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14 个有编制的岗位,三水这次是下了真本钱。数字不花哨,214,就是比年初那波事业编还多一丢丢。外头找不到靠山的大学生,听到“编制”两个字,心口顿时像塞了糖,甜得慌。
214 个有编制的岗位,三水这次是下了真本钱。数字不花哨,214,就是比年初那波事业编还多一丢丢。外头找不到靠山的大学生,听到“编制”两个字,心口顿时像塞了糖,甜得慌。
我一边数着日历一边琢磨:2026 年才毕业的同学,眼下还在考研、补论文,可岗位已经扑面而来。长春设点 54 个,广州第一场 45 个,第二场再追加 115 个,三下五除二,把东北和珠三角的应届生一网打尽,手法挺“贪心”,却也坦白——缺人,急。
赶车去面试的画面我能想象:清晨四点起床,鞋带都没系稳,耳机里放着《夜空中最亮的星》,嘴里默背教综知识点,心里却在盘算“万一过了,佛山房租咋办?”
有人说“哎呀,编制不香了,现在私校给得多。”但别忘了,编制标配五险一金,还要稳得发慌的假期。想到每年暑假七周,小城市的风扇呼呼吹,我就忍不住给自己点了个赞。
报考方式也人性化,网报 + 现场。可别小看“现场”两字,一到报名厅,队伍像春运窗口,鞋跟踩成节奏。有人递水,有人递简历,空气里全是打印店新鲜墨粉味。
招聘公告写得明白:非在职才行。这句像闸门,把犹豫跳槽的老师挡在门外,也给应届生腾了位置。再看学历要求,本科打底,海归要在 2025 年 9 月到 2026 年 8 月之间毕业,一刀切,省得扯皮。
我在微信群里偷听学弟学妹聊天:“今年卷不?”“卷!但三水那边工资+补贴能到 8k 起。”“想去,可我普通话二甲刚到线。”一句“刚到线”,语音里带着颤,能感觉到他们小心护着那点分。
回想当年我们找工作,能进县里小学都高兴到请全寝室吃烤串。现在 214 个名额,数学、语文、信息技术全包,一个岗位背后估计起码 60 份简历,卷是肯定卷,但多给一次机会,总比没有强。
说个插曲,朋友阿文住佛山乐平,得知要招新老师,立马打电话回母校“能帮我带带学生不?”理由很简单,他想让孩子今后遇到更有活力的年轻老师,最好会给孩子布置“拍短视频解方程”这种天马行空的作业——老一辈老师真追不上时代。
有人问:三水是不是要冲“教育强区”牌面?我看是。工业一直稳,水都清,现在要把书声再拉高一档。别小瞧书声,厂里技术工人也要听老师讲“职业道德”才敢焊接,教育如果塌方,产业链迟早掉链子。
再说待遇。三水区之前在知乎晒过一张工资条,基本工资 + 绩效 + 津贴,扣完也有 7k 左右,关键物价没广州高,晚饭一碗牛杂粉 12 块,吃到打嗝。算笔账,毕业生拿编制后,一年攒下的,足够首付辆小车。
我最在意的是公告上那句“双向选择”。听起来普通,背后却透着尊重。学校挑人,年轻人也挑学校;好老师不是塞进去就乖乖坐牢,得给他们成长空间。假如三年后你想搞课题,教育局还会拨点经费,别小看万把块,纸张墨水全靠它。
细心的同学别忘了:现场报名具体时间 11 月 7 日后再上系统看。别盲目坐飞机,免得人没到地,公告才更新。要是怕错过,就设个手机闹钟,名字叫“给自己谋条活路”,每天九点整响一次。
想像一下 2030 年,走进三水某中学,抬头一排新面孔,黑板上写着“行走的 PPT”,课后还带学生当小主播卖学校种的火龙果。想不到吧,一纸编制不仅锁了饭碗,也可能点燃一座城的想象力。
写到这儿我停笔,脑子里浮现那 214 张准考证,被汗水浸湿的边角还在抖。谁能杀出重围,还不好说,但机会确实就在那。要去冲吗?我只丢下一句——“不去,可能后悔;去了,最多就是晒成小麦色。”
来源:自由的阳光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