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记者问|看病奔波多?山东探索老年医学科一站式健康管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9 13:36 1

摘要:今天上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卫生健康委主要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持续深化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建设,提升老年健康服务能力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天上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卫生健康委主要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持续深化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建设,提升老年健康服务能力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记者:

老年期痴呆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我们关注到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5部门印发《应对老年期痴呆国家行动计划(2024-2030年)》,请问,山东这项工作开展情况如何?

迟蔚蔚: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老年期痴呆患者数量持续增长,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挑战。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疾病防治工作,省卫生健康委先后出台《山东省老年痴呆防治促进行动实施方案》《山东省老年痴呆防治促进行动技术方案》,在全省遴选了16个县(市、区)、32个乡镇(街道)作为省级重点联系单位积极推进,取得积极成效。主要做了三项工作:

一是加大了健康宣教力度。围绕疾病预防、早期识别、照护技巧、心理支持四大维度,在社区健康大讲堂、老年大学等开设专题讲座,利用敬老月、老年健康宣传周等时间节点,举办防治知识宣教活动,采用短视频、图文长稿、名师讲堂、宣传折页等方式,告诉大家怎么预防、怎么早期发现、怎么照顾老人。目标是到2025年底,重点联系县(市、区)80%以上的老人都了解这种疾病基本的防治知识。

二是开展了普遍筛查干预。建立了镇(街道)、县和省市三级管理的筛查评估和诊疗随访闭环模式,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进行初筛和随访,县级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复筛,省市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确诊。对初筛中发现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老人,及时进行分类干预或转诊服务,延缓病情进展,改善生活品质。截至目前,重点联系县(市、区)65岁及以上常住老人中,有60%接受了认知功能初筛。

三是健全了全面支撑体系。成立省级老年期痴呆防治行动办公室,在省、市、县遴选了36家定点医院,组建了包括精神医学、老年医学、社会医学等在内的61名专家团队,还建了一个全省联网的信息系统,实现了省、市、县、乡四级信息的互联互通,方便基层医生直接上传筛查数据。

下一步,将根据广大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继续探索基于血液标志物早筛的可行方案,积极开发高效便捷的数字化认知评估工具,努力实现关口前移,预防先行;同时,以基层医疗机构为依托联动各方资源,努力构建“筛查-诊断-干预-照护”的全流程服务闭环,让筛查更精准、干预更及时、服务更便捷,切实守护好山东老人的认知健康。

中新社记者:

请介绍一下,老年人应该如何养成健康生活行为方式 ,提升健康素养水平?

王燕:老年人提升健康素养水平,树立做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关注“官方媒体”,学习科学的健康知识。获取科学、准确的健康信息是老年人提升健康素养的前提。现在传播健康信息的来源很多,要提醒老年朋友注意甄别不良健康科普信息,建议优先使用官方和权威媒体提供的资源,比如“健康中国”“健康山东”“山东省健康科普资源库”等渠道,或参加正规的医疗卫生机构定期举办的健康教育讲座。除了学习合理膳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疫苗接种、防跌倒等健康常识外,还要学习老年期常见疾病的预防知识,如骨质疏松症、肌少症、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期抑郁、睡眠障碍等,掌握基本的防病知识与技能,做到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心中有数,知道如何开展自我健康管理。此外,老年人还要学会拨打120急救电话,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家中常备一些碘伏、医用酒精、医用纱布、绷带等医用急救物品,以及感冒药、退烧药、外用跌打损伤药和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应储备的药品,处方药应遵医嘱使用。同时家庭成员也要学会止血、包扎、骨折急救、徒手心肺复苏等技能,高风险家庭建议配备和学会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二是注重“主动健康”,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素养的提升,关键要落实到生活方式和行为的改变上。进入老龄阶段,身心功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老年朋友的生活方式也要随之调整。饮食方面,在一般成年人平衡膳食的基础上,建议多吃易于消化吸收且富含优质蛋白质的动物性食物和大豆类制品。运动方面,要多进行户外活动,根据自身状况选择散步、健步走、八段锦等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还要重视肌肉力量练习和柔韧性锻炼,适当进行平衡能力的锻炼。作息方面,要养成固定的睡眠习惯。此外,还要主动参与健康管理,比如按时参加社区组织的体检,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体重等指标,主动向家人、朋友分享健康知识,将健康生活方式融入日常生活,做自己身体健康的主人。

三是充分利用“健康资源”,获取健康环境支持。山东各地的老年健康支持性环境和老年健康服务资源在不断完善,比如社区(村居)设立老年心理关爱点、“守护记忆”认知训练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为老年人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普遍设立老年医学科,老年大学、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以及一些社会组织也会定期开展老年健康活动,建议老年朋友充分利用身边的这些资源,获取健康支持和服务。另外,老年人在家中也要多和子女交流,子女要多给予老年人心理支持和情感关怀,帮助老人学会使用新媒体获取健康信息,鼓励老年人参与社区健康活动,营造良好的健康氛围。

凤凰网记者:

我们关注到,山东很多公立医疗机构都专门设立了老年医学科或老年病专业,请介绍一下老年医学科在老年人疾病诊治中有哪些优势?

邢艳秋:老年医学科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主要收治罹患老年综合征、共病以及其他急、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跟其他专科相比,老年医学科的诊疗模式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性医疗模式。将患者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评估,给予全面的干预治疗,以患者整体健康为中心,考虑多种急慢病的相互影响,避免“单病诊治”及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和用药,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老年医学科采取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工作模式,由内科、肿瘤、中医、康复、心理、护理、药学、营养等各专科医护人员,开展多学科联合诊疗、共病诊疗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和特色服务。

与中青年人相比,老年疾病有其自身特点,在老年人疾病诊治上需要分类施治:

一是采取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工作模式。老年人的多种疾病起病比较隐匿,症状不典型,表现为食欲下降、发热、体重下降、头晕、记忆力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导致老年患者疲于在多个专科门诊奔波。老年医学科的多学科团队可以组织一站式多学科会诊排查,提供方便、快捷、准确的服务。

二是采取全生命周期的连续性管理。老年综合征在老年人中非常普遍,老年综合征包括便秘、跌倒、营养不良、肌少症、认知障碍、尿失禁等一系列衰老相关症候群,很难找到一个相应的专科就诊治疗。老年医学科通过老年综合评估、多学科团队诊疗、康复理疗、营养支持等方式早期识别与预警老年综合征,制定综合诊疗方案,能够维持老年患者功能状态,保障生活自理能力,有效减少因疾病导致的失能和失智,从而减轻社会和家庭的养老负担。

三是多病共存和多重用药是老年人患病的两大特点。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阻肺等两种及以上老年疾病非常普遍,多病共存的老年人占50-70%;多重用药是老年人的另一个普遍特点,同时服用两种及以上药物,比如服降压药也服用降糖药,又需要抗肿瘤治疗。服药数量越多,不良反应发生率就越高。多病共存和多重用药都需要一站式综合管理。老年医学科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精简用药,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保证治疗效果同时尽可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做到多个健康问题的“协调统一”,为老年人提供系统管理和随访,这也是老年医学科的优势。比如,曾经救治的一位老人,因感冒发烧诱发房颤,到医院检查发现同时有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入住老年医学科后,通过综合评估,联合感染科、消化科、心内科、营养科、康复科制定了整体治疗方案,经过治疗得到有效控制,饮食营养也明显好转。

总之,老年医学科致力于最大程度地维持和恢复老年患者的功能状态,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作为始终追求的目标。老年人看病选择老年病科,不仅可以保证得到及时全面的预防保健、综合治疗和优质的护理服务,还可以提高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享受健康快乐幸福的晚年生活。

来源:山东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