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8日,茅台国际大酒店举办的“中西酒香跨文明对话”专题论坛,爱丁顿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陈冰以“以百年匠心,赴文明之约”为主题,分享了爱丁顿集团推动中西酒文化共融、共生、共促的思考与实践。不仅深入剖析威士忌与白酒文化差异,还是一次对酒业未来协同共生的前瞻性探索
10月28日,茅台国际大酒店举办的“中西酒香跨文明对话”专题论坛,爱丁顿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陈冰以“以百年匠心,赴文明之约”为主题,分享了爱丁顿集团推动中西酒文化共融、共生、共促的思考与实践。不仅深入剖析威士忌与白酒文化差异,还是一次对酒业未来协同共生的前瞻性探索。
爱丁顿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陈冰
自1824年麦卡伦品牌诞生以来,爱丁顿始终将制酒视为对自然的敬畏、对传统的坚守以及对文化的真诚表达。
陈冰认为,麦卡伦能成为单一麦芽雪莉桶风味威士忌的标杆,其核心密码正是自然与匠心的结合。麦卡伦的风味根植于斯佩塞地区的自然馈赠——纯净的河谷水源、精挑细选的大麦、独特的气候条件等,这些自然馈赠与茅台镇的微生物环境、赤水河的水源一样,是风味的基石。
麦卡伦庄园
同时,爱丁顿两百年来从未走过捷径,从坚持使用超小型蒸馏器,到耗费数年寻觅优质雪莉橡木桶,再到通过“时·空”系列致敬工艺细节,无不体现着与茅台镇世代相传的酿酒技艺一脉相承的匠心精神。这种对品质的执着,是跨越文明的共同语言。
麦卡伦匠心造诣威士忌制造
然而,百年经典如何与当代消费者的生活同频共振?爱丁顿走出了自己的创意。
陈冰指出,爱丁顿推出了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的“麦卡伦盈钻Litha”系列,以更轻盈的口感适配中式餐桌;近期发布的“凤凰茶语”限定款,更以凤凰单枞为灵感,开启东西方茶饮文化的“功夫”对话。同时,通过“匠艺新境”沉浸式体验活动、与本土艺术家的跨界合作,爱丁顿让威士忌文化以更鲜活的方式走进生活。
麦卡伦匠艺新境酒吧限时体验
通过对中国烈酒市场的深入观察,陈冰发现,25至35岁的年轻消费者正以开放姿态拥抱多元风味。
数据表明,这群年轻人已成为线上烈酒消费主力,他们不再拘泥于单一酒类,而是根据场景自由选择——团圆宴饮中白酒传递温情,朋友小聚时威士忌增添趣味,商务场合以酒示敬,休闲时刻则以特调演绎个性。这种“风味搭子”逻辑打破了传统酒类竞争的边界,凸显了消费场景的多元融合。
麦卡伦经典雪莉桶12年、18年单一麦芽苏格兰威士忌
渠道的演变进一步加速了融合进程,即时零售让白酒进入更即兴的生活场景,社交电商则使威士忌触达新客群,形成渠道共生的新生态。
陈冰举例,成都等地消费者对威士忌与川菜搭配的探索,以及他们对中西工艺差异的好奇,正成为文化共融的试验场与示范场。
关于文化共融的本质,陈冰强调其密码并非求同,而是互鉴。他借鉴法国波尔多与西班牙雪莉三角洲的案例,提出产区应超越地理概念,升华为文化符号。
茅台镇作为中国酱香白酒核心产区,已从品质象征延伸为东方美学的载体;而麦卡伦的雪莉桶风味亦不仅是工艺标签,更成为生活哲学的表达。这种从产区到文化的升华,为中西酒文明对话提供了底层逻辑。
麦卡伦「臻味不凡系列·凤凰茶语」
在体验层面,陈冰呼吁打破品鉴边界,探索威士忌陈年技艺与白酒香型多样性的碰撞,让风味成为文化融合的触点。而更深层的共鸣则源于情感价值——无论白酒承载的团圆之意,还是威士忌诠释的陪伴之情,其本质都是对人性的洞察。正如中国“无酒不成席”与西方“分享一瓶酒即是分享时光”的异曲同工,酒文化的核心终将回归情感联结。
麦卡伦盈钻LITHA单一麦芽威士忌风味丰富且细腻
未来,陈冰表示爱丁顿将把更多资源投入中国市场,通过沉浸式品牌活动、高端餐饮合作、威士忌文化教育课程等形式,与行业同仁共同以消费者喜爱的方式讲述中西酒文化故事。
麦卡伦盈钻单一麦芽苏格兰威士忌及配餐
从长远看,则希望搭建以“产区对话”为纽带的桥梁,促进茅台镇与斯佩塞酿酒人的交流,以“工艺交流”推动技艺互鉴,通过“青年品鉴计划”培养新一代文化传播者。真正的文化共荣并非一方融入另一方,而是双方在交流中各自绽放独特光芒。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显玉
编辑 张贤梅
二审 贺诗涵
三审 李勋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