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到“视同缴费年限”,不少人一头雾水:没交过社保,怎么还能算缴费年限?其实这是国家给特定人群的政策福利,尤其是工作时间早的人,认定成功了,退休后每个月能多领不少钱;要是没认定,之前十几年的工龄可能就“白干”,少1年都得少拿几百块养老金。今天就用大白话讲清楚,哪
视同缴费年限不算“白干”!这3类人能认定,少1年退休少拿几百
提到“视同缴费年限”,不少人一头雾水:没交过社保,怎么还能算缴费年限?其实这是国家给特定人群的政策福利,尤其是工作时间早的人,认定成功了,退休后每个月能多领不少钱;要是没认定,之前十几年的工龄可能就“白干”,少1年都得少拿几百块养老金。今天就用大白话讲清楚,哪3类人能认定,认定时要注意啥,别让自己吃亏。
第一类能认定的,是1992年之前参加工作的企业职工。这得先说说政策背景:全国大部分地区是1992年才开始实施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制度,在这之前,企业职工没交过社保,但国家认可这段工作时间,算“视同缴费”。比如有人1988年进国企上班,1995年离职,那1988-1992年这4年就算视同缴费年限,加上1992-1995年实际缴费的3年,总年限就是7年。
但不是所有1992年前的企业职工都能认,得有“过硬证据”——最关键的是职工档案,里面得有当年的招工登记表、工资表、转正审批表这些,能证明你确实在这个单位工作过。我见过有人档案里只有一张模糊的工作证,没有正式招工记录,结果没认定上,4年工龄白瞎了。要是档案丢了,也别慌,能找原单位开证明,或者去当地档案馆查当年的企业用工备案记录,补全材料再申请。
第二类是服过兵役的退伍军人。不管是义务兵还是志愿兵,只要服过役,这段时间都能算视同缴费年限。比如有人2000年参军,2005年退伍,这5年不用交社保,直接算5年缴费年限,要是之后交社保满10年,总年限就够15年,到年龄就能退休领养老金。
认定时要带退伍证和入伍登记表,这两个是核心材料。要是退伍证丢了,能去原部队或当地退役军人事务局查档案,开《退伍军人身份证明》。这里要注意,退伍后要是没及时去社保部门认定,这段年限不会自动算进去,得自己主动申请,最好退伍后3个月内就去办,免得时间长了材料不好找。
第三类是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这是针对特定年代的人群,主要是1966年到1978年之间下乡的知青,他们在农村插队的时间,能算视同缴费年限。比如有人1970年下乡,1975年回城工作,这5年插队时间就算5年视同缴费,回城后交的社保年限再加上这5年,总年限会更长,养老金也能多领点。
认定的关键材料是上山下乡登记表和知青下乡证明,这些一般在当地档案馆或原下乡所在地的村委会能查到。要是找不到,也能找当年一起下乡的同伴开证明,再加上自己保留的下乡期间的日记、照片等辅助材料,也有机会认定成功。
很多人不知道,视同缴费年限对养老金影响有多大。举个例子:假设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是6000元,视同缴费1年,基础养老金能多拿6000×(1+缴费指数)÷2×1×1%,大概能多30-60元,要是有10年视同缴费,每个月就能多300-600元,一年就是好几千。要是少认定1年,按退休后领20年算,总共得少拿7200-14400元,可不是小数目。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身边有没有这三类人?有没有人因为没认定视同缴费年限,退休后才发现养老金少了?或者你自己正在准备认定材料,遇到了档案找不到、证明开不了的问题?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情况,咱们一起聊聊怎么顺利认定,别让之前的工龄白干。
来源:平淡如水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