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地震台网定在10月27日01时04分记录到一场海域地震,地点在帝汶岛附近(南纬9.20度,东经123.95度),震级5.8,震源深度约80公里。目前公开信息显示,尚未收到关于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报告,也没有发现官方发布的海啸预警通告。
中国地震台网定在10月27日01时04分记录到一场海域地震,地点在帝汶岛附近(南纬9.20度,东经123.95度),震级5.8,震源深度约80公里。目前公开信息显示,尚未收到关于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报告,也没有发现官方发布的海啸预警通告。
这是台网的初步记录,时间对上就是凌晨01:04。简单来说,监测台把不同观测站收到的地震信号拼起来,算出一个位置和深度,这个值一般先出来一个初判,后面还会有修正。别把刚出的数字想成定论,往往要等几小时到几天,数据才会定型。不同机构给出的震级有时候会有点出入,算法和数据源不一样,差个几分之几都很常见。
把位置放到地图上看,震中在帝汶岛近海,属于印澳板块和周边小板块相互作用的地带。那一带的地壳比较“活”,长期有板块挤压和俯冲,偶尔来点儿地震并不罕见。像这种5.8级、深度大约80公里的情况,能量会往四面八方传,但因为震源不是特别浅,破坏力通常比那些只有十几公里深的浅源地震要小一些。说白了,离得近的人可能会被晃醒、感觉房子“抖一抖”,有时家里瓷器、挂画会掉点儿东西,但大面积倒塌的可能性比浅源强震小不少。
震感强弱不是单看震级决定的,还得看离震中的距离、房子结构、地基土质这些。软土层对震动会放大,高楼和老房子的感受也完全不同。海域震中还有个额外关心点,是不是会引发海啸。一般来讲,震源越深,引起大规模海啸的概率越低,但并不是零,所以海啸监测系统会盯着,相关部门也会留神发布告警。
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地震监测机构会把初步参数发给应急部门,地方政府会做信息核查、派人巡查重要设施。港口、渔业和航空等单位也会根据情况调整作业。目前公开渠道还没见到帝汶或印尼沿海的紧急通告,说明初步没有发现大面积损害。国内外各大台网和研究机构会继续跟踪,余震活动、震源机制等信息会慢慢补充上来。
普通人能做的事情其实也很简单:先确认家人安全,检查家里有没有明显损坏,稳妥的话先别围着海边转,别听信小道消息四处传播。遇到地震被震醒,我记得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跑到门口站着,这其实视房屋情况而定——如果房子看起来有明显裂缝,远离就对了;如果只是轻微晃动,守着结实的桌子下面或留在内侧房间也行。重点是别慌,听权威通告。
专业上会关注两个方向:一是余震序列是否活跃,二是是否有可能诱发更靠近浅层的震源活动。这些都关系到短期风险评估。信息发布的节奏通常是先出初判、随后更新,媒体和公众最好以官方渠道为准,不要盲信未经核实的传闻。
现在能确认的就是台网记录了这次5.8级地震,深度约80公里,暂时没有伤亡或海啸预警的公开报告。相关监测与应急部门还在继续跟踪,后续数据和通报会陆续发布,请以权威公布为准。
来源:苏子科学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