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农高会871亿品控后盾消失后,董宇辉还能守住信任吗?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9 14:51 1

摘要:你肯定好奇董宇辉直播间为啥农产品总那么抢手,背后真不是光靠他个人魅力,而是有杨凌农高会871亿品牌的硬核品控和信任,但问题来了,万一这个顶级平台突然没了,他们自己还能把品控稳稳扛住吗?

你肯定好奇董宇辉直播间为啥农产品总那么抢手,背后真不是光靠他个人魅力,而是有杨凌农高会871亿品牌的硬核品控和信任,但问题来了,万一这个顶级平台突然没了,他们自己还能把品控稳稳扛住吗?

他家东西不好也不会让别人一直无脑购买的

你知道董宇辉直播间的农产品为啥那么抢手吗,真不是光靠他个人魅力,背后其实有两样东西特别关键,一个是实打实的品质把控,另一个就是大家对他这个人的信任。

品控,那可是有硬核背书的!

他们选的货很多都来自杨凌农高会,这个展会牌子特别响,品牌价值871亿多呢,是国家级的5A展会。

想进这个会,厂家得老老实实交齐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检验报告,审核特别严。

像直播里推的那些带着“杨凌农科”标签的好东西,比如用了“青砧”技术的苹果苗、还有智慧水肥设备,都是这么一层层筛出来的,从根儿上就避免了买到三无产品的风险。

科技含量,那也是有专家站台的。

西农大的教授在直播里就提到,全国小麦更新换代六次,有四次都跟杨凌有关!

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像展会上那个“陕单609”玉米,亩产都能超过1400公斤,数据摆在那儿。

而且你发现没,他们直播时虽然没当场出检测报告,但有农业专家在旁边实时讲解,这就相当于给了个专业的质量担保。

这种“科技+专家”的双保险,才是让人买了还想买的主要原因。

不过咱也得清醒点,这个品控体系也不是铁板一块。

之前“与辉同行”就出过岔子,比如去年的“假有机土豆”,页面写有机但产量对不上;还有今年3月的“保水虾仁”事件,赔了快两千万。

问题就出在他们太依赖平台审核了,自己没建起坚固的品控防线,这始终是个薄弱环节。

董宇辉这个人,大家信他,真不是被忽悠了,而是觉得他这人靠谱。

他讲农业有真情实感,他自己就是从陕西农村出来的,他爸早年就去农高会“寻宝”找好品种。

所以他说“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这种话,一点也不虚,你能感觉到他是真在乎农业。直播里他跟专家一起捧着大碗吃面,聊特产,特别自然,就是把小时候的记忆和农业科技结合起来了,一点都不装。

出事后他团队的态度也在进步,对比之前“假有机土豆”只是下架处理,到了虾仁事件,他们不管结果咋样,先主动退一赔三,宁可自己吃亏也要保住信任。

这种“钱可以亏,信誉不能丢”的劲儿,确实很拉好感。

还有一点,他特别会把高大上的技术讲成人话。

什么无人植保机、植物工厂,到他嘴里都成了“怎么让种地更省劲”、“怎么让农民多赚钱”。

这就让消费者觉得,在他这儿买东西不光是消费,好像也多少为农业做了点啥,有了点超越买卖的意义。

但是,(重点来了)咱们也得冷静看看问题。

这个“人品+品控”的信任模式,其实藏着风险。

品控上,他们至今没有像东方甄选那样自建供应链,老是靠第三方,质量就可能不稳。

人设上,之前科普居里夫人说错、艾草贴宣传被打假这些事,也让大家看到“文化人”标签和他实际知识储备是有落差的。

这次直播品控好,很大程度上是蹭了农高会这个871亿品牌的光。

万一离开这种顶级平台,他们自己还能不能把品控扛住,真得打个问号。

现在直播电商的投诉量五年涨了47倍,消费者越来越精明了。

光靠流量和人设肯定不行,只有把品控真真正正变成自己的核心本事,才能长久地留住回头客。

你看,这事儿是不是挺值得琢磨的?

来源:听海说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