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中国男排主力,实力超过汪嘉伟,71岁在美国病逝太让人心痛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9 09:57 1

摘要:“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这八个字,现在听起来可能有点遥远,但在四十多年前的那个晚上,它却是从北京大学的校园里,为了一场排球赛,震天动地喊出来的。

一个口号,怎么就能点燃一代人?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这八个字,现在听起来可能有点遥远,但在四十多年前的那个晚上,它却是从北京大学的校园里,为了一场排球赛,震天动地喊出来的。


那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男排比赛,而这场比赛背后,站着一群英雄。今天,我们不聊那些光芒万丈的名字,只说一个如今已少有人提起的功臣,曹平。不久前,71岁的他在美国悄然病逝,消息传来,让无数老球迷心头一紧,那段尘封的岁月,又被翻了出来。


说起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男排,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那个长相英俊,被誉为“世界排坛第一飞人”的汪嘉伟。他确实是当之无愧的明星,是球场上的焦点。


但很多人不知道,在那个群星璀璨的时代,男排队伍里,还有一个实力甚至超过汪嘉伟的猛将,他就是曹平。


这话不是瞎说,是当时男排的主教练戴廷斌亲口承认的。汪嘉伟因为外形出众,吸引了大量的球迷和媒体,风头无两。而默默打球的曹平,虽然场场都是得分的那个关键先生,却总是站在聚光灯的边缘。


“据当时的男排主帅戴廷斌介绍,曹平的实力还要超过汪嘉伟,几乎场场都是得分王。”


他的技术有多牛?


现在我们看女排比赛,经常赞叹那些石破天惊的后排进攻,觉得特别厉害。可又有谁知道,这个战术,最初就是曹平琢磨出来的。他先在男排队里用,后来女排觉得这招好,才学了过去,发扬光大。


还有他的发球,一种特别怪的“超高飘发球”。球发出去,弧度又高又飘,落下来的时候完全不规则,对手接起来非常头疼,破坏力极大。他不仅仅是个攻手,还能接一传,防守也好,是个满场飞奔的全能战士。


那个年代,他和汪嘉伟组成的副攻线,是世界级别的。什么短平快,时间差,背飞,这些当时最时髦最先进的战术,都是他们俩玩剩下的。可以说,曹平就是那个年代男排的战术大脑和得分机器,只是他的光芒,被队友的颜值给“遮”住了。


北大那晚,为他沸腾


1980年3月20日,一个注定要被载入史册的夜晚。


中国男排对阵老对手南朝鲜队,争夺一张宝贵的世界杯入场券。比赛打得异常艰难,我们一上来就连输两局,大比分0比2落后,已经站在了悬崖边上。


那个时候,电视转播还是个稀罕事,中央电视台租用的转播卫星时间是有限的。眼看比赛要输,时间也快到了,直播信号“咔”一下就断了。


全国守在电视机前的观众,心都揪成了一团。到底赢了还是输了?


在北京大学,焦急的学生们立刻抱起收音机,继续追着比赛的后续。当收音机里传来解说员激动的声音,中国男排连扳三局,以3比2上演惊天大逆转时,整个北大校园瞬间就炸了。


“当中国男排以大比分3:2逆转南朝鲜队获胜时,北大的学生们敲锣打鼓,高喊着‘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冲出宿舍。”


学生们自发地冲出宿舍,敲着脸盆,喊着口号,在未名湖畔游行。那种发自内心的激动和自豪,是压抑了太久之后的一次集体爆发。“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这个口号,就从那个为男排欢呼的夜晚,响彻了整个中国。


后来,曹平、汪嘉伟这些队员被请到北大参加庆祝活动。学生们见到心目中的英雄,激动地把他们一次次高高抛向空中。那一刻,曹平他们就是民族英雄,是那个时代最闪亮的星。


可惜的是,那支拥有夺牌实力的中国男排,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没能参加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这成了曹平和那一代男排队员心中,永远的痛。


远走他乡,英雄的落寞


球场上的辉煌总有落幕的一天。因为常年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曹平浑身是伤,1987年,他选择了退役。


退役后,他先是当教练,带过江苏女排,也带过江苏男排。后来还接受了援外任务,跑去给巴林国家队当主教练。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刮起了一股“出国热”。1998年,曹平也顺应潮流,去了美国发展。他以为凭着自己的技术和名气,能在海外闯出一片天。


但现实远比想象的要骨感。


中国男排的影响力,在国际上远不如女排。一个退役的中国男排运动员,在美国这个对排球并不算狂热的国度,根本掀不起什么波澜。他最开始在芝加哥的排球俱乐部当助理教练,后来又全家搬到达拉斯,在当地的俱乐部教球,组织一些民间的排球活动。


在美国奋斗的几十年里,他的收入并不高,就是一个普通人,过着普通的生活。昔日的国家英雄,为了生计,也曾为钱发过愁。


“他曾动过回国的念头,但既然出来了,偃旗息鼓地回去没面子。”


这句话道尽了多少海外华人的心酸。不是不想回来,是拉不下那个脸。当年风风光光地出去,如今回来要是混得不好,怎么面对江东父老?加上公职也没了,回来又能做什么呢?于是,他就这么一直留在了美国。


去年女排去美国打比赛,他还特地赶到现场去加油,和赖亚文、张晨这些后辈们亲切交流。看得出来,他的心里,一直都装着中国排球。


只是没想到,那次见面,竟成了最后的告别。


一位为中国排球立下过赫赫战功的功勋老将,就这样在异国他乡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他的故事,前半生是热血沸腾的英雄史诗,后半生却归于平淡和落寞。


“他在国内打球时有过辉煌,赴美国发展后人生变得平淡,但他为中国男排做出过巨大贡献,不应被球迷遗忘。”


时代会变,记忆会褪色,但那些曾经为国争光的人,那些曾经点燃我们激情的名字,不应该被彻底遗忘。曹平指导,一路走好。愿天堂里,依然有你热爱的排球。

来源:奋发辰星V2

相关推荐