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项美国研究发现,约 18% 的尿路感染与在肉类(尤其是鸡肉)中发现的大肠杆菌菌株在基因上高度相似;女性因食用肉类感染大肠杆菌并导致尿路感染的可能性几乎是男性的两倍;为最大限度降低健康风险,请妥善处理生肉,勤洗手并经常对接触过的表面进行消毒。
专家表示,正确处理生肉能极大降低感染风险。
核心要点
一项美国研究发现,约 18% 的尿路感染与在肉类(尤其是鸡肉)中发现的大肠杆菌菌株在基因上高度相似;女性因食用肉类感染大肠杆菌并导致尿路感染的可能性几乎是男性的两倍;为最大限度降低健康风险,请妥善处理生肉,勤洗手并经常对接触过的表面进行消毒。研究详情
南加州近期的一项研究发现,近五分之一的尿路感染可能由受大肠杆菌污染的肉类引起——这一潜在风险可能对低收入社区居民的影响尤为显著。
研究人员检测了 2017 年至 2021 年间南加州尿路感染成年患者的 5700 多份尿液样本,以及当地超市购买的鸡肉、火鸡肉、猪肉和牛肉中的大肠杆菌样本。他们通过基因组 DNA 测序分析所有样本,以匹配来源于动物或人类的特定菌株,结果发现:
约五分之一(17.7%)的尿路感染与源自动物的大肠杆菌菌株有关——这表明很可能是食源性感染;女性尿液样本检测出动物源性大肠杆菌菌株阳性的比例高于男性(19.7% 对 8.5%);在低收入地区生活的人,发生食源性尿路感染的风险比高收入地区的人高出60%;在肉类样本中,火鸡肉和鸡肉的大肠杆菌污染率最高。肉类如何导致尿路感染?
大肠杆菌种类繁多,常见于人类和动物的消化道。虽然有些菌株无害,但其他菌株可能导致疾病——数据显示,来自食物和非食物来源的大肠杆菌是大多数尿路感染的罪魁祸首。
专家解释,这类感染有时可能通过“人畜共患”途径发生,即细菌通过食物链从动物传播给人类。当人们处理或食用受污染的肉类时,这些细菌可能在肠道内定植,随后上行至尿道,引起感染。具体方式包括:
食用未煮熟的肉类;处理生肉后未洗手即上厕所;如厕后从后向前擦拭,可能导致肛门区域的细菌转移到尿道口。如何应对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症状通常包括:
排尿疼痛或灼烧感;尿频或尿急;尿液浑浊或恶臭;下腹部不适。专家建议,若出现任何上述症状,应尽快就医。对于大多数无并发症的尿路感染,若能得到及早诊断和治疗,预后“极佳”。
如何帮助预防大肠杆菌传播以降低尿路感染风险
为降低食源性大肠杆菌尿路感染的风险,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建议:
处理生肉后要洗手;对接触过生肉的厨房所有台面进行消毒;将肉类烹煮至建议的内部温度以杀死细菌;避免生肉和家禽与其他食物(尤其是即食食品)在厨房和冰箱内发生交叉污染。研究意义与局限性
尽管其他研究此前已发现大肠杆菌与尿路感染存在关联,但这项新发现表明,食源性感染对低收入人群的影响尤为严重,这有助于为公共卫生策略提供参考。
此外,该研究的一个局限性在于,所使用的基因组模型未包含来自牛肉样本的大肠杆菌 DNA 进行开发,这可能导致低估了牛肉源性大肠杆菌对人类感染的贡献。
专家总结道:“简而言之,这种重叠的程度出乎意料,对公共卫生至关重要,但它代表的是相关性,而非已证实的因果关系。但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来看,该研究也强调了需要提高食品安全标准、减少肉类供应中的大肠杆菌污染,并解决加剧感染风险的社会经济差异问题。”
文章来源:Cristina Mutchler,每日健康
来源:康嘉年華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