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关键是他们确实厉害,核心产品奥福民®-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水稻)是全球首个完整法规获批的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结束了人血白蛋白只能从血浆提取的历史。
01.
最近,武汉禾元生物在上交所科创板挂牌上市,成为重组人白蛋白第一股。
首日开盘价88元,涨幅达到惊人的202.82%。
关键是他们确实厉害,核心产品奥福民®-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水稻)是全球首个完整法规获批的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结束了人血白蛋白只能从血浆提取的历史。
从水稻里造血,确实是黑科技。
这里科普一下,人血清白蛋白,一种临床上的“黄金救命药”,长期以来只能从人类血浆中提取。
这导致了两个根本性问题:
一是供应受限,中国市场年需求量巨大,却有超过60%依赖进口,存在明显的供应链“卡脖子”风险;
二是安全隐患,血源制品理论上永远无法彻底排除传播艾滋、肝炎等病毒的风险。
禾元生物将人血清白蛋白基因植入水稻,利用水稻胚乳细胞这个天然的“生物反应器”来生产,从根本上解决了血源依赖和安全风险两大难题。
这标志着中国在重组人白蛋白和植物生物制造技术领域跃居国际领先地位,将重塑全球生物医药产业格局。
而禾元生物的上市背后,隐藏着一家江阴公司:
江苏双良。
双良,是禾元生物早期的主要投资者,双良投资团队与禾元生物创始人杨代常教授初次会面,自此开启十五年同行之路。
2010年,双良成为禾元生物天使轮投资人、第一个机构股东,持股比例占当时公司总股本的20%,所投金额占公司当时资产总额的40%。
两年后,双良再度增资参与禾元生物A轮融资。十五年来,双良和禾元团队并肩,一起见证了“蛋白水稻”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每一步突破。
如今,双良15年的坚守终于换来了沉甸甸的硕果。
02.
双良位于江阴。
江阴作为“中国制造业第一县”,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而在众多明星企业中,双良是比较“特殊”的一个。
1982年,双良踏上创业之路,以溴化锂制冷机组起家,后来一步步成为国内溴化锂中央空调市场的引领者。
但双良并没有满足于“造空调”。
一方面,他们聚焦工业、公共建筑、清洁能源集中供热三大应用领域,打造“数字化驱动的全生命周期碳中和解决方案服务商”;
另一方面,他们积极开拓新产业,在2021年正式进军大尺寸单晶硅片领域,目前已形成多晶硅还原炉—大尺寸单晶硅片—高效光伏组件的产业链布局。
同时,他们进军了绿电制氢产业,首台单槽制备量达1000Nm^3/h的双良绿电智能制氢系统于2022年正式下线。
但最厉害的,是他们的投资。
用“实业+资本”,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其他企业的道路。
我印象当中,早在2009年,双良就找到了吴家权博士,又找来10余位海归博士布局成立了佰翱得生物科学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为全球创新药物研发机构提供新药早期研发CRO服务。
2011年,佰翱得获得双良集团5000万元投资。
2023年,佰翱得正式进入IPO辅导阶段,朝着上市目标稳步前行。
双良不仅自己是王,还成了资本市场上的“造王者”,现在双良集团旗下,已经有双良节能、慧居科技两家上市公司,佰翱得有可能就是下一个。
03.
很多企业玩资本市场,最后都玩脱了。
归根到底,是就想着从市场圈钱,把上市公司当成了自己的提款机。
而真正的“实业+资本”,是既做好自己的实业,又善于利用资本的力量,这两手都要硬才行。
实业上,双良节能的溴冷机、空冷器和换热器等产品做到市占率第一;
还原炉市占率更是高达65%,连续7年保持第一;
四年两次拿下工业领域最高奖项“中国工业大奖”。
资本上,从佰翱得到禾元生物,双良更加证明了自己以资本力量布局前瞻领域的能力。
尤其难得的是,长达15年的陪跑,双良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耐心资本”的内涵——
以长期赋能的姿态,助力初创科技企业穿越发展周期、实现可持续的长期价值。
双良比一般的资本机构更加耐心,少了“快进快出”的财务投资心理,多了一份产业资本和企业并肩作战的勇气与智慧。
在我认识的所有江阴企业中,双良的这种气质确实是特殊的。
这个重磅IPO的荣耀,双良值得分享,值得拥有。
也更加值得其他企业借鉴,并在今后的发展中认真思考。
来源:金融街1号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