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初,郑天亮曾明确表示“坚决不找同行做老公”,而鲁健却凭借真诚与坚持,慢慢打开了她的心扉。一年后,两人在北京低调领取结婚证,没有盛大仪式,只有彼此眼中的坚定。
演播室的灯光熄灭,央视主播鲁健和郑天亮褪去光环,回归最本真的角色——一对相约白头的夫妻,一双儿女的父母。
2003年8月的一个周末,在相识两周年之际,鲁健终于鼓起勇气向同事郑天亮表达了爱意。这个简单的决定,开启了一段同行夫妻的独特旅程。
当初,郑天亮曾明确表示“坚决不找同行做老公”,而鲁健却凭借真诚与坚持,慢慢打开了她的心扉。一年后,两人在北京低调领取结婚证,没有盛大仪式,只有彼此眼中的坚定。
2001年,不相识的鲁健和郑天亮共同分配到央视,一起到赤峰锻炼。作为领队又是内蒙古人的鲁健,拥有了“天时、地利、人和”。
回到电视台后,鲁健对天亮的好感与日俱增,常以探讨业务的名义约她联络感情。面对天亮的“不找同行”原则,鲁健没有退缩,而是多次“讲道理”,用真诚化解顾虑。
郑天亮曾这样评价鲁健:“他挺善良的。没交往之前,感觉有点装酷,但是慢慢了解后,我才发现他其实是一个很实在的人,比较稳重,不玩什么花样,跟他在一起比较安全。他还很会关心人。”
鲁健眼中的天亮则是另一番模样:“天亮在外面话不多,很文静,在家里也要撒撒娇,耍点小脾气。不过我最欣赏她一点,她是山东人,特别勤快。我们成家过日子,家里的事我基本不操心。”
家中勤快的山东媳妇郑天亮几乎包揽了所有家务,而鲁健则幽默回应妻子的“洁癖”:“要说她的毛病,就是有洁癖,老说我。一般遇到这种时候,我自己就主动配合,一块帮着打扫打扫。你可不要认为我是怕老婆的那种人,赵本山不是说了,啥叫怕老婆?怕就是爱。”
因为同行,鲁健和郑天亮有着更多共同语言。他们的工作时间并不完全同步,鲁健晚上10点多结束工作,而天亮则要忙碌到凌晨1点多才能回家。
每天鲁健回到家,都会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特别会关注天亮的节目,“看看她的状态怎么样”,然后一直等到天亮回家,他才会放心地去休息。这种默默的守候,成了他们生活中不成文的约定。
2006年底,鲁健在接受采访时兴奋地宣布:“明年我要做爸爸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面对即将到来的新生命和即将改版的国际频道,忙碌的鲁健开始“好好算计一下时间”。
2007年3月,他们的女儿鲁知予(小名和和)降生。这个小生命的到来为家庭增添了无数欢乐。2015年初,儿子“满满”也来到这个世界,实现了儿女双全。
鲁健曾分享过母亲的经历:1988年,父亲突发脑血栓全身瘫痪,母亲默默照顾了父亲十八年。母亲坚韧的性格深深影响着鲁健,使他在面对困难时总能坚韧不拔。
父母的无言教诲,就这样流淌在血脉中,代代相传。
女儿和和从小学习弹钢琴、酷爱绘画,展现出艺术天赋。鲁健曾带女儿上过综艺节目,但对儿子却保护有加,很少让媒体曝光。
随着儿子长大,郑天亮也开始在微博分享家庭点滴。照片中,三岁的儿子跟着姐姐一起学练毛笔字,乖巧可爱。鲁健女儿长相清纯可爱,聪明伶俐,遗传了妈妈的高颜值,和妈妈非常像。而儿子则模样像爸爸鲁健,“这脸型和眼睛就和鲁健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在儿女成长的过程中,鲁健和天亮始终保持着教育的共识。他们从不让工作完全占据陪伴孩子的时间,尽管两人都有着繁忙的主播日程。
鲁健和郑天亮都是优秀的央视主持人,但回到家中,他们刻意淡化职业身份,回归夫妻和父母的角色。同行夫妻的优势在于更深层次的理解——他们比任何人都明白对方工作的压力和挑战。
郑天亮怀孕后,减少了一部分工作,而鲁健的工作却越来越多。天亮没有抱怨,给予鲁健的是理解和支持。而“自觉”的鲁健也非常体贴,“只要一下班就立刻回家报到,照顾妻子”。
这种相互体谅,使他们的婚姻在同行这一特殊模式下茁壮成长。
如今,鲁健和郑天亮的爱情已经走过了二十多个春秋。他们的故事,没有戏剧性的跌宕起伏,只有细水长流的相守相知。
当年那个说“坚决不找同行”的郑天亮,与用真诚打动她的鲁健,用岁月证明了:同行未必是距离,反而可以是更深的理解与默契。
在中央电视台的光鲜舞台背后,他们找到了更为珍贵的东西——一个无论多晚都会为你亮着的盏灯,一个无论多忙都会等你回家的人。
来源:历史是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