,他当场摇头:我是做给自己看的,不是要和谁比。
全桌瞬间安静,空气里都是老油条们的玻璃心碎声。
LinkedIn刚发的报告也补了一刀:73%的Z世代看成长不看同事。
老一套“碾压别人才算赢”在他们那儿直接失效。
我这才反应过来,所谓内卷,其实就是一群人忘了照镜子,光盯着隔壁工位放大招。
晚上回家,我翻抖音#道德经,播放量80亿,比春节红包还热闹。
最火的不是“之乎者也”,而是30秒短视频:
“今天没跑赢同事,但我跑赢了昨天想偷懒的自己,老子说这叫自胜者强。
”
评论区一堆人晒早起打卡、晒戒糖第七天,点赞比鸡汤还高。
我把手机放下,去阳台浇花,忽然想起小时候外婆的记账本。
她每天在本子上写“今天太阳好,白菜比昨天多活一天”,末尾画个笑脸。
哈佛去年说,把这类“小确幸”写下来,幸福指数能涨三成多。
原来外婆才是隐藏的哈佛学者,只是她不懂英文。
第二天上班,我试着照做。
午休不写周报,写了一句:午饭吃到最后一粒米,没浪费。
敲完字,心里像有人替我松了绑,比刷短视频爽,而且不堵。
周末我去图书馆,翻到2024国际哲学大会手册,老子的“柔弱胜刚强”被写成管理案例。
波音、雀巢、还有那家总爱裁员的大厂,全把“守弱”搬进危机培训。
中科院团队把两千年文本扔进大数据,发现每逢股灾、疫情、战争,“柔”“弱”两字的引用量就翻三倍。
原来古人也经历过末日感,只是没朋友圈。
我合上书,想起外婆去世那年,她种的栀子花还活着。
每年六月白成一片,整条巷子都闻到。
她人没了,习惯还在替我乘凉。
老子那句“死而不亡者寿”,突然有了味道——不是长寿,是长味。
晚上我把阳台那盆绿萝剪下一枝,插到清水瓶,拍照发给实习生。
配文只有四个字:自胜者强。
他回了一个表情:收到。
屏幕暗下去,我想到一句话:
世界再卷,也卷不动一棵知道自己该往哪儿长的植物。
人只要还认得自己的根,就不会被风吹成别人。
来源:泰安 胡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