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健康提示|寒意加“疾”,科学防范这6类健康风险!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9 02:08 1

摘要:十一月,秋冬交替,寒意“加码”,各类疾病也悄然进入活跃期,东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合本月疾病流行特点,梳理了6类重点疾病的科学防护指南,助您科学防护,守护全家安康。

十一月,秋冬交替,寒意“加码”,各类疾病也悄然进入活跃期,东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合本月疾病流行特点,梳理了6类重点疾病的科学防护指南,助您科学防护,守护全家安康。

一、流行性感冒(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甲型、乙型等)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易引发季节性流行。与普通感冒不同,流感全身症状更重,可能出现高热、头痛、肌痛等,并可引起肺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

防护要点:

1.疫苗优先: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措施。

2.习惯防护:勤洗手、多通风,人群密集场所佩戴口罩。

二、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

手足口病多由柯萨奇病毒A16型、肠道病毒71型(EV-A71)等肠道病毒引起,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典型症状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或皮疹,重症病例可能累及神经系统。

防护要点:

1.清洁为要:玩具、餐具定期消毒,帮助孩子养成勤洗手习惯。

2.早隔离早管理:患儿应居家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三、诺如病毒感染——引起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

诺如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是引起急性胃肠炎的最常见病原体之一。传播途径包括粪-口传播、气溶胶传播等,传染性极强,易在学校、养老院等集体单位引发聚集疫情。

防护要点:

1.严格手卫生:饭前便后务必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

2.食品安全:食物彻底加热,饮用水煮沸,避免生熟交叉污染。

四、流行性出血热——汉坦病毒所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经啮齿类动物(如黑线姬鼠)排泄物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出血、低血压和肾损害为特征,秋冬季为发病高峰。

防护要点:

1.防鼠灭鼠:清理环境卫生,堵塞鼠洞,减少鼠类栖息条件。

2.避免暴露:野外活动时注意防护,食物密封保存。

五、水痘——传染性极强的呼吸道传染病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传染性极强,极易在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引起暴发流行。秋冬季正值水痘高发期。

防护要点:

1.接种疫苗: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

2.隔离管理:患者需隔离至全部疱疹结痂干燥为止,一般不少于发病后14天。

3.增强免疫:保持良好作息,增强抵抗力。

六、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冬季常见的意外伤害​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吸入后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组织缺氧。冬季使用燃气热水器、煤炉等取暖设备时,如通风不良极易引发中毒,严重者可致死。

防护要点:

1.通风第一:使用燃气或煤炉时务必开启门窗或安装排烟管道。

2.安装报警器:建议在使用相关设备的空间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

3.紧急处理:若怀疑中毒,立即开窗通风,迅速撤离现场,并拨打120急救电话。

健康提示小结

寒意渐深,健康不可松懈。请大家树立“多病共防”意识,从主动免疫(及时接种疫苗)、通用防护(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和健康生活(合理作息、均衡营养)三方面入手,为自己与家人筑牢健康屏障。如出现发热、呕吐、腹泻、皮疹等异常症状,请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相关接触史。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来源:微美健康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