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新主播:徐睿思,中传硕士毕业!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8 02:44 1

摘要:十月二十五日,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正式启用这位新主播徐睿思,名字带着一点书卷气,背景里藏着一条从河北小城到国家级舞台的路线图。

深夜的《中国新闻》里,一张陌生却沉稳的面孔占据了镜头,声音像清泉里带着磁性,将观众从睡意里拉回清醒。

十月二十五日,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正式启用这位新主播徐睿思,名字带着一点书卷气,背景里藏着一条从河北小城到国家级舞台的路线图。

出生在河北遵化,曾就读于遵化市第一中学,学生时代的目标很明确:进中国传媒大学,做一名新闻主播。

高中一年级就开始为此打磨发音和台风,2018年在全国高中生播音表演比赛中拿到“未来金话筒”冠军,这场胜利像一张早期通行证,给她带来自信也暴露短板。

2019年艺考之路呈现另一番风景,音乐类校考成绩开出一串学校名字:中央音乐学院、北京语言大学、星海音乐学院等,选择最终落在中国传媒大学,就读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本科和硕士都在这个方向继续深造。

两年前通过保研进入研究生阶段,今夏以传播学专业硕士毕业,正式走出校园走进职业一线。

那段走入国家体育场的经历画面感很强。

2022年三月四日,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入场时,身着引导服的她在运动员通道旁引导队伍,这种对节奏和现场掌控的训练,比课堂练习更能快速把人锻造成播报现场的“脊梁”。

中国传媒大学成立于1954年,是国内播音主持人才的摇篮,专业入围往往要通过面试、普通话检测、形体与即兴表达考核,多项指标共同决定能否进入这一行业。

央视对主播的选拔一向严苛,近几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有意引进年轻面孔,试图在国际传播中展示更年轻的语言和亲和力,徐睿思的上位恰好契合这一步调。

从播音专业到电视台前台,这条路既有技术活也有社会资本。

校园期间参与过学院晚会主持和校内广播的训练,为的是把声音打磨成工具而非装饰。

职业初期的磨合期通常包括台本熟练、现场应变和背后栏目组的协作配合,这些看不见的功夫决定播出镜头是否稳定。

网络上对新主播的关注大多围绕“台风是否成熟”“是否能承担国际频道的表达任务”两点展开,评论中既有期待也有审视。

这种双向关注对新人既是动力也是压力,能否把个人标识与频道风格融合,成了下一步的关键考核。

反面观点并不罕见,有观点认为年轻主播上位过快可能削弱节目的权威感,另一派则认为年轻化是媒体自我更新的自然选择。

观察过去几年央视招新人路径可以发现,经验与新鲜感并非零和博弈,合理的培养机制能够把新鲜血液转化为长期稳定的播音力量。

镜头之外还有更多可期待的方向:新面孔能否带动栏目话题更新,能否在国际传播中塑造更接地气的叙事方式,以及能否借校园资源与社会实践连接更多基层故事。

接下来一段时间,频道会如何运用这位主播的特质来调整节目节奏,将成为值得关注的实验。

文章起初那一瞬的惊艳在结尾再次落定,徐睿思的上岗既是个人梦想的实现,也是传媒一场年轻化试验中的一笔注脚。

未来数月内观察其在《中国新闻》上的表现,将有助判断这条从遵化到央视的路径能否变成一种可复制的成长模式,值得持续追踪与讨论。

来源:婆婆和媳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