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数字经济浪潮加速全球产业变革的背景下,国务院近日发布“人工智能+”行动,明确提出要加快人工智能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人工智能+”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紧随这一战略部署,《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
在数字经济浪潮加速全球产业变革的背景下,国务院近日发布“人工智能+”行动,明确提出要加快人工智能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人工智能+”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紧随这一战略部署,《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于2025年10月在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全面勾勒了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其中将人工智能产业及其与实体经济深度交织的应用列为重点发展的新赛道。
《建议》明确,要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命科学等前沿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加速新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形成一批世界领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文件提出,要利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服务业、农业,以及公共管理、社会服务、文化教育等领域,不断拓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提升经济社会运行的智能化水平。同时,在数据基础设施、安全治理、法规标准等方面同步布局,确保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并举。
人工智能+:驱动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力量
从政策导向看,“十五五”期间的人工智能发展将更加注重应用导向与产业融合。不同于早期仅在语音识别、图像处理等单点技术的突破,《建议》强调的是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全链条结合——既包括技术研发环节的原始创新,也包括在生产、流通、服务等领域的规模化落地,形成从技术供给到场景应用的全周期生态。
在传统产业领域,推动技术改造升级,促进制造业数智化转型,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在服务业领域,实施服务业扩能提质行动,分领域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建议》提出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以人工智能引领科研范式变革,加强人工智能同产业发展、文化建设、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相结合,抢占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制高点,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
新产业布局与融合应用的新方向
《建议》中将新兴技术与人工智能协同发展视作未来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尤其在政务服务、会展会务、园区招商、文化旅游等领域,打造可视化、沉浸式、智能化的互动平台,将显著提升公共管理能力和产业营销效果。
在智慧文旅方面,业内已有企业率先布局。以道可云为例,借助VR/AR、数字人、3D等技术,“人工智能+元宇宙”模式可以将实体旅游活动延伸至线上虚拟空间,通过沉浸体验增强文化传播力与产业辐射力。这不仅为文旅产业增添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为数字内容创作和文化产业升级开辟了新路径。这类实践案例与“十五五”规划中强调的加强人工智能协同发展应用导向高度契合,为政策落细落实提供了现实支撑。
总体来看,《建议》已为“十五五”时期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规划了清晰路径,“人工智能+”的号角已全面吹响。未来,在政策持续加码、技术不断迭代的背景下,包括道可云在内的科技企业将加快在元宇宙、虚拟数字人、智能场景平台等领域的融合应用探索,为新质生产力注入更强劲的动力,推动我国产业创新实现跨越发展。
来源:道可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