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筷子 48 天!皱纹快没了,难的是坚持,会了真简单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9 12:26 1

摘要:前几天和朋友视频,她突然暂停画面说,你额头上的抬头纹怎么没以前明显了?我凑近镜子一看才发现,不仅抬头纹淡了,连眼角的细纹都快看不见了!要知道 48 天前,我一皱眉抬头纹能夹起细纹,笑的时候眼角还能看到明显的纹路,现在居然快没了。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没涂抗皱精华

前几天和朋友视频,她突然暂停画面说,你额头上的抬头纹怎么没以前明显了?我凑近镜子一看才发现,不仅抬头纹淡了,连眼角的细纹都快看不见了!要知道 48 天前,我一皱眉抬头纹能夹起细纹,笑的时候眼角还能看到明显的纹路,现在居然快没了。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没涂抗皱精华也没做护理,就靠咬筷子,唯一难的就是坚持,只要扛过去,这方法真的超级简单。

以前我总觉得,皱纹长出来就消不掉,尤其是过了 30 岁,每次照镜子看到抬头纹和眼角纹,都忍不住焦虑。去年拍生日照,摄影师总提醒我 “别皱眉,抬头纹太明显”,修图时还特意帮我淡化了纹路,当时心里别提多别扭了。为了去皱,我踩过不少坑:买过号称能 “淡化细纹” 的男士面霜,专门涂在有纹的地方,一瓶用完除了有点保湿,没别的效果;后来又跟风买了美容仪,每天在额头和眼角滚来滚去,按得皮肤发红,皱纹也没见浅;甚至想过去打除皱针,一打听要定期补打,还怕有副作用,最后只能放弃。那时候我特别无奈,觉得皱纹就是 “显老标志”,直到偶然刷到有人说咬筷子能锻炼面部肌肉,减少纹路产生,抱着 “反正不花钱,试试不亏” 的心态开始练,没想到真有效果。

其实咬筷子去皱的方法很简单,关键是找对针对皱纹的发力点,每天花 15 分钟,分三个动作练,就算是上班族,抽碎片时间也能完成。

第一个动作是 “抿嘴顶筷抗抬头纹”,把筷子横放在嘴唇前面,嘴唇轻轻抿起来,用嘴唇内侧顶住筷子,同时慢慢抬头,让额头肌肉绷紧,保持 25 秒再放松,重复 20 次。我一般早上洗漱后练,刚开始抬头时额头肌肉又酸又紧,顶 10 秒就想放弃,后来每天多坚持 5 秒,慢慢就能撑到 25 秒。这个动作能锻炼额头肌肉,避免肌肉松弛加重抬头纹,练完后摸额头,能明显感觉到有点发热,不像以前那样松垮。大概练到第 15 天,我发现皱眉时抬头纹没以前那么深了,不用再刻意用手遮。

第二个动作是 “咬筷眯眼淡眼纹”,把筷子横放在嘴里,用后牙轻轻咬住,然后慢慢眯起眼睛,像要把眼角往中间挤一样,保持 20 秒再睁开,重复 15 次。这个动作能锻炼眼周肌肉,减少眼角细纹,我一般中午午休前练,刚开始眯眼时眼角有点扯得慌,后来慢慢调整力度,才找到舒服的感觉。练完后眼角暖暖的,到第 30 天的时候,我发现笑的时候眼角纹没以前那么明显了,不用再担心拍照时纹路太突出。

第三个动作是 “咬筷转头紧面纹”,把筷子横放在嘴里,用后牙咬住,然后慢慢向左边转头,再向右边转头,转头时尽量让面部肌肉绷紧,每个方向保持 15 秒,各做 12 次。这个动作能锻炼整个面部肌肉,减少面颊细纹,我一般晚上睡前练,刚开始转头时筷子总掉,后来调整了咬合力,慢慢就协调了。练完后整个面部都很放松,到第 45 天的时候,我发现面颊的干纹也淡了,皮肤看着比以前紧致不少。

练的过程中,我最清楚 “坚持” 有多难。前两周我总忘记练,有时候加班晚了还想偷懒,好几次都想放弃,后来在手机设了 “咬筷子去皱” 的提醒,还让女朋友每天监督我,慢慢才养成习惯。另外我还总结了个小技巧:把每个动作和日常事绑定,比如早上顶筷时听新闻,中午眯眼时听播客,晚上转头时看短视频,这样练起来不枯燥,也更容易坚持。刚开始觉得 20 次重复动作很麻烦,后来练熟了,不知不觉就能完成,才发现其实真的很简单。

坚持到第 48 天的时候,变化特别明显 —— 照镜子时,抬头纹淡得快看不见了,眼角纹只有仔细看才能发现;拍照片不用再刻意控制表情,笑起来也不怕纹路突出;连以前总调侃我 “有抬头纹显老” 的朋友,都问我是不是偷偷做了护理。后来我把这个方法分享给了同部门的小李,他也被抬头纹困扰,一开始还担心 “坚持不下来”,说 “每天都练,会不会很麻烦”,结果看我变化明显,也跟着练了起来。现在他也坚持了快三周,昨天跟我说,他感觉额头肌肉紧致了点,抬头纹没以前那么深了,还说 “原来真的不难,只要每天练一会儿就行”。

其实去皱真没那么复杂,咬筷子这方法不用花钱,也不麻烦,最难的就是坚持,只要能扛过前两周的 “适应期”,后面真的超级简单。以前我总觉得,去皱得靠贵价产品或医美,现在才明白,找对方法并坚持下去,比什么都重要。要是你也被皱纹困扰,想让纹路慢慢消失,不妨试试咬筷子,别担心麻烦,先坚持几天,说不定你也会像我一样,在第 48 天收获惊喜。大家要是还有其他简单的去皱小技巧,也可以互相聊聊,毕竟好方法一起分享,才能帮到更多人。我是青禾,每天会分享一些知识,非常感谢你的喜欢和关注!咱们明天再见。

来源:家居设计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