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庆期间被“泼天的流量”捧得大红大紫的“鸡排哥”,如今已开始全国“巡炸”,他在社交账号中更新视频称,“家人们,我到南京啦!现在马上去给大家腌制鸡排!”视频里,他向镜头挥手,介绍自己已到达南京音乐节现场。媒体报道称,二手交易平台上出现多个IP地址在南京的发帖者称
潮新闻客户端 特约评论员 曹林
图源:“鸡排哥”社交平台个人账号截图
国庆期间被“泼天的流量”捧得大红大紫的“鸡排哥”,如今已开始全国“巡炸”,他在社交账号中更新视频称,“家人们,我到南京啦!现在马上去给大家腌制鸡排!”视频里,他向镜头挥手,介绍自己已到达南京音乐节现场。媒体报道称,二手交易平台上出现多个IP地址在南京的发帖者称,可在音乐节代排购买“鸡排哥”的鸡排,费用标价在30-299元之间。
如果说“鸡排哥”刚火时,充满情绪价值的表达,朴实本分的行为,充满烟火气的摊位,赢得很多好感。但越到后来,越充满炒作营销的味道,到如今所谓的“全国巡炸”,闹剧式的流量变现,已经让人反感了。不少网友排斥道:一个鸡排还找黄牛代排!不是向学生承诺到时间就去学校门口吗?排队的都是自媒体拍视频蹭热度的,正常人谁会排几个小时的队?还是吃饱了撑的。
从评论区的舆论水温看,舆论对“鸡排哥”态度已发生微妙变化,厌恶这种过度营销与流量收割,一副要把一个普通人吃干榨尽的架势。“鸡排哥”还是那个“鸡排哥”,朴实本分,但当他离开自己熟悉的舞台,从熟悉场景中脱离,被流量营销者当成一个木偶那样摆弄,在“全国巡炸”的闹剧中对流量进行榨取式挖掘时,他已不是他自己。不是那个用自己饱满的情绪价值去影响其他人、在方圆几里中游刃有余、守护对学生的承诺的那个人。一个普通人,本来与流量无关,彩票般的流量看似造就了他,但随着算法和流量机制的涌入和支配,他只能如一个木偶般接受流量机制的塑造,也许先是造神吃一波流量,再是毁神又一波流量。
我不认为这是流量机制对普通人的“赋能”,如果流量机制缺乏克制,没有对普通人的保护机制,只是一味地围绕一个人进行流量再生产,把网络造神推向极致,既容易对这个普通人形成伤害,也是对公共善意、公众注意力、公域资源的透支。大衣哥、理发的晓华、手冲咖啡的南京老太,都是鲜活案例,喧嚣流量后,普通人回归自己的角色,身后却是一堆网络口水。
从淄博到哈尔滨,算法和流量带火了很多地方,在洞察人心痛点和消费爆点中,确实创造了诸多价值,给文旅、传播、城市形象再生产增加了很多附加值。但当这种流量机制变得不可理解又无比强大时,就要警惕了。淄博烧烤火爆时,能找到合情合理的逻辑,尔滨和天水先后出圈,也能找到很多理由。但像之前的手冲咖啡,包括这个鸡排,火到如此程度,就完全不可理喻了。也许最开始的火,是源于所谓的“情绪价值+烟火气+朴实本分”,算法敏锐地洞察到人们的偏好。但后来就反常了,鸡排再好吃,鸡汤句再精致,又如何呢?如果真有那么多人去排队吃那个鸡排,甚至愿意付数百元的代排费,社会真是病了。
其实也不是社会病了,而是背后有一种围猎普通人的流量机制。正如有网友所言,排队的多是自媒体拍视频蹭热度,吃鸡排的人并不多,但排队蹭热度的网红多了,多发几个视频,就营造了一种全民排队吃鸡排的热搜景象。算法缺乏对“给算法喂养假流量”的防范,把几个网红流量围猎所制造的景象当成“大众态度”“公众选择”,跟风向鸡排倾斜流量,进一步强化了那种幻象和假象。归根结底,这一现象是平台、算法、网红的一种合谋。
回到常识,回到常情常理,让鸡排在鸡排应有的位置,让普通人在自己能驾驭的地方,不要让营销超过实力,不要让算法和流量把一个事物推向反常理的荒诞地步。普通人在流量面前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泼天的富贵”在诱惑中很容易把一个普通人推到他无法掌控、只能被流量支配的地步。鸡排再好吃,也只是鸡排,一个城市的文旅形象无法靠路边的鸡排撑起来,一个普通人也无法靠这种流量彩票真正改变命运。网红作妖,流量作浪,反常理常识的造神,围猎了普通人,也围猎了公众的理性。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