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桠……”这首蜚声世界的民歌,在水乡盐城建湖的阡陌街巷间,正以“淮歌潮唱”的新演绎方式悠悠回荡。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王海东 廖启以 记者 王菲)“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桠……”这首蜚声世界的民歌,在水乡盐城建湖的阡陌街巷间,正以“淮歌潮唱”的新演绎方式悠悠回荡。
如今,“茉莉花开·盐艺直达”文化惠民行动如一股清澈温润的文化泉流,奔涌进建湖的每一个角落,精准滴灌至百姓的心田,让传统文化的芬芳与现代艺术的活力在这片底蕴深厚的土地上交融共生,绘就出一幅“文化润心、艺术惠民”的生动图景。
精准配送,文化服务“零距离”
如何让优质文化资源突破“最后一公里”,与基层群众的需求对接?建湖县创新探索“五个一”服务模式,构建“菜单点单、订单配送”的县镇村三级联动体系。所谓“五个一”,即“一台好戏、一墙美展、一堂匠艺、一城记忆、一室书香”,它如同一份精心准备的文化套餐,让服务内容从“漫灌”变为“滴灌”。
秋高气爽的九月,九龙口镇九龙口村成了欢乐的海洋。“建湖有戏 红动水乡”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在独具特色的粮仓艺术中心上演。村头的文化广场上,“一墙美展”流动画廊展出的“淮剧+”主题元素剪纸,吸引了大批村民驻足。剪纸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巧手翻飞,将淮剧经典人物与剧情定格于方寸红纸之上,令观者啧啧称奇。
“一堂匠艺”名家课堂则把艺术的种子撒向基层。结对市文艺名家蔡娟的淮剧艺术讲座座无虚席,她从唱念做打讲到身段眼神,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戏迷们大呼过瘾。与此同时,“一城记忆”非遗直达活动让非遗项目、传统文化走进日常生活;“一室书香”阅动乡间则通过分享《苏超来了》《生死兄弟》等好书,在静谧的午后滋养着乡村的阅读氛围。
机制的活力在于精准。建湖县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广泛征集群众文化需求,形成了“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团队接单、群众评单”的服务闭环。
在古色古香的淮剧小镇沙庄戏苑,周末的戏台总是被围得水泄不通。“今天是《赵五娘》,明天是《牙痕记》,我们票友想听什么,剧团就排什么,这服务太贴心了!”老票友张先生兴奋地说。县杂技团更是“随叫随到”,《顶碗》《转碟》等精彩节目直接送到田间地头。而那一辆崭新的“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更成为流动的文化符号,它走镇入村,将舞台直接搭建在百姓身边,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赏好戏,成为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非遗共融,传统艺术“活起来”
建湖是“淮杂故里”,文化底蕴深厚。为了让非遗资源“活”起来、“传”下去,建湖在“茉莉花开”行动中发布了“村艺联动 非遗共融”文化进基层项目,旨在通过系统化整合、创新化表达,让古老艺术焕发新时代光彩。
项目整合了该县数十支优秀文艺团队和百余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资源,以“非遗”乡村行、“非遗名家”传艺授徒、民俗展演等为载体,着力打造“一镇一品”的特色非遗品牌。在启动仪式上,县文化馆为多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代表颁发了“文艺名家聘书”,这一纸聘书,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标志着建湖非遗保护传承与基层文艺发展的联动机制进入了制度化、常态化的新阶段。
“送文化”不如“种文化”。因此,“茉莉花开”行动不仅仅是一场场精彩的演出和展览,更是一次次宝贵的艺术启蒙和人才培育。通过“一堂匠艺”名家课堂,县内外艺术名家纷纷走下“高阁”,深入基层,为文艺爱好者和乡村“民星”传道授业解惑。
淮剧作为建湖非遗的金字招牌,自然是重头戏。一级演员陈澄走进淮剧传习所,为戏迷带来了经典淮剧《祥林嫂》的核心唱段《天问》。互动环节,陈澄耐心解答学员们关于唱腔、吐字、身段的种种疑问,并手把手进行指导。
创新的活力来自年轻一代。建湖县淮剧团00后演员夏诗雅、夏荣全新演绎的淮歌潮唱《茉莉花》,成为活动中的一抹亮色。她们在保留淮剧声腔韵味的基础上,大胆融入现代流行音乐的节奏和编曲,配合时尚动感的舞蹈,令人耳目一新。这种“老歌新唱”的方式,迅速在年轻人中圈粉,为传统戏曲的传承打开了新的思路。
多元场景,文化融入“日常中”
如今在建湖,“茉莉花开”行动早已突破了传统舞台和展厅的边界,构建起线上线下联动、城乡共建共享的文化新生态。文化活动的触角延伸至田间地头、村落广场、校园课堂乃至网络云端,真正融入了百姓的日常生活。
今年夏天,“茉莉花开”行动借势苏超流量,建湖以“第二现场”为纽带,把足球狂欢融入市井烟火。
数字技术为文化插上了翅膀。在沙庄戏院,当传统的剪纸、摄影展览遇见“云端画廊”,观众只需用手机扫一扫展品旁的二维码,就能即刻聆听创作者的亲自讲解或观看幕后创作花絮。
阅读空间的建设同样体现了巧思。“一室书香”阅动乡间活动不仅带来了“盐遇好书”阅读分享会,与作家面对面交流思想,更通过建立“流动图书车”“你选书 我买单”等形式,推动“好书资源下沉、阅读习惯下沉”。
以志愿之力传文化之美。建湖县广泛建立了“文化志愿服务驿站”,招募并培训了一批有热情、有专长的文化志愿者。他们既是活动的享受者,也是组织者、传播者,成为连接专业文化资源与基层群众不可或缺的纽带。
以“茉莉”为媒,建湖已全面开放“周末文化超市”,常态化开展“周末杂技剧场”“周末淮剧舞台”及“杂技村村到、校校到”、淮剧“三进”等文化进万家惠民活动。据统计,今年已组织各类活动300余场次,惠及群众超十万人次,形成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亮点”的浓厚氛围。
如今,在“茉莉花开”行动的持续浸润下,建湖的文化生态日益繁荣丰茂,人们真切地感受到文化带来的活力、温暖与改变。
来源:现代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