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身上有两个截然相反的标签:一个是在游戏行业“快进快出”的互联网大佬;另一个是元气森林的创始人,一个声称“饮料行业要熬二十年”的“慢”信徒。
财经圈里,跨界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但大多是“赚快钱”的资本游戏,然而唐彬森是个例外。
他身上有两个截然相反的标签:一个是在游戏行业“快进快出”的互联网大佬;另一个是元气森林的创始人,一个声称“饮料行业要熬二十年”的“慢”信徒。
从一个迭代快、流量猛的行业,跳入一个被可口可乐、农夫山泉等巨头牢牢掌控、供应链极“重”的饮料“红海”,唐彬森图什么?
唐彬森的开局并不漂亮,他带着在北京组建的团队,试图用互联网的“快”打法来做饮料,结果市场反响惨淡。如果是做游戏,删掉代码重来就行,但做实业,这都是真金白银。
唐彬森的选择是:销毁这批货,他后来说,这是“真金白银买了个教训”。这个教训让他彻底明白:饮料行业,快不了。 消费者用味蕾投票,容错率极低。
那个教训,让唐彬森做出了一个“反互联网”的决定:自建工厂。在之前,元气森林和许多新消费品牌一样,依赖代工,模式很“轻”。但唐彬森意识到,供应链是巨头的护城河,也是新品牌的“阿喀琉斯之踵”。
2019年,元气森林在安徽滁州砸下重金,建立了首座“超级工厂”。随后,他开始在全国疯狂布局,短短几年建成了6大生产基地,覆盖主要城市群。
这才是唐彬森最“重”的赌注,在资本都追求“轻”模式的时代,他主动选择了一条最“慢”的路,把命运抓在自己手里。
他的“慢”,还体现在对产品的“熬”,他坚信“好产品能击穿一切”。元气森林的研发模式很特别:用互联网的方式+传统行业的耐心。
他给了团队极大的耐心,允许他们慢慢试,直到2018年,那款“0糖0卡0脂”的气泡水横空出世,瞬间引爆市场。
这款产品不是凭空出现的,它精准踩中了年轻人“既要好喝、又要健康”的痛点。这是唐彬森用“慢”研发,耐心等待来的“快”爆发。他曾说要让用户决定产品的生死,而不是老板的喜好。
当一个创始人开始谈论“二十年”,意味着他的野心绝不止于国内。从2019年起,元气森林就开始了全球化布局。这又是一条“慢”路,要一个国家一个渠道去啃。
到今天,元气森林已经进入了全球40多个国家,甚至在今年成功打入了英国的主流零售渠道Tesco(乐购)。
唐彬森对出海有清醒的认识,他明白中国品牌的崛起与国家实力息息相关。他曾说:“作为中国企业,不相信中国,就像你这棵树长在自己的土壤上,却不想吸取这片土壤的力量一样。”
唐彬森的故事,是给所有跨界创业者上的一课。他虽然出身于“快”的游戏行业,却用最“慢”的打法在饮料红海中撕开了一道口子。他用600万的学费,换来了两个字:敬畏。
敬畏实业的“重”,敬畏消费者的“嘴”。他真正的“护城河”不是“0糖”配方,而是他愿意用20年的时间,去做一件“重”且“慢”的事。
来源:小张的任意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