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10月25日,在这个承载着光荣与缅怀的日子里,一场满怀敬意和深情的祭扫活动在解放锦州烈士陵园西南侧的抗美援朝烈士园区举行。辽沈战役纪念馆、锦州新闻媒体集团、志愿军老兵帮扶计划组织、锦州退役老兵志愿者服务队、锦州凌海
忠魂永驻锦州城
热血长燃英雄魂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
出国作战75周年纪念活动举行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10月25日,在这个承载着光荣与缅怀的日子里,一场满怀敬意和深情的祭扫活动在解放锦州烈士陵园西南侧的抗美援朝烈士园区举行。辽沈战役纪念馆、锦州新闻媒体集团、志愿军老兵帮扶计划组织、锦州退役老兵志愿者服务队、锦州凌海市翠岩镇党委、国网锦州供电公司、渤海大学、辽宁工业大学、凌海市退役军人志愿者服务队等单位及党员干部怀着最深切的敬意,重温峥嵘岁月,缅怀先烈功绩。
伴着锦城深秋的第一缕朝阳,参加活动的全体人员集体肃立向志愿军烈士默哀,敬献花篮,深切感受革命英烈为国家和人民作出的伟大牺牲。锦州退役老兵志愿者服务队队员每人手执鲜花,以庄重的军礼向长眠于此的抗美援朝英魂致意。当一支支黄菊花拂过烈士碑上一个个烫金的名字,历史的温度与心跳与新时代共鸣。
锦州退役老兵志愿者服务队队长王新立对记者说:“青山埋忠骨,碧血染红旗。这不仅是一次追思,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与传承。接下来,我们要以老兵的担当和志愿者的热忱,告慰英灵,砥砺前行,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把先烈们不怕牺牲、保家卫国的精神,转化为我们建设家乡、守护锦绣山河的实际行动!”翠岩镇党委组织党员干部参加了活动。翠岩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明洁表示:“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为牺牲的志愿军烈士献上一支鲜花,用我们的决心告慰英灵:今日盛世,如您所愿!祖国的繁荣昌盛,我们一定倍加珍惜,继续努力前行!”
著名演员张国强,作为《三八线》的主演及志愿军老兵帮扶计划发起者之一,缓步走向英灵墓碑中间。他双手捧着斟满老酒的白瓷碗,躬身轻洒于英灵碑前。张国强对记者说:“锦州是英雄之城,有无数优秀儿女,他们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生命,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辈将永远铭记,向他们致敬,向锦州致敬!”
作为烈士纪念设施的管理单位,辽沈战役纪念馆解放锦州烈士陵园主任段占军说:“我们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优势,在重要的时间节点组织开展烈士祭扫、纪念和社教研学活动;不断完善烈士信息数据动态化管理,持续推进‘为烈士寻亲’工作;始终开展红色文化研究工作,不断挖掘英烈事迹及精神内涵。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挥红色教育主阵地作用,让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抗美援朝守家园
锦州后援筑脊梁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75年前,朝鲜战争爆发,战火逼近中朝边境,国家安全受威胁。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25日打响入朝首战。作为东北战略要地,锦州人民以“保家卫国”为己任,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后方防线,成为抗美援朝战争中不可或缺的“幕后脊梁”。
宣传动员:全民一心,同仇敌忾
1950年10月,朝鲜战争爆发后,锦州市委第一时间响应党中央号召,在全市掀起声势浩大的抗美援朝宣传教育运动。10月22日,市委召开千余人反侵略大会,随后万余名宣传员深入工厂、街道、乡村。
全市组成多支专业宣传队开展宣传。46个国、公营企业组建的6000余人宣传队形成“全域宣传网”,商号贴标语、街道传战报,让抗敌思想家喻户晓。
各级群团组织也积极行动。工会举行时事报告会,妇联组织妇女训练班并入户宣传,团组织学习战斗英雄事迹。1951年,锦州举办控诉美国侵略罪行广播大会,1.5万余人收听;还开展和平签名、反美示威游行等活动,有效凝聚了全民保家卫国的共识。
参军参战:热血儿女,保家卫国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在锦州城乡激起强烈反响,父送子、母送儿、兄弟姐妹争参军的场景随处可见。
据统计,战争期间仅锦州铁路局就有7693名职工参军。锦州籍战士在前线英勇作战,涌现出特等功臣刘继和等英雄模范,122人壮烈牺牲在朝鲜战场。
为解除前线战士后顾之忧,锦州市委、市政府迅速落实拥军优属政策。全市开展“一信一袋运动”,为烈军属送喜报、挂光荣灯、赠慰问品。在农村实行包耕代耕,在城市优先解决就业。同时,为牺牲军人家属发放功臣匾与奖金,表彰烈军属生产模范,让战士们在前线安心作战。
全力支前:万众一心,保障前线
作为战略后方,锦州人民从人力、物力、财力多方面为战争提供坚实后勤保障。1951年1月,全市短时间内募集慰问金3480万元(东北币),发出慰问信800多封。
为保障军需,群众加班加点加工食油334万公斤、粮食312.5万公斤、咸菜10万公斤等。锦州市妇联组织4000名妇女,两个月内缝制军服、军大衣等15万余件,制作慰问袋1381个。市政府还全力保障志愿军伤病员安置与医治,动员群众迁移,拨付专款准备房舍、修补医院。
1951年6月,响应“捐献飞机、大炮”号召,锦州各界迅速行动。小学生捐零花钱,职工捐献“锦州职工号”飞机。截至9月20日,共捐献资金15.72亿元(东北币),累计捐献飞机5架、高射炮1门。同时,全市90%的群众参与订立爱国公约,通过增产节约运动,为战争胜利贡献了重要力量。
在这场保家卫国的战争中,锦州人民以“一呼百应、万众一心”的担当,成为抗美援朝“后援部队”的生动缩影。
75年岁月流转,这份镌刻在辽西大地上的锦州记忆历久弥新。它承载着锦州人民的家国情怀,见证了一座城市的奉献与担当。其蕴含的精神力量,至今仍在这片土地上回响,激励着后人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续写新的辉煌。
解放锦州烈士陵园
持续发挥红色教育主阵地作用
作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占地17万平方米的解放锦州烈士陵园,除安葬解放锦州牺牲的烈士外,还长眠着562位抗美援朝志愿军英烈。
这562位志愿军烈士均是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的英雄——他们在战场负伤后,被转运至锦州东北军区野战医院接受救治,最终因伤势过重不幸牺牲。1950年至1953年,这些烈士陆续安葬在陵园原始区域;1998年10月15日锦州解放50周年之际,解放锦州烈士陵园正式落成,并特意在陵园西南侧专门设立抗美援朝烈士墓区,为562位烈士重新建墓安葬,部分原始墓碑至今得以保留。
解放锦州烈士陵园工作人员表示,将持续加强烈士纪念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维护和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在重要的时间节点组织开展祭扫、纪念、社教和研学活动,不断更新烈士档案信息动态化管理,持续推进为烈士寻亲工作。继续发挥红色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全力落实新时代烈士褒扬工作。始终坚持红色文化文史研究工作,不断挖掘烈士事迹及精神内涵。
来源:锦州人民防空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