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天晴雨水少,古谚靠谱吗?农民揪心旱季长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9 12:13 1

摘要:昨天重阳节,天上又没见滴雨,北风呼呼吹,天气跟往常一样干燥。老人常说"重阳无雨一冬干",这话听着耳熟,但前两年也有重阳不下雨最后冬天雨水正常的年份。现在网上有人说还能指望重阳后第十三天有没有雨,这说法从哪来的?

昨天重阳节,天上又没见滴雨,北风呼呼吹,天气跟往常一样干燥。老人常说"重阳无雨一冬干",这话听着耳熟,但前两年也有重阳不下雨最后冬天雨水正常的年份。现在网上有人说还能指望重阳后第十三天有没有雨,这说法从哪来的?

村里老李头翻出本泛黄的历书,指着那句"十三无雨真旱"直摇头:"以前种地全靠这老黄历,现在卫星天天看云图,这古话还能信吗?"气象站的小张带着设备来村里,说今年重阳前后气象数据跟二十年前完全不一样,西边云层变化特别快。

年轻人搞直播的王姐发现,她拍的农事视频里,总有人留言问"到底该信科学还是信老话"。她说:"昨天拍打井水的视频,评论区吵成一片,有的说地下水位降得厉害,有的说再等等十三那天。"

气象局刚出的报告写得很明白,过去十年华北雨季比三十年前平均短了半个月。但村头王大爷坚持每天记笔记,本子上密密麻麻记着每次重阳和十三那天的天气变化,说是给儿女们留个参考。"机器算得出云走风动,算不准土地喝饱没水。"

现在镇上新修了灌溉渠,塑料大棚到处都是。赵叔指着自己家大棚顶的自动喷淋系统说:"谚语当参考,但咱现在有备无患。"可隔壁李婶还是更放心不下那本老历书,每天盯着日历数日子。

县农技站最近开始办培训班,教大伙用手机看云图,同时教老传统怎么结合新技术。有个穿西装的年轻人举着平板说:"咱们把古人留下的规律编程进去,可能会更准。"台下老人们直咂嘴,年轻人都忙着拍照发朋友圈。

最揪心的是果农张大哥,他种的梨树刚抽新芽,再缺水怕是要减产。他早上五点就起来测土壤湿度,晚上蹲在院子里看星星,说是在找古人说的"晴天星密雨天疏"。"要是十三号还下雨,今年还能勉强度日。"他说这话时,眼睛一直往天上瞅。

气象台的电子屏今天突然闪了下,预报图上的降雨区在华北地区来回跳动。穿制服的大爷摇着头说系统出故障了,但路过的人还是围过去看最新数据。有个小孩踮着脚尖问妈妈:"我们家春节吃的菜会受影响吗?"

卖农具的老刘发现雨水蓄水桶销量比去年涨了三成。他一边组装节水滴灌管一边嘟囔:"不管信啥方法,得先备好水。"货架旁贴着红纸印的"重阳节购水利享九折"促销单,被风吹得哗哗响。

眼下村口的银杏树黄了一半,候鸟群早早往南飞。快递小哥送完货顺路去田埂转了转,自言自语道:"这风刮得跟往年不一样,土都吹成了线。"路边晒太阳的大黄狗忽然抬起了头,远处天边似乎有积云在聚集。

来源:有志青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